佛教 初静虑至无所有处各有三种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年轻不是用来放纵的理由而是奋斗的资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初静虑至无所有处各有三种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静虑至无所有处各有三种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十页云:初静虑、有三种。谓味相应、净、无漏。味相应者:谓爱相应。爱能持心,于境流注,其相顺定,故独受其名。所余因缘,如前已说。净、谓善有漏。无漏、谓圣道。问:善有漏定,有垢有浊,有毒有刺,有漏有过失;云何名净?答:虽非究竟净;而以少分净故名净。谓不杂烦恼故;烦恼相违故;引发无漏胜义净故;顺圣道故;无漏眷属故。问:无漏等至,是胜义净;何故不名为净?有说: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有余。有说:无漏名净,共所了知。有漏名净,非所共知。是以偏说。有说:立名依差别义。善有漏定,初违染法,净义为胜;故说名净。圣道断漏,无漏义胜;故名无漏。如初静虑三种,乃至无所有处,三种亦尔。相关参考
初静虑静相瑜伽三十三卷五页云:如是名为由六种事,觉了欲界诸欲麤相。复能觉了初静虑中所有静相。谓欲界中一切麤性、于初静虑、皆无所有。由离欲界诸麤性故;初静虑中、说有静性。是名觉了初静虑中所有静相。即由如
初静虑静相瑜伽三十三卷五页云:如是名为由六种事,觉了欲界诸欲麤相。复能觉了初静虑中所有静相。谓欲界中一切麤性、于初静虑、皆无所有。由离欲界诸麤性故;初静虑中、说有静性。是名觉了初静虑中所有静相。即由如
三种乐生瑜伽五卷六页云:复有三种乐生。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二乐生。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三静虑地
三种乐生瑜伽五卷六页云:复有三种乐生。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二乐生。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三静虑地
初静虑所治有五种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云何名初静虑所治?谓有五种。一者、欲贪,二者、欲恚害三种寻思,三者、忧苦,四者、犯戒,五者、散乱。
初静虑所治有五种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云何名初静虑所治?谓有五种。一者、欲贪,二者、欲恚害三种寻思,三者、忧苦,四者、犯戒,五者、散乱。
四谛各有三种如因果真实中说。
四谛各有三种如因果真实中说。
修诸念住各有三种显扬十九卷十九页云:修差别有三种者:修诸念住、各有三种。谓于内外俱身等随观。又复于身、或唯观影像;或以影像、比类于身;或复和合、总观。如于身三种,如是乃至于法亦尔。
修诸念住各有三种显扬十九卷十九页云:修差别有三种者:修诸念住、各有三种。谓于内外俱身等随观。又复于身、或唯观影像;或以影像、比类于身;或复和合、总观。如于身三种,如是乃至于法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