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六识容与三受相应什么意思
Posted 顺境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六识容与三受相应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识容与三受相应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此六转识,易脱不定,故皆容与三受相应。皆领顺违非二相故。领顺境相,适悦身心;说名乐受。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领中容境相,于身于心,非逼非悦;名不苦乐受。相关参考
三受分四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或总分四。谓善、不善、有覆无覆二无记受。有义、三受容各分四。五识俱起任运贪痴;纯苦趣中任运烦恼不发业者,是无记故;彼皆容与苦根相应。瑜伽论说: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
三受分四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或总分四。谓善、不善、有覆无覆二无记受。有义、三受容各分四。五识俱起任运贪痴;纯苦趣中任运烦恼不发业者,是无记故;彼皆容与苦根相应。瑜伽论说: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
六识三受容俱成唯识论五卷十七页云:有义、六识三受容俱。顺违中境,容俱受故。意不定与五受同故。于偏注境,起一受故。无偏注者,便起舍故。由斯六识,三受容俱。得自在位,唯乐喜舍。诸佛已断忧苦事故。
六识三受容俱成唯识论五卷十七页云:有义、六识三受容俱。顺违中境,容俱受故。意不定与五受同故。于偏注境,起一受故。无偏注者,便起舍故。由斯六识,三受容俱。得自在位,唯乐喜舍。诸佛已断忧苦事故。
十二支与三受俱行分别瑜伽十卷十四页云:复次几支乐受俱行?谓除二,所余支。几支、苦受俱行?谓即彼,及所除中一。几支、不苦不乐受俱行?谓如乐受道理,应知。几支不与受俱行?谓所除中一。
十二支与三受俱行分别瑜伽十卷十四页云:复次几支乐受俱行?谓除二,所余支。几支、苦受俱行?谓即彼,及所除中一。几支、不苦不乐受俱行?谓如乐受道理,应知。几支不与受俱行?谓所除中一。
十烦恼何受相应成唯识论六卷十一页云:此十烦恼,何受相应?贪瞋痴三、俱生、分别。一切容与五受相应。贪会违缘,忧苦俱故。瞋遇顺境,喜乐俱故。有义、俱生分别起慢,容与非苦四受相应。恃苦劣蕴,忧相应故。有义、
三受分二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如是三受,或各分二。五识相应,说名身受。别依身故。意识相应,说名心受。唯依心故。又三皆通有漏无漏。苦受亦由无漏起故。
三受分二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如是三受,或各分二。五识相应,说名身受。别依身故。意识相应,说名心受。唯依心故。又三皆通有漏无漏。苦受亦由无漏起故。
六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成唯识论五卷十三页云:此六转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谓遍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