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六恒住法什么意思
Posted 阿罗汉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六恒住法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恒住法
瑜伽十四卷十八页云:又有六种最极清净,转自所依,第一究竟无间无缺无有染污恒平等住。谓若行、若住、于眼所识色,乃至意所识法中,恒平等住。二解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五页云:具足成就六恒住法。谓眼见色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如是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
三解 显扬三卷二十一页云:六恒住法、广说如经。谓成就六种相续住法。若眼见色,心不忧喜,舍念正知。如是耳鼻舌身若意识法,心不忧喜,舍念正知。
四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六卷十五页云:问:六恒住法,以何为自性?答:以念慧为自性。云何知然?如契经说:诸阿罗汉心善解脱,具六恒住。云何为六?谓眼见色已,乃至意知法已;不喜不忧,心恒住舍,具念正知。若兼取相应俱有;则四蕴五蕴为自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恒住?恒住是何义?答:诸阿罗汉、恒于此住,未尝舍离;故名恒住。问:一切阿罗汉,皆有此六恒住法耶?有作是说:非一切阿罗汉皆有此六。谓不时解脱,已得边际第四静虑、及愿智者,乃有此六。评曰:应作是说:一切阿罗汉皆有此六。云何知然?此六恒住,皆以漏尽清净身中念慧为体;诸阿罗汉无不成就此念慧故。
五解 集异门论十五卷六页云:六恒住者:云何为六?答:一、眼见色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二、耳闻声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三、鼻嗅香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四、舌尝味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五、身觉触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六、意了法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眼见色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者:谓眼见色,于可爱不可爱,可乐不可乐,可欣不可欣,可意不可意,或所依止,或等无间,或所缘,或处所,或增上色;以顺舍处作意思惟。若于此色由顺舍处作意思惟所生妙舍。是名眼见色已不喜不忧具念正知恒安住舍。耳鼻舌身意恒住,亦尔。问:此中舍者、何所谓耶?答: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惊觉任运住性,应知此中说名为舍。复次有说六识相应,缘色声香味触法境,舍受名舍。今此义中,应知意说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惊觉任运住性行舍名舍。
相关参考
阿罗汉沙门果显扬三卷十八页云:四、阿罗汉沙门果。若随胜摄;贪欲瞋痴、无余永断。若全分摄;见修所断一切烦恼、永断无余。由彼断故;得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阿罗汉六恒住法。
有余依地具四寂静瑜伽释十九页云:又此地中有四寂静。一、苦寂静。谓当来苦,毕竟不生。二、惑寂静。谓诸烦恼。毕竟不生。三、业寂静。谓不造恶,修习诸善。四、舍寂静。谓六恒住。于六根门,不喜不忧,安住上舍,正
有余依地具四寂静瑜伽释十九页云:又此地中有四寂静。一、苦寂静。谓当来苦,毕竟不生。二、惑寂静。谓诸烦恼。毕竟不生。三、业寂静。谓不造恶,修习诸善。四、舍寂静。谓六恒住。于六根门,不喜不忧,安住上舍,正
西藏佛教迦当派中教诫派所依之教法。恒者,恒常之义。五念即:念师长为皈依、念自身为本尊、念语言为诵咒、念众生为父母、念心性为本空。p3812
西藏佛教迦当派中教诫派所依之教法。恒者,恒常之义。五念即:念师长为皈依、念自身为本尊、念语言为诵咒、念众生为父母、念心性为本空。p3812
西藏佛教迦当派中教诫派所依之教法。恒者,恒常之义。五念即:念师长为皈依、念自身为本尊、念语言为诵咒、念众生为父母、念心性为本空。p3812
西藏佛教迦当派中教诫派所依之教法。恒者,恒常之义。五念即:念师长为皈依、念自身为本尊、念语言为诵咒、念众生为父母、念心性为本空。p3812
中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世音菩、地藏王菩、文殊菩和普菩的化道。四大菩身分著不同的法物,些不同的法物分代表著不同的佛教意,就四大菩身法物不同的表法意作要介: 一、大悲世音菩 世音菩是民影最大
中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世音菩、地藏王菩、文殊菩和普菩的化道。四大菩身分著不同的法物,些不同的法物分代表著不同的佛教意,就四大菩身法物不同的表法意作要介: 一、大悲世音菩 世音菩是民影最大
佛教正的建,一定是一山,第一到的建物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中供奉著勒菩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叫做法神。 法神的法呢?我自己的法。代表甚麽的人才有格入佛佛,明了佛必具的件。 首先,我一山,第一眼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