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俱有因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俱有因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俱有因
瑜伽五卷十二页云:俱有因者:谓摄受因一分。如眼、于眼识,如是耳等、于所余识。二解 如助伴中说。
三解 俱舍论六卷二页云:如是已说能作因相;第二俱有因相云何?颂曰:俱有互为果,如大相所相,心于心随转。论曰: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如是诸相、与所相法,心与心随转,亦更互为因。是则俱有因。由互为果,遍摄有为法,如其所应。法与随相,非互为果。然法与随相,为俱有因。非随相于法。此中应辩何等名为心随转法?颂曰:心所二律仪,彼及心诸相,是心随转法。论曰:一切所有心相应法,静虑无漏二种律仪,彼法及心之生等相,如是皆谓心随转法。如何此法、名心随转?颂曰:由时果善等。论曰:略说由时果等善等,故说此法、名心随转。且由时者;谓此与心、一生住灭,及堕一世。由果等者:谓此与心、一果异熟,及一等流。应知此中前一后一,显俱显共,其义不同。由善等者:谓此与心,同善不善无记性故。由此十因、名心随转。此中心王、极少犹与五十八法为俱有因。谓十大地法、彼四十本相心、八本随相、名五十八法。五十八中、除心四随相,余五十四、为心俱有因。有说:为心因唯十四法。谓十大地法、并心本相。此说非善。所以者何?违品类足论所说故。如彼论言:或有苦谛,以有身见为因,非与有身见为因。除未来有身见、及彼相应法,生老住无常,诸余染污、苦谛。或有苦谛、以有身见为因,亦与有身见为因。即所除法。有余师不诵及彼相应法。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言:彼文必应作如是诵。或应准义知说有余。诸由俱有因故成因,彼必俱有。或有俱有、非由俱有因故成因。谓诸随相、各于本法。此诸随相、各互相对。随心转法、随相于心。此诸随相、展转相对,一切俱生有对造色,展转相对,少分俱生无对造色,展转相对,一切俱生造色大种、展转相对,一切俱生得与所得、展转相对;如是等诸法、虽名俱有;而非由俱生因故成因。非一果异熟、及一等流故。得与所得、非定俱行。或前、或后、或俱生故。如是一切、理且可然。而诸世间、种等芽等、极成因果相生事中,未见如斯同时因果。故今应说:云何俱起诸法聚中有因果义?岂不现见灯燄灯明,互影同时,亦为因果?此应详辩。为即灯燄与明为因?为由前生因缘和合,燄明俱起,余物障光明、而有影现?如何说此影用互为因,理不应然。随有无故。善因明者、说因果相言:若此有无,彼随有无者;此定为因,彼定为果。俱有法中,一有、一切有,一无、一切无。理成因果。俱起因果,理且可然。如何可言互为因果?即由前说,此亦无违。若尔;如前所说造色互不相离,应互为因。如是造色与诸大种,心随相等与心等法、皆不相离,应互为因。若谓如三杖互相依住,如是俱有法、因果义成;此应思惟:如是三杖、为由俱起相依力住?为由前生因缘合力,令彼三杖、俱起住耶?又于彼中、亦有别物;绳钩地等、连持令住。此亦有余同类因等。是故俱有因义得成。
四解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十六页云:云何俱有因?答:心与心所法、为俱有因。心所法、与心、为俱有因。问:何故前相应因中,不说心;今俱有因中,即说心耶?答:平等义,是相应因义。心王是胜,与心所法、等义不显;故不说心。办一事义、是俱有因义。心心所法、办事义同;故今说心。此中心者,即一切心。心所法者,亦一切心所法。如其所应,展转为俱有因。如彼广说。又十七卷十一页云:问:俱有因、以何为自性?答:一切有为法。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俱有因?俱有、是何义?答:不相离义、是俱有义,同一果义,是俱有义。相随顺义,是俱有义。此俱有因,定通三世;有士用果。
五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三页云:诸有为法、更互为果,或同一果,名俱有因。如诸大种,所相能相,心心随转,更互相望。二因别者;如诸商人,更相助力,能过险路,是俱有因。诸所饮食,展转同义,是相应因。心随转者:谓诸心所、及诸静虑无漏律仪诸有为相,以彼与心、俱堕一世一起一住一灭一果一等流一异熟因善因不善因无记;由此十因,名心随转。
六解 发智论一卷十一页云:云何俱有因?答:心与心所法为俱有因。心所法与心为俱有因。心与随心转身业语业为俱有因。心与随心转不相应行为俱有因。随心转不相应行与心为俱有因。复次俱生四大种展转为俱有因。是谓俱有因。
相关参考
梵语sahabhūhetu。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火、风等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故称俱有因。四大之中,
梵语sahabhūhetu。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火、风等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故称俱有因。四大之中,
梵语sahabhūhetu。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火、风等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故称俱有因。四大之中,
梵语sahabhūhetu。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火、风等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故称俱有因。四大之中,
(一)又称俱有法、俱有。即指同时存在之法。俱舍论卷六(大二九‧三○中):「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具体而言,即指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或如本法
(一)又称俱有法、俱有。即指同时存在之法。俱舍论卷六(大二九‧三○中):「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具体而言,即指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或如本法
(一)又称俱有法、俱有。即指同时存在之法。俱舍论卷六(大二九‧三○中):「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具体而言,即指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或如本法
(一)又称俱有法、俱有。即指同时存在之法。俱舍论卷六(大二九‧三○中):「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具体而言,即指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或如本法
又作共有法。单称俱有。同时存在为一类聚而互不相离之关系法。如心王和心所、地水火风之四大、生住异灭之四相、得与所得等皆为俱有法。俱有因皆为俱有法,非俱有因者犹有俱有法。俱舍论卷六(大二九‧三○下):「诸
又作共有法。单称俱有。同时存在为一类聚而互不相离之关系法。如心王和心所、地水火风之四大、生住异灭之四相、得与所得等皆为俱有法。俱有因皆为俱有法,非俱有因者犹有俱有法。俱舍论卷六(大二九‧三○下):「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