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依无事惑与依有事惑什么意思
Posted 一下吧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依无事惑与依有事惑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依无事惑与依有事惑
俱舍论二十五卷三页云:以修断惑、各有别事,即是可意不可意等。于所缘境,此相非无。见所断惑、计有我等;非诸谛境有我等相。以无事故;与修断别。谓于色等所缘境中,我见妄增作者受者自在而转。非实我性。边执见等。随此而生;故并说为依无事惑。若修所断贪瞋慢痴、色等境中,唯起染著增背高举不了行转;故并说为依有事惑。又见断惑、于谛理中,执我我所断常见等。非谛中有少我等事、见断贪等、缘此而生。是故皆名依无事惑。修所断惑、于色等中、谓好丑等然色等境。非无少分好丑等别。是故可名依有事惑。又见断惑、迷谛理起,名依无事。修所断惑,迷麤事生,名依有事。相关参考
缘有事无事烦恼成唯识论六卷十四页云:虽诸烦恼,皆有相分;而所仗质,或有或无;名缘有事无事烦恼。
十烦恼有事无事分别瑜伽五十九卷三页云:问:如是诸烦恼,几有事?几无事?答:诸见与慢,是无事。于诸行中,实无有我,而分别转故。贪、恚、是有事。无明、疑、通二种。二解 瑜伽五十八卷六页云:又十烦恼,见所断
十烦恼有事无事分别瑜伽五十九卷三页云:问:如是诸烦恼,几有事?几无事?答:诸见与慢,是无事。于诸行中,实无有我,而分别转故。贪、恚、是有事。无明、疑、通二种。二解 瑜伽五十八卷六页云:又十烦恼,见所断
缘无事烦恼及缘有事烦恼杂集论六卷十五页云:缘无事者:谓见及见相应法。见谓萨迦、耶见及边执见。所余烦恼,名缘有事。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然,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是的,假如我们心静了,就无须真正远离喧嚣,无须真正远离纷扰,无论身在何处,都能
(一)见惑与修惑。(一)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称为见惑,如我见、边见等,是为见道所断之惑。(二)修惑,又作思惑,乃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惑,如贪、瞋、痴等,为修道所断之惑。〔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上
(一)见惑与修惑。(一)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称为见惑,如我见、边见等,是为见道所断之惑。(二)修惑,又作思惑,乃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惑,如贪、瞋、痴等,为修道所断之惑。〔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上
(一)又作三障。天台宗就界内、界外之惑所分之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一)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
(一)又作三障。天台宗就界内、界外之惑所分之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一)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
亦名:释迦牟尼如来略戒经,子题:是大仙人道、大仙人道、无事僧、最初不犯即名无事、大仙、小仙、九居、释迦牟尼佛、至后重犯方名有事、重犯名有事、有事,含注戒本‧七佛略戒:「善护于口言,自净其意志(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