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五蕴次第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五蕴次第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蕴次第
瑜伽五十四卷五页云:复次云何诸蕴次第?谓说差别。此复五种应知。一、生起所作。二、对治所作。三、流转所作。四、住所作。五、安立所作。生起所作者:谓眼色为缘,能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能生意识。此中先说色蕴;次说识蕴;此则是诸心所所依。由依彼故,受等心所生。故次经言:三和故触;触缘受等。是名诸蕴生起所作宣说次第。对治所作者:为欲对治四颠倒故;说四念住。谓于不净计净颠倒,于苦计乐颠倒,于无我计我颠倒,于无常计常颠倒。此中先说色蕴;次说受蕴;次说识蕴;后说想行二蕴。是名对治所作宣说次第。流转所作者:根及境界为依止故;于现法中,由二种蕴,受用境界,起诸杂染。谓领纳境界及彩画境界。由一种蕴,造作一切善不善业。于后法中,起生老等一切杂染。一是所染;故最后说。住所作者:由四识住及识,次第而说。是名住所作。安立所作者:谓诸世间、互相见已;先了其色。是故先立色蕴。次由受蕴,知彼进退,或苦或乐。是故次立受蕴。次由想蕴,知彼如是名,如是类,如是性等。是故次立想蕴。次由行蕴,知彼如是愚痴,如是聪叡。是故次立行蕴。后由识蕴,安立内我。谓于诸蕴中,安立所了有苦有乐,随起言说及愚智等。是名诸蕴安立所作宣说次第。又复依止我众具事及我事故;应知诸蕴宣说次第。谓我依身;于诸境界,受用苦乐,于己于他,随起言说,谓如是名,如是种类,如是性等。此之二种,依法非法,方得积集。如是应知我众具事。当知最后蕴是我事。二解 显扬五卷十四页云:复由余五因缘,建立次第。一、由生起故。二、由对治故。三、由流转故。四、由识住故。五、由显了故。由生起故者:如经说:缘眼及色,眼识得生。乃至缘意及法,意识得生。此中初说色蕴,次说识蕴。此二种蕴,是诸心法之所依止;依此故起受等心法。故次经说:三事合故触。触为缘故,受等法生。由此生起因缘,说诸蕴次第。由对治故者:为对治四颠倒故,说四念住。四颠倒者:一、于不净计净颠倒。二、于苦计乐颠倒。三、于无常计常颠倒。四、于无我计我颠倒。此中先说色蕴,次后受蕴,次后识蕴,最后想行二蕴。如是由对治故说诸蕴次第。由流转故者:诸根境界为所依故;能起二蕴,谓领纳境界及彩画境界。由此因缘,能起受用现法境界诸恼乱法,及能造作善不善业。由此因故,能感后世生等苦恼。识蕴一种,是所恼乱;故最后说。由识住故者:谓四识住。由彼次第,起能住识。由显了故者:谓见补特伽罗已;先记识其色。是故先说色蕴。次由受蕴,显彼贵贱苦乐。次由想蕴,显彼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类。次由行蕴,显彼如是愚痴,如是聪慧。后由识蕴,显彼内我差别。谓于前诸蕴中所记识者,有苦乐者,所言说者,愚痴聪慧者。是名由显了故说诸蕴次第。
三解 俱舍论一卷十七页云:如是已说诸蕴废立,当说次第。颂曰:随麤染器等,界别次第立。论曰:色、有对故;诸蕴中麤。无色中麤,唯受行相。故世说我手等痛言。待二想麤。男女等想,易了知故。行麤过识。贪瞋等行,易了知故。识最为细。总取境相,难分别故。由此随麤,立蕴次第。或从无始生死已来,男女于色,更相爱乐。此由耽著乐受味故。耽受、复因倒想生故。此倒想生,由烦恼故。如是烦恼,依识而生。此及前三,皆染污识。由此随染、立蕴次第。或色、如器。受、类饮食。想、同助味。行、似厨人。识、喻食者。故随器等,立蕴次第。或随界别,立蕴次第。谓欲界中,有五妙欲,色相显了。色界静虑,有胜喜等,受相显了。三无色中,取空等相,想相显了。第一有中,思最为胜,行相显了。此即识住。识住其中,显似世间田种次第。是故诸蕴次第如是。由此五蕴,无增减过。即由如是诸次第因,离行别立受想二蕴。谓受与想,于诸行中,相麤生染,类食同助。二界中强,故别立蕴。
相关参考
谓次第观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真义。大毘婆沙论卷一八三有此一说,然俱舍论则略而不述。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三(大四一‧三四四中):「问:『婆沙云三义观、七处善,此论何故不说?』『三义观者,谓次第观蕴、处、
谓次第观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真义。大毘婆沙论卷一八三有此一说,然俱舍论则略而不述。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三(大四一‧三四四中):「问:『婆沙云三义观、七处善,此论何故不说?』『三义观者,谓次第观蕴、处、
意思为:谓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当五蕴分散时,人身也就没有了,所以说五蕴非有。
(譬喻)五蕴假和合而成人之心身譬之家宅。最胜王经四曰:「了五蕴宅悉皆空,求证菩提真实处。」
(譬喻)五蕴假和合而成人之心身譬之家宅。最胜王经四曰:「了五蕴宅悉皆空,求证菩提真实处。」
(书名)具名大乘五蕴论。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明大乘所说之五蕴,摄有为法九十四法,又明十二处十八界而摄百法。
(书名)具名大乘五蕴论。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明大乘所说之五蕴,摄有为法九十四法,又明十二处十八界而摄百法。
意思为: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从想行识由妄念而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
五部五蕴罪集异门论一卷十二页云:罪、谓五部五蕴罪。何等为五?一者、他胜。二者、众余。三者、堕煮。四者、对首。五者、恶作。
五部五蕴罪集异门论一卷十二页云:罪、谓五部五蕴罪。何等为五?一者、他胜。二者、众余。三者、堕煮。四者、对首。五者、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