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五种学处什么意思
Posted 一下吧
篇首语: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五种学处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种学处
法蕴足论一卷十七页云:如是五种,云何名学,云何名处,言学处耶?所言学者,谓于五处未满为满,恒勤坚正脩习加行。故名为学。所言处者,即离杀等。是学所依,故名为处。又离杀等,即名为学;亦即名处。故名学处。相关参考
四种学增上心方便瑜伽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有四种学增上心方便。谓未离欲者,为得不还果。或不还果,依未至定,求现法乐住。又为令他断诸恶法,及往善趣。又为自己,断诸烦恼,得胜决择。
四种学增上心方便瑜伽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有四种学增上心方便。谓未离欲者,为得不还果。或不还果,依未至定,求现法乐住。又为令他断诸恶法,及往善趣。又为自己,断诸烦恼,得胜决择。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
于诸学处不甚恭敬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于诸学处不甚恭敬?谓遭厄难,宁舍学处,不弃身命。志求身乐,及与寿命,不能随护所有学处。
于诸学处不甚恭敬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于诸学处不甚恭敬?谓遭厄难,宁舍学处,不弃身命。志求身乐,及与寿命,不能随护所有学处。
五学处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三卷十三页云:如世尊说:邬波索迦,有五学处。谓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问:何故此五名为学处?答:是近事者所应学故。有说:此应名为学迹。若有游此;便升无上
五学处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三卷十三页云:如世尊说:邬波索迦,有五学处。谓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问:何故此五名为学处?答:是近事者所应学故。有说:此应名为学迹。若有游此;便升无上
意思为:1.修学之处,如五戒也叫五学处。2.科目,即修学佛法的科目。3.方法,即修学佛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