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不调伏死什么意思
Posted 一下吧
篇首语:有学问和有知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不调伏死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调伏死
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不调伏死者:谓于过去世,不调不伏,有随眠行,展转随眠,世俗说言士夫随眠,而命终已;于现在世,结生相续。有随眠行所摄自体而得生起。于现在世,乃至寿尽,亦复如是不调不伏。广说乃至而命终已;未来自体,复得生起。又能摄取有随眠行。由摄取彼以为因故;便为生等众苦所缚。亦为贪等大缚所缚。相关参考
六种死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复次有六种死。谓过去死、现在死、不调伏死、调伏死、同分死、不同分死。过去死者:谓过去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现在死者:谓现在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不调伏死者:谓于过去
六种死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复次有六种死。谓过去死、现在死、不调伏死、调伏死、同分死、不同分死。过去死者:谓过去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现在死者:谓现在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不调伏死者:谓于过去
调伏死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调伏死者:谓于现在世已调已伏无有随眠而命终已;未来自体,不复生起;亦不摄取有随眠行。不摄取彼以为因故;解脱生等众苦差别。亦复解脱贪等大缚。
不调伏有情戒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不调伏有情戒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究竟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十六页云:此中何故名究竟耶?答:世尊或时于道说究竟声;或时于断说究竟声。出世因果、俱究竟故。于道说究竟声者:如世尊说:一类聪慢者,不能知究竟,彼不证道故;不调伏而死。一类者、谓外
不调善死瑜伽一卷十六页云:不清净不解脱死者,名不调善死。
不调善死瑜伽一卷十六页云:不清净不解脱死者,名不调善死。
不调柔性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云何不调柔性?谓身刚强,身坚硬,身[怡-台+龙]悷,身不明净,身不润滑,身不柔软,身无堪任,总名不调柔性。
不调柔性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云何不调柔性?谓身刚强,身坚硬,身[怡-台+龙]悷,身不明净,身不润滑,身不柔软,身无堪任,总名不调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