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不害什么意思
Posted 假名
篇首语: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不害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害
显扬一卷六页云:不害者:谓由不恼害诸有情故;悲哀恻怆,愍物为体。能断害障为业。如前乃至增长不害为业。如说:由不害故,知彼聪叡;乃至广说。二解 成唯识论六卷五页云:云何不害?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瞋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谓即无瞋,于有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害、正违损恼物害。无瞋与乐;不害、拔苦。是谓此二麤相差别。理实无瞋,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相别故。利乐有情,彼二胜故。有说:不害、非即无瞋;别有自体。谓贤善性。此相云何?谓不损恼。无瞋、亦尔。宁别有性。谓于有情,不为损恼;慈悲贤善,是无瞋故。
三解 杂集论一卷十三页云:不害者:无瞋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当知不害,不离无瞋,故亦是假。
四解 五蕴论三页云: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
五解 广五蕴论七页云: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谓由彼故;不害群生。是无瞋分。不损恼为业。
六解 俱舍论四卷五页云:言不害者,谓无损恼。
七解 品类足论三卷一页云:不害云何?谓于有情、不毁不损,不伤不害,不恼不触,不令堕苦;是名不害。
八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心坚善性,说名不害。由此势力,不损恼他。能违于他乐为损事。
相关参考
无瞋与不害差别成唯识论六卷五页云:谓即无瞋、于无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害、正违损恼物害。无瞋与乐;不害、拔苦。是谓此二麤相差别。理实无瞋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
无瞋与不害差别成唯识论六卷五页云:谓即无瞋、于无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害、正违损恼物害。无瞋与乐;不害、拔苦。是谓此二麤相差别。理实无瞋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
申不害是谁?申不害人物生平介绍 申不害生平简介 相韩之前 申不害原是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曾为郑国小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二年),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并做了韩国的低级官员
梵语vihijsā。为心所之一。指欲损害他人之心,属有部小烦恼地法之一,法相宗随烦恼之一。与此相反之心,称为不害(梵ahijsā),即不损害他人之心,属大善地法之一。(参阅「不害」983)p4083
梵语vihijsā。为心所之一。指欲损害他人之心,属有部小烦恼地法之一,法相宗随烦恼之一。与此相反之心,称为不害(梵ahijsā),即不损害他人之心,属大善地法之一。(参阅「不害」983)p4083
梵语vihijsā。为心所之一。指欲损害他人之心,属有部小烦恼地法之一,法相宗随烦恼之一。与此相反之心,称为不害(梵ahijsā),即不损害他人之心,属大善地法之一。(参阅「不害」983)p4083
梵语vihijsā。为心所之一。指欲损害他人之心,属有部小烦恼地法之一,法相宗随烦恼之一。与此相反之心,称为不害(梵ahijsā),即不损害他人之心,属大善地法之一。(参阅「不害」983)p4083
(名数)一刀不伤,二毒不害,三火不烧,四水不没,五瞋恶见善。见檀特罗经。
(名数)一刀不伤,二毒不害,三火不烧,四水不没,五瞋恶见善。见檀特罗经。
(名数)一刀不伤,二毒不害,三火不烧,四水不没,五瞋恶见善。见檀特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