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三种心一境性什么意思

Posted 差别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三种心一境性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种心一境性

瑜伽十四卷六页云:略有三种心一境性,能令证得如实智见。一、于意言中,种种差别所缘行相。二、意言无间,种种差别所缘行相。三、超度意言,专注一境,无种种无差别所缘行相。

相关参考

佛教 轻安生起相什么意思

轻安生起相瑜伽三十二卷十九页云:先发如是正加行时,心一境性,身心轻安,微劣而转,难可觉了。复由修习胜奢摩他毗钵舍那,身心澄净,身心调柔,身心轻安;即前微劣心一境性身心轻安,渐更增长,能引强盛易可觉了心

佛教 二禅什么意思

梵语dvitīya-dhyāna。乃色界四重禅定之第二重,摄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四支。心一境性为二禅之自性支;内等净谓二禅离初禅之寻伺尘浊之法,其内之信相明净,亦即无寻无伺,无觉无观,于三受中感受

佛教 二禅什么意思

梵语dvitīya-dhyāna。乃色界四重禅定之第二重,摄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四支。心一境性为二禅之自性支;内等净谓二禅离初禅之寻伺尘浊之法,其内之信相明净,亦即无寻无伺,无觉无观,于三受中感受

佛教 四静虑支总有十八什么意思

四静虑支总有十八大毗婆沙论八十卷三页云:四静虑支,总有十八。谓初静虑,有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一、内等净,二、喜,三、乐,四、心一境性。第三静虑,有五支

佛教 四静虑支总有十八什么意思

四静虑支总有十八大毗婆沙论八十卷三页云:四静虑支,总有十八。谓初静虑,有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一、内等净,二、喜,三、乐,四、心一境性。第三静虑,有五支

佛教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什么意思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于诸静虑,有几支耶?答:初有五支。何等为五?谓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谓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问:内等性,以何法为体?答:以念正知及舍为

佛教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什么意思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于诸静虑,有几支耶?答:初有五支。何等为五?谓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谓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问:内等性,以何法为体?答:以念正知及舍为

佛教 四无色什么意思

四无色俱舍论二十八卷二页云:论曰:此与静虑数自性同,谓四各二。生如前说,即世品说,由生有四。定无色体,总而言之,亦善性摄心一境性,依此故说,亦如是言。然助伴中,此除色蕴。无色无有,随转色故。虽一境性,

佛教 四无色什么意思

四无色俱舍论二十八卷二页云:论曰:此与静虑数自性同,谓四各二。生如前说,即世品说,由生有四。定无色体,总而言之,亦善性摄心一境性,依此故说,亦如是言。然助伴中,此除色蕴。无色无有,随转色故。虽一境性,

佛教 修作意什么意思

修作意瑜伽三十一卷十七页云:云何修作意?谓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于如是所安立普遍相中,由一境性、及净诸障,离邪加行,学正加行。彼应最初作如是念:我今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何等为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