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三恶行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三恶行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恶行

集异门论三卷十二页云:三恶行者:谓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身恶行云何?答:断生命,不与取,欲邪行。复次断生命,不与取,非梵行。复次诸所有不善身业,诸所有非理所引身业,诸所有身业能障碍定,总名身恶行。语恶行云何?答: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复次诸所有不善语业,诸所有非理所引语业,诸所有语业能障碍定,总名语恶行。意恶行云何?答:贪欲、瞋恚、邪见。复次诸所有不善意业,诸所有非理所引意业,诸所有意业能障碍定,总名意恶行。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二卷一页云:三恶行者:谓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云何身等恶行?如世尊说:何者身恶行?谓断生命,不与取,欲邪行。何者语恶行?谓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何者意恶行?谓贪欲、瞋恚、邪见。应知此中世尊唯说根本业道所摄恶行;不说业道加行后起所摄恶行。此发智论,通说所有不善身业,若是业道所摄,若非业道所摄;如是一切,名身恶行。通说所有不善语业,若是业道所摄,若非业道所摄;如是一切,名语恶行。通说所有不善意业,若是业道所摄,若非业道所摄;如是一切,名意恶行。如此论中,摄诸恶行。集异门论,亦作是说:故彼论言:何者身恶行?谓断生命,不与取,欲邪行。如是所说,随顺契经。又言:复次断生命,不与取,非梵行。如是复摄前所不摄于自妻室所起欲行。又言:有余不善身业。如是复摄所有业道加行后起。又言:有余诸有非理所引身业。问:何者非理所引身业,前所未摄,今更摄耶?答:前说自性,今说等起。此谁能等起?谓非理作意。复有说者,此是一切有覆无记,及一分无覆无记身业。一切有覆无记身业者:谓初静虑地谄爱等所起。一分无覆无记身业者:谓应如是去来,如是行住,如是坐卧,如是裁割,如是缝缀,而不如是去来行住乃至缝缀。此等身业,作不应作,不应理故;摄在非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身恶行。若作是说;身恶行,则通不善、无记、欲界、色界。然恶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说者好。又彼论言:何者语恶行?谓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如是所说,随顺契经。又言:有余不善语业。如是复摄所有业道加行后起。又言:有余诸有非理所引语业。问:何者非理所引语业,前所未摄,今更摄耶?答:前说自性;今说等起。此谁所等起?谓非理作意。复有说者,此是一切有覆无记,及一分无覆无记语业。一切有覆无记语业者:谓初静虑地谄爱等所起。一分无覆无记语业者:谓应说一言、二言、多言、男言、女言、非男女言,去来今言,而不如是说一乃至去来今言。此等语业,说不应说,不应理故;摄在非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语恶行。若作是说;语恶行,则通不善,无记、欲界、色界。然恶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说者好。又彼论言:何者意恶行?谓贪欲、瞋恚、邪见。如是所说,随顺契经。又言:有余不善意业。如是复摄诸不善思。又言:有余诸有非理所引意业。问:何者非理所引意业,前所未摄,今更摄耶?答:前说自性;今说等起。此谁所等起?谓非理作意。复有说者,。此是一切有覆无记,及一分无覆无记意业;名非理所引意业。一切有覆无记非理所引意业者:谓欲界萨迦耶见边执见相应意业,及色无色界一切烦恼相应意业。一分无覆无记非理所引意业者:谓诸意业起,如前说无覆无记非理所引身业语业。若作是说,意恶行,则通不善,及以无记。又通三界。然恶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说者好。如发智论,集异门论,摄身恶行,及语恶行;施设论中,所说亦尔。唯除意恶行,别有所摄。故彼论言:问:为身三恶行,摄一切身恶行?为一切身恶行,摄身三恶行耶?答:一切摄三;非三摄一切。不摄者何?谓非断命,以手杖等,捶击有情;及非邪行,于所应行,作不净行;起饮酒等诸放逸业。由不正知失念受用诸饮食等,及不能避诸犯戒者,诸如是等所起身业,非三所摄。问:诸犯戒者无量;云何能避?虽复舍此;还近彼故。答:所在皆有,欲离实难。能不随染,是为真避。故有说言:身虽在远;而随彼习,即名亲近。身虽在近;不随彼习,即名远离。问:为语四恶行,摄一切语恶行?为一切语恶行,摄语四恶行耶?答:一切摄四;非四摄一切。不摄者何?谓如有一,独处空闲,作如是说:无有惠施,无有亲爱,无有祠祀。如是等语恶行,世间有情,不生领解;非四所摄。问:为意三恶行,摄一切意恶行?为一切意恶行,摄意三恶行耶?答:一切摄三;非三摄一切。不摄者何?谓贪欲瞋恚邪见俱生受想行识,非三所摄。彼论中意恶行,摄四蕴自性。如是施设五蕴自性,为诸恶行。问:此发智论,集异门论,与佛契经及施设论,摄诸恶行,何故不同?答:依二种门,说诸恶行。一、依世俗。二、依胜义。谓佛契经及施设论,依世俗门,说诸恶行。此发智论,集异门论,依胜义门,说诸恶行。如依世俗胜义分别,如是依不了义、了义,有别意趣,无别意趣,有别因缘,无别因缘,世俗谛现观,胜义谛现观等,应知亦尔。复有说者,由三缘故,所摄不同。谓自性故,相杂故,世讥嫌故。此发智论集异门论,说其自性。施设论中,说其相杂。若法、虽非恶行自性;而与恶行相和杂故;亦得其名。于契经中,说世讥嫌。以诸世间,于根本业道,多生讥嫌;非于业道加行后起。由此缘故;摄诸恶行,经论不同。如是名为恶行自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恶行?恶行有何义?答:可厌毁故名恶。游履依处故名行。可厌毁故名恶者:如有说言:恶妻子、恶衣食、恶人、恶处、恶往来等。游履依处故名恶行者:谓断生命,麤恶语、及瞋恚,行有情处。不与取、欲邪行,及贪欲,行资具处。虚诳语,离间语,杂秽语,行于名处。邪见、行名色处。复有说者,感苦受果故名恶。动转捷利故名行。问:沈溺诸恶,云何捷利?答:彼恶行者,有如是巧便;虽行恶行;而令世间不知其恶。故名捷利。复有说者,习近恶人故,能招恶趣故,名恶行。复有说者,有三因缘,故名恶行。谓恶思所思故,恶说所说故,恶作所作故。恶思所思,谓意恶行。恶说所说,谓语恶行。恶作所作,谓身恶行。复有说者,有三因缘,故名恶行。谓恶作义故,可厌毁故,决定能感非爱果故。恶作义者:行身语意诸恶行故,名为恶行。可厌毁者:谓行恶行,毁犯尸罗,常为诸天、大师、有智、同梵行者,共所厌毁。决定能感非爱果者:谓诸所有身语意恶行,无处无容能感可爱果;有处有容感非爱果。集异门论,亦作是说。有何因缘,名为恶行?谓彼能感非爱乐,非适悦,不可意果。此显等流果。复言能感非爱乐,非适悦,不可意异熟。此显异熟果。

相关参考

佛教 三恶行及三妙行什么意思

三恶行及三妙行俱舍论十六卷三页云:又经中说:有三恶行。又经中言:有三妙行。俱身语意,相各云何?颂曰:恶身语意业,说名三恶行。及贪瞋邪见。三妙行,翻此。论曰:一切不善身语意业,如次名身语意恶行。然意恶行

佛教 三恶行及三妙行什么意思

三恶行及三妙行俱舍论十六卷三页云:又经中说:有三恶行。又经中言:有三妙行。俱身语意,相各云何?颂曰:恶身语意业,说名三恶行。及贪瞋邪见。三妙行,翻此。论曰:一切不善身语意业,如次名身语意恶行。然意恶行

佛教 三恶行与三不善根相摄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三恶行与三不善根相摄四句分别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恶行,三不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有恶行,非不善根。谓身语恶行,邪见,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恶行。谓痴不善根。有恶行,亦不善根。谓贪欲,

佛教 三恶行与三不善根相摄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三恶行与三不善根相摄四句分别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恶行,三不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有恶行,非不善根。谓身语恶行,邪见,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恶行。谓痴不善根。有恶行,亦不善根。谓贪欲,

佛教 三恶行什么意思

梵语trīniduścaritāni,巴利语tīniduccaritāni。指一切不善之身、语、意三业,为「三妙行」之对称。即:(一)身恶行,亘通加行、根本、后起及其余一切不善之身业。(二)语恶行,亘

佛教 三恶行什么意思

梵语trīniduścaritāni,巴利语tīniduccaritāni。指一切不善之身、语、意三业,为「三妙行」之对称。即:(一)身恶行,亘通加行、根本、后起及其余一切不善之身业。(二)语恶行,亘

佛教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什么意思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三摄十;非十摄三。不摄者何?谓除业道所摄身语意恶行,所余身语意恶行。

佛教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什么意思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三摄十;非十摄三。不摄者何?谓除业道所摄身语意恶行,所余身语意恶行。

佛教 意恶行什么意思

意恶行如三恶行中说。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十二页云:意恶行云何?答:贪欲、瞋恚、邪行。复次诸所有不善意业,诸所有非理所引意业,诸所有意业能障碍定,总名意恶行。

佛教 意恶行什么意思

意恶行如三恶行中说。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十二页云:意恶行云何?答:贪欲、瞋恚、邪行。复次诸所有不善意业,诸所有非理所引意业,诸所有意业能障碍定,总名意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