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烦恼迷谛总别什么意思

Posted 亲疏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烦恼迷谛总别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烦恼迷谛总别

成唯识论六卷十四页云:见所断十,实俱顿断。以真见道,总缘谛故。然迷谛相,有总有别。总、谓十种皆迷四谛。苦、集、是彼因依处故。灭、道、是彼怖畏处故。别、谓别迷四谛相起。二唯迷苦,八通迷四。身边二见,唯果处起。别空非我,属苦谛故。谓疑、三见、亲迷苦理。二取、执彼三见戒禁及所依蕴为胜能净。于自他见,及彼眷属,如次随应起贪恚慢。相应无明,与九同迷。不共无明,亲迷苦理。疑及邪见,亲迷集等。二取贪等,准苦应知。然瞋亦能亲迷灭道。由怖畏彼,生憎嫉故。迷谛亲疏,麤相如是。委细说者;贪瞋慢三,见疑俱生,随应如彼。俱生二见,及彼相应爱慢无明,虽迷苦谛;细难断故;修道方断。瞋余爱等,迷别事生,不违谛观;故修所断。

相关参考

佛教 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什么意思

即以三十四种刹那之心断尽烦恼而成就佛道。略称三十四心。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智时,以八忍、八智、九无碍、九解脱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称

佛教 十六行心生起差别什么意思

十六行心生起差别瑜伽七十七卷十五页云:云何善知心生?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

佛教 十六行心生起差别什么意思

十六行心生起差别瑜伽七十七卷十五页云:云何善知心生?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

佛教 我常不得成立什么意思

我常不得成立显扬十四卷十八页云:云何我常不得成立?颂曰:位思烦恼分,非常;变异故。此若无变异;受作脱非理。论曰:由所计我,有苦乐等位,善恶等思,贪瞋等烦恼,时分差别,是故无常。所以者何?此所计我。由乐

佛教 我常不得成立什么意思

我常不得成立显扬十四卷十八页云:云何我常不得成立?颂曰:位思烦恼分,非常;变异故。此若无变异;受作脱非理。论曰:由所计我,有苦乐等位,善恶等思,贪瞋等烦恼,时分差别,是故无常。所以者何?此所计我。由乐

佛教 八十一品思惑什么意思

意思为:小乘说思惑品数有十、即欲界有贪瞋痴慢四惑,色界与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惑,合而为十。此十惑分九地九品渐断之,九地者,欲界五趣为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即上上品

佛教 灭智什么意思

梵语nirodha-jñāna。十智之一,或十一智之一。谓了知灭谛之智,即断灭见思烦恼所得之无漏智。(参阅「十智」472)p5508

佛教 灭智什么意思

梵语nirodha-jñāna。十智之一,或十一智之一。谓了知灭谛之智,即断灭见思烦恼所得之无漏智。(参阅「十智」472)p5508

佛教 念防护意什么意思

念防护意瑜伽二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念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生眼识。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由此分别意识,于可爱色色,将生染著;于不可爱色色,将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令其不生

佛教 念防护意什么意思

念防护意瑜伽二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念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生眼识。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由此分别意识,于可爱色色,将生染著;于不可爱色色,将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令其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