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二种安隐住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二种安隐住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种安隐住
瑜伽二十三卷十九页云:此安隐住,复有二种:一者、远离所食极多。由是因缘,身无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断。如前广说。二者、于食不生味着。由是因缘,远离诸恶寻思扰动不安隐住。相关参考
安隐住瑜伽七十卷五页云:安隐住者:烦恼苦断,能作证故。
三法得安隐住瑜伽十四卷六页云:又于正教诫方便,现修习时;由三种法,得安隐住。一者、空、无愿、无相、灭尽等至。二者、四静虑。三者、四无量。
三法得安隐住瑜伽十四卷六页云:又于正教诫方便,现修习时;由三种法,得安隐住。一者、空、无愿、无相、灭尽等至。二者、四静虑。三者、四无量。
乐安乐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言安乐者,名安隐住,益身心义。乐为此故,名乐安乐。
乐安乐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言安乐者,名安隐住,益身心义。乐为此故,名乐安乐。
指安隐(稳)心与快乐心。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初发心坚固有二事,于诸众生起真净心,即:(一)安隐心,谓众生受生死逼迫之苦,沈溺恶道,菩萨即为种种开示,除不善处,而置之于善处,令彼心各获得安隐。(二)
指安隐(稳)心与快乐心。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初发心坚固有二事,于诸众生起真净心,即:(一)安隐心,谓众生受生死逼迫之苦,沈溺恶道,菩萨即为种种开示,除不善处,而置之于善处,令彼心各获得安隐。(二)
安隐瑜伽五十七卷十五页云:无有病恼,故名安隐。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安隐者:谓超过一切人与非人,灾横怖畏故。三解 杂集论八卷十六页云:何故此灭复名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无老病死等一切怖畏,圣
安隐瑜伽五十七卷十五页云:无有病恼,故名安隐。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安隐者:谓超过一切人与非人,灾横怖畏故。三解 杂集论八卷十六页云:何故此灭复名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无老病死等一切怖畏,圣
安隐寻及远离寻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七页云: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我初成佛,多起二寻。谓安隐寻,及远离寻。问:此二寻,以何为自性?答:安隐寻,以出离寻为自性。远离寻,以无恚害寻为自性。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