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二十二根四静虑四无色分别什么意思
Posted 一下吧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二十二根四静虑四无色分别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十二根四静虑四无色分别
瑜伽五十七卷八页云:问:初静虑地。几根可得?答:十八。第二静虑地,亦尔。问:第三静虑地,几根可得?答:十七。问:第四静虑地,几根可得?答:十六。问:空无边处地,几根可得?答:十一。如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应知亦尔。问:非想非非想处地,几根可得。答:八。相关参考
四静虑四无色生处瑜伽三十三卷十九页云:复次此中于初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众同分中。于第二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少光天,无量光天,光净天,众同分中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于诸静虑,有几支耶?答:初有五支。何等为五?谓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谓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问:内等性,以何法为体?答:以念正知及舍为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于诸静虑,有几支耶?答:初有五支。何等为五?谓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谓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问:内等性,以何法为体?答:以念正知及舍为
四静虑俱舍论二十八卷一页云:且诸定内静虑云何?颂曰:静虑四各二,于中生已说。定谓善一境,并伴五蕴性,初具伺喜乐,后渐离前支。论曰:一切功德多依静虑,故应先辩静虑差别。此总有四种,谓初、二、三、四,四各
四静虑俱舍论二十八卷一页云:且诸定内静虑云何?颂曰:静虑四各二,于中生已说。定谓善一境,并伴五蕴性,初具伺喜乐,后渐离前支。论曰:一切功德多依静虑,故应先辩静虑差别。此总有四种,谓初、二、三、四,四各
二十二根未至地与根本地分别瑜伽五十七卷八页云:问:未至地,几可得?答:十一。问:若未至地有喜根者,何故不如初静虑地,建立喜耶?答:由于彼地,喜可动故。问:喜于彼有,何教为证?答:如世尊言:如是苾刍,离
(名数)四静虑四无色之八定也。
(名数)四静虑四无色之八定也。
二十二根三性分别瑜伽五十七卷七页云:问:几善?答:或八、或五、及六少分。问:几不善?答:六少分。问:几无记?答:八、五少分。二解:俱舍论三卷十二页云:二十二根中,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唯善后八根
二十二根三断分别俱舍论三卷十三页云:二十二根中,几见所断,几修所断,几非所断?颂曰:意三受通三。忧、见修所断。九、唯修所断。五、修非三非。论曰:意喜乐舍,一一通三。皆通见修非所断故。忧根唯通见修所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