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八种施什么意思

Posted 菩提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八种施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种施

集异门论十八卷二页云:八种施者:云何为八?答:一、随至施。二、怖畏施。三、报恩施。四、求报施。五、习先施。六、要名施。七、希天施。八、为庄严心、为资助心、为资瑜伽、为得通慧菩提涅槃上义故施。云何随至施?答:如有一类,施邻近者,施亲近者,施现至者。谓作是念:云何乞者现来至此而不施耶。是名随至施。云何怖畏施?答:如有一类,有怖故施有畏故施。由怖畏缠而行惠施。彼作是念:若不行施;勿有如是如是衰损。是名怖畏施。云何报恩施?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彼既曾施我如是如是物;我亦应施彼如是如是物。岂得彼恩而不酬报。是名报恩施。云何求报施?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我今若施彼如是如是物;彼亦当施我如是如是物。期他反报而行惠施。是名求报施。云何习先施?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我之父祖,常行惠施。我家长夜惠施无断。我今生在信家施家,我家本来常乐布施。我若不施;便断种族。为护种族而行惠施。是名习先施。云何要名施?答:如有一类,为得广大妙善称誉声颂美名,遍诸方域而行惠施。是名要名施。云何希天施?答:如有一类,希求生天胜异熟果,而行惠施。谓我命终,当生天上。由今布施,受天妙乐。是名希天施。云何为庄严心为资助心为资瑜伽为得通慧菩提涅槃上义故施?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我心长夜为贪瞋痴之所杂染。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若行惠施;便发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轻安。身轻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生厌。厌故能离。离故得解脱。解脱故证涅槃。如是布施,渐次增长诸胜妙法,展转证得菩提涅槃,微妙上义。

二解 俱舍论十八卷十三页云:八施者何?一、随至施。二、怖畏施。三、报恩施。四、求报施。五、习先施。六、希天施。七、要名施。八、为庄严心为资助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行惠施。随至施者:宿旧师言:随近己至,方能施与。怖畏施者:谓见此财,坏相现前,宁施不失。习先施者:谓习先人父祖家法而行惠施。余施易了,故不别释。

相关参考

佛教 八种施什么意思

即八种布施。八者即:(一)随至施,随近自己者而施与之。(二)怖畏施,畏惧灾厄,欲其静息而行惠施。又见此财坏相现前,宁施而不失。(三)报恩施,昔得他人之施,今还报于彼。(四)求报施,今施于彼,而希其他日

佛教 八种施什么意思

即八种布施。八者即:(一)随至施,随近自己者而施与之。(二)怖畏施,畏惧灾厄,欲其静息而行惠施。又见此财坏相现前,宁施而不失。(三)报恩施,昔得他人之施,今还报于彼。(四)求报施,今施于彼,而希其他日

佛教 二种施八相差别什么意思

二种施八相差别瑜伽十五卷一页云:又有二种施,八相差别。一、有过失施,二、无过失施。前七种施,名有过失。最后一种,名无过失。谓有布施,懈怠所损,故有过失。或有布施,不随所欲,故有过失。谓有染心者,怖畏贫

佛教 四种施什么意思

四种施集异门论八卷十五页云:四种施者,一者有施,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二者有施,受者清净,施者不清净;三者有施,施者受者俱清净;四者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净。云何有施,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答:如世尊说

佛教 四种施什么意思

四种施集异门论八卷十五页云:四种施者,一者有施,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二者有施,受者清净,施者不清净;三者有施,施者受者俱清净;四者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净。云何有施,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答:如世尊说

佛教 一切种施什么意思

一切种施瑜伽三十九卷十七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施?当知此施,有十三相。一、无依施,二、广大施,三、欢喜施,四、数数施,五、田器施,六、非田器施,七、一切物施,八、一切处施,九、一切时施,十、无罪施,十一

佛教 四种施俱得净报什么意思

四种施,指施净受不净、施不净受净、施受俱净、施受俱不净等四种布施,此系依据施者与受者双方之净与不净而分。四种施俱得净报,谓此四种施虽有施者、受者间净与不净之分别,然俱得净报。而净与不净,则视其对施受果

佛教 四种施俱得净报什么意思

四种施,指施净受不净、施不净受净、施受俱净、施受俱不净等四种布施,此系依据施者与受者双方之净与不净而分。四种施俱得净报,谓此四种施虽有施者、受者间净与不净之分别,然俱得净报。而净与不净,则视其对施受果

佛教 四种施俱得净报什么意思

四种施,指施净受不净、施不净受净、施受俱净、施受俱不净等四种布施,此系依据施者与受者双方之净与不净而分。四种施俱得净报,谓此四种施虽有施者、受者间净与不净之分别,然俱得净报。而净与不净,则视其对施受果

佛教 四种施俱得净报什么意思

四种施,指施净受不净、施不净受净、施受俱净、施受俱不净等四种布施,此系依据施者与受者双方之净与不净而分。四种施俱得净报,谓此四种施虽有施者、受者间净与不净之分别,然俱得净报。而净与不净,则视其对施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