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智什么意思

Posted 心心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智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智

瑜伽一百卷二十页云:复有十智,能觉一切所知境界。谓法智、类智、若世俗智、

若他心智、若苦等智、尽无生智。此广分别,如声闻地。

二解 品类足论一卷六页云:诸所有智者:有十智。谓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云何?谓缘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有缘法智及法智地诸无漏智,亦名法智。类智云何?谓缘色无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有缘类智及类智地诸无漏智,亦名类智。他心智云何?谓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知欲色界系和合现前他心心所,及一分无漏他心心所。皆名他心智。世俗智云何?谓诸有漏慧。苦智云何?谓于五取蕴,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所起无漏智。集智云何?谓于有漏因,思惟因集生缘,所起无漏智。灭智云何?谓于择灭,思惟灭静妙离,所起无漏智。道智云何?谓于圣道,思惟道如行出,所起无漏智。尽智云何?谓自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由此而起智见明觉解慧光观,皆名尽智。无生智云何?谓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复当知,我已断集,不复当断,我已证灭,不复当证,我已修道,不复当修;由此而起智见明觉解慧光观;皆名无生智。

三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三页云:智有十种。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于欲界诸行及彼因灭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并法智地中所有无漏智,名法智。无始时来,常怀我执;今创见法,故名法智。于色无色界诸行及彼因灭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并类智地中所有无漏智,名类智。随法智生,故名类智。诸有漏慧,名世俗智。此智多于瓶衣等世俗事转,故名世俗智。此有二种。一、染污,二、不染污。染污者,复有二种。一、见性,二、非见性。见性有五。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非见者,谓疑贪瞋慢无明忿害等相应慧。不染污者,亦有二种。一、善,二、无覆无记。无覆无记者,非见。不推度故。是慧及智善者,若五识俱;亦非见。是慧及智,若意识俱;是世俗正见,亦慧亦智。诸定生智,能了知他欲色界系一分无漏现在相似心心所法,名他心智。此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有漏者,能了知他欲色界系心心所法。无漏者,有二种,一、法智品,二、类智品。法智品者,知法智品心心所法。类智品者,知类智品心心所法。此智不知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及过去、未来、无色界系一切根地补特伽罗胜心心所,皆不能知。于五取蕴果分,有无漏智。作非常苦空非我行相转;名苦智。于五取蕴因分,有无漏智,作因集生缘行相转;名集智。于彼灭,有无漏智,作灭静妙离行相转;名灭智。于彼对治得涅槃道,有无漏智。作道如行出行相转;名道智。有无漏智,作是思惟: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道、我已修,尽行相转;名尽智。有无漏智,作是思惟:苦、我已知,不复更知;乃至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无生行相转;名无生智。此后二智,不推度故,非见性。他心智,唯见性。余六智,通见性非见性。世俗智,唯有漏。他心智,通有漏及无漏。余八智,唯无漏。灭智唯无为缘。他心苦集道智唯有为缘。余五智通有为无为缘。苦集智唯有漏缘。灭道智,唯无漏缘。余六智,通有漏无漏缘。法智在六地。谓四静虑,未至,中间。类智在九地。谓前六地,下三无色。他心智在四地。谓四静虑。世俗智,在一切地。余六智,法智品者,在六地。类智品者,在九地。

相关参考

佛教 九地九品思惑什么意思

 (名数)三界九地,各有九品之惑,合为八十一品之惑。

佛教 树下思十二因缘经什么意思

 (经名)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之略名。

佛教 树下思十二因缘经什么意思

 (经名)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之略名。

佛教 树下思十二因缘经什么意思

 (经名)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之略名。

佛教 树下思十二因缘经什么意思

 (经名)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之略名。

佛教 九地九品思惑什么意思

乃指三界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合计为八十一品惑。三界总有九地,即欲界、四禅、四无色。其中欲界具有四种修(思)惑(贪、瞋、慢、无明),四禅、四无色已除瞋,尚余三惑。于各地中,总此等修惑,分上上乃至下下九品,

佛教 九地九品思惑什么意思

乃指三界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合计为八十一品惑。三界总有九地,即欲界、四禅、四无色。其中欲界具有四种修(思)惑(贪、瞋、慢、无明),四禅、四无色已除瞋,尚余三惑。于各地中,总此等修惑,分上上乃至下下九品,

佛教 非已思应思现量什么意思

非已思应思现量瑜伽十五卷九页云:非已思应思现量者:复有二种。一、才取便成取所依境,二、建立境界取所依境。才取便成取所依境者:谓若境,能作才取便成取所依止。犹如良医,授病者药,色香味触,皆悉圆满,有大势

佛教 念10大佛可得量不可思不可量妙功德

>大卷第一百一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如是我。一佛在王城耆崛山。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有量菩。中。有菩名敷功德花。即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於如。欲有咨唯哀愍垂。佛告功德花

佛教 念10大佛可得量不可思不可量妙功德

>大卷第一百一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如是我。一佛在王城耆崛山。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有量菩。中。有菩名敷功德花。即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於如。欲有咨唯哀愍垂。佛告功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