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种智什么意思

Posted 世俗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种智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种智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论曰:智者:谓十种智。广说如经。一、法智。谓于共了现见所知诸义境界,无漏之智。二、种类智。谓于不共了不现见所知义境,无漏之智。三、他心智。谓修所生修果,能知他心及心法智,及诸如来,知诸众生,随其意解,随其随眠,教授教诫转起妙智。四、世俗智。谓世间慧。由依此故,如来为诸众生,随其意解,随其随眠,宣说妙法。五、苦智。谓于有漏诸行之中,无常苦空离我思惟、若智、若见、明了觉悟慧观察性。六、集智。谓于有漏诸行因中,因集生缘思惟,若智、若见,余如前说。七、灭智。谓于有漏诸行灭中,灭静妙离思惟,若智若见。余如前说。八、道智。谓于能断有漏诸行无漏道中,道如行出思惟,若智若见。余如前说。九、尽智。谓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或缘尽境,或复为尽,若智若见。余如前说。十、无生智。谓苦已知,不复当知;集已断,不复当断;灭已证,不复当证;道已修,不复当修;或缘无生境,或为无生,若智若见。余如前说。

二解 俱舍论二十六卷一页云:智有几种?相别云何?颂曰:智十总有二。有漏无漏别。有漏称世俗无漏名法类。世俗遍为境。法智及类智,如次欲上界苦等谛为境。论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世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苦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如是十智,总唯二种。有漏无漏性差别故。如是二智,相别有三。谓世俗智、法智、类智,前有漏智,总名世俗。多取瓶等世俗境故。后无漏智,分法类别。三中世俗,遍以一切有为无为为所缘境。法类二种,如其次第,以欲上界四谛为境。

相关参考

佛教 闇钝障什么意思

十重障之一。又作迟钝障、闇相于闻思修等诸法忘障。十重障,系菩萨于欢喜地、离垢地等十地中修十胜行而一一断除之十种重障。闇钝障即与所知障俱生,而令闻、思、修之法忘失之障难。其中,若系著于五欲,障蔽定修慧者

佛教 闇钝障什么意思

十重障之一。又作迟钝障、闇相于闻思修等诸法忘障。十重障,系菩萨于欢喜地、离垢地等十地中修十胜行而一一断除之十种重障。闇钝障即与所知障俱生,而令闻、思、修之法忘失之障难。其中,若系著于五欲,障蔽定修慧者

佛教 什是四事不可思

>四事不可思>【四事不可思】出增一阿含>一生不可思世生。何。何起。此命。何生。皆不可思。故生不可思。>>二世界不可思一切世界。皆由生力而成。成而。而成。始相。有。故世界不可思。>>三境界不可思降雨。非

佛教 什是四事不可思

>四事不可思>【四事不可思】出增一阿含>一生不可思世生。何。何起。此命。何生。皆不可思。故生不可思。>>二世界不可思一切世界。皆由生力而成。成而。而成。始相。有。故世界不可思。>>三境界不可思降雨。非

佛教 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什么意思

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显扬十七卷十页云:如是远离不思议处,方便思已。于九种事,应以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何等为十?颂曰:数、相、别、有、处、边际与生起、想、善巧、摄等,胜决择诸事。论曰:十种相者:一、数

佛教 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什么意思

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显扬十七卷十页云:如是远离不思议处,方便思已。于九种事,应以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何等为十?颂曰:数、相、别、有、处、边际与生起、想、善巧、摄等,胜决择诸事。论曰:十种相者:一、数

佛教 女人二十种什么意思

亦名:二十种女人,子题:十种良女、母护、父护、自护、法护、姓护、宗亲护、十种贱女,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女人有二十种:母护、父护、父母护、兄护、姊护、兄姊护、自护、法护、姓护、宗亲护、自乐为婢、与衣

佛教 十种境界什么意思

指天台宗圆教之菩萨于十信位所证得之十种境界。又作十种证相。略称十境界。据法华三大部读教记卷五,十种境界即:(一)见神力化事,(二)见化事变现,(三)见普贤说法,(四)见东方之佛,(五)见十方之佛,(六

佛教 十种境界什么意思

指天台宗圆教之菩萨于十信位所证得之十种境界。又作十种证相。略称十境界。据法华三大部读教记卷五,十种境界即:(一)见神力化事,(二)见化事变现,(三)见普贤说法,(四)见东方之佛,(五)见十方之佛,(六

佛教 十种见什么意思

 (名数)十种之邪见也。见五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