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非想非非想处亦名无相什么意思
Posted 一下吧
篇首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非想非非想处亦名无相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非想非非想处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非想非非想处说无相声者:如说我多起加行,多用功力,得无相心定。不应于中欣乐染著。此说不起有顶味定,惟起净定。问:何故非想非非想处名无相耶?答:彼无明了想相,亦无无想相;但有昧钝不明了想,微细现行,如疑而转;故名无相。相关参考
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不动心解脱说无相声者;如说:大德瞿达多!当知贪欲瞋恚愚痴,是相。有不动心解脱,是最胜无相。问:何故不动心解脱名无相耶?答:一切烦恼,皆名为相。彼心不为烦恼
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不动心解脱说无相声者;如说:大德瞿达多!当知贪欲瞋恚愚痴,是相。有不动心解脱,是最胜无相。问:何故不动心解脱名无相耶?答:一切烦恼,皆名为相。彼心不为烦恼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卷十七页云:于空三摩地说无相声者:如契经说:有一苾刍、得无相心定。然根钝故;不知此定有何果报,有何胜利。彼作是念:尊者阿难、佛及弟子常所称叹。我应往问。复作是念:尊者阿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经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经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
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如八解脱中说。二解 显扬四卷三页云:为欲证得最第一有住自在故,又为解脱彼障故;复作非想非非想意解思惟。故名第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三解 集异门论十八卷九页云: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处近分及根本显扬二卷五页云:如经中说,超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处者:是谓非想非非想处近分。如经又说:具足住者:是谓非想非非想处根本。
(术语)新云无寻无伺三摩地。三三昧之一。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二禅。乃至灭受想定,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观三昧。二禅已上乃至非想地之禅定也。参照三三昧条。
(术语)新云无寻无伺三摩地。三三昧之一。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二禅。乃至灭受想定,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观三昧。二禅已上乃至非想地之禅定也。参照三三昧条。
(术语)新云无寻无伺三摩地。三三昧之一。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二禅。乃至灭受想定,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观三昧。二禅已上乃至非想地之禅定也。参照三三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