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不学无知结罪分齐什么意思

Posted 比丘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不学无知结罪分齐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题:学据始终不学即结罪、无 知罪五夏后结、学通一形、五分法身成立方离依止、依止须具三德、不学之罪通据始终三根无异、无知之罪位分三别、上根不待五夏结无知罪、中根五夏后结无知罪、下根一向不结无知罪,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分齐者,就教对行,从根三别。(一﹑就教)言就教者,学据始终不学即结无知之罪五夏后结。(二﹑对行)对行者,恐心逸荡,自恃少解,望齐贤圣,故学通一形,优劣相降。文云,五岁智慧比丘,从十岁智慧比丘受依止;乃至五分法身成立方离依止。(三﹑从根)约根者,若利根易悟,始终二罪,以不学故有无知也。若钝根难悟,始终不学,无无知罪,非力分故;律云,愚痴比丘,尽形依止。」资持记释云:「分齐中,就教为二,初标章。学下,正释,上明不学。学谓持奉。必无中废,故言始终,始据初受,终约尽形。下明无知。限五夏者,受戒法中,制五夏学,有所未知,未即结罪;五夏已后,于事不了,显是解慢,故随结犯。对行中,五夏离师,此据教限;若约成行,至圣乃已;虽非违教,非不违行。文中,初标。恐下,次释,初叙立。逸荡是纵放。自恃齐圣即贡高。优劣,不限夏数,但优于己;递互相师,故云相降。文下,引证。亦出受法。依止须具三德:一﹑满十夏,二﹑有智慧,三﹑勤教授。至法身者,不必一形。况复如来以法为师,自余凡愚,岂能自立?约根中,初标。若下,释。若论不学据始终三根无异无知之罪分三别上根不待五夏,故云始终二罪。有云,顿得二罪,非也。不学有顿,无知无顿。中根五夏后结义见前科,故不复出。下根一向不结。」(事钞记卷二六‧二五‧一八)

相关参考

佛教 重增无知罪就事结堕什么意思

子题:迷堕是重由不学缘事全闇、重增无知罪亦是缘事不了,戒本疏‧九十单提法:「问:『此中重增无知乃结堕者?』答:『不学之罪唯吉罗。无知迷疑,则轻重;由学缘事有明闇也。故境想中,疑则含轻,想则怀重。今迷不

佛教 恐举先言戒唯据无知什么意思

亦名:不摄耳听法戒唯据无知,子题:听戒若无知解但有不摄罪、戒本结不专心听法罪,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余比丘下,证久曾闻,如何始知,结罪属彼;二三说戒,何况多也?此中覈据,逃罪无由;若曾闻戒,即是久知而

佛教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什么意思

亦名:盗僧物结罪,子题:僧物有四种、常住常住僧物、十方常住僧物、现前现前僧物、十方现前僧物,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盗僧物者,有护主者,同上〔佛物、法物〕结重。若主掌自盗,准善见论,盗僧物犯重。然僧〔物

佛教 大盗戒盗佛物结罪什么意思

亦名:盗佛物结罪,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望佛结)盗佛物者,正望佛边无盗罪,由佛于物无我所心,无恼害故。但得偷兰,以同非人物摄故。……(二、望主结)若有守护主者,三宝物边,皆结重罪;无守护主,望断

佛教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最重什么意思

亦名:盗僧物结罪最重,子题:盗通三宝僧物最重、施僧得大果报、五逆四重佛亦能救盗僧物者佛所不救、三藏法师还债事、破戒之相、僧护传,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制重)然盗通三宝,僧物最重。随损一毫,则望十

佛教 摄僧自然界中聚落界分齐什么意思

亦名:自然界中聚落界分齐、聚落界分齐,子题:可分别聚落、不可分别聚落、七树六间、分齐、种树法、五肘弓,行事钞‧集僧通局篇:「初聚落中有二:(一,可分别聚落)(一、正明聚落分齐)若可分别者,十诵云,于无

佛教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什么意思

请参阅华严五教章

佛教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什么意思

请参阅华严五教章

佛教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什么意思

请参阅华严五教章

佛教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什么意思

请参阅华严五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