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五戒无师开自受什么意思
Posted 异同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五戒无师开自受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如律文中,皆自誓受者;多论文云,听五众受。两俱得也。故俱舍论必从他受,如后说也。」济缘记释云:「如下,次明自他。本律、智论,皆听自誓;多论、俱舍,并制从他。虽云两得,准下八戒,无师故开,有则不许,故指如后。」(业疏记卷一○‧二八‧二○),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律中云,世尊我今归依佛法僧,尽形不杀,乃至不饮酒,此令自誓。八戒既开,此应得也。观时进否,义非抑塞。接俗之化,随机而举可也。」(业疏记卷一○‧三二‧一二)(请参阅附录二『多论成论五戒受法异同表』九八页)相关参考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分云,若在寺内寄宿处有宝,自捉、教人举。当识囊相器相,开解看几方圆几新故。有索者,问相貌,同者还;不相应者,云我不见此物。若二人同来取,语同者;持物置前,各自取去。不作如是方便
意思为:见报身条。
(术语)谓无师独悟之佛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嘉祥疏六曰:「无师智者,前之三智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智。」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
(术语)谓无师独悟之佛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嘉祥疏六曰:「无师智者,前之三智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智。」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
(术语)谓无师独悟之佛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嘉祥疏六曰:「无师智者,前之三智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智。」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
(术语)谓无师独悟之佛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嘉祥疏六曰:「无师智者,前之三智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智。」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
(杂语)止观一之一曰:「论曰:我行无师保。经云:受莂定光。」同辅行曰:「智度论第二云:我行无师保志一无等侣,积一行得佛,自然增其道。增一第十五云:阿若等五人问师,佛师为是谁?佛答曰:我亦无师保,亦复
(杂语)止观一之一曰:「论曰:我行无师保。经云:受莂定光。」同辅行曰:「智度论第二云:我行无师保志一无等侣,积一行得佛,自然增其道。增一第十五云:阿若等五人问师,佛师为是谁?佛答曰:我亦无师保,亦复
意思为:无师自通的智慧。
意思为:无师而独自觉悟的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