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什么意思

Posted 差别

篇首语: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

瑜伽五十一卷十页云: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以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又阿赖耶识、恒为一切麤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所有麤重。又阿赖耶识、是烦恼转因,圣道不转因。转依、是烦恼不转因,圣道转因。应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又阿赖耶识,令于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于一切善净无记法中,得大自在。

相关参考

佛教 乐身正受什么意思

乐身正受显扬二卷六页云:乐者:谓已转依者,离喜、离勇、安适受受所摄。身者:谓已转依者,若转识,若阿赖耶识、心性无别,总名为身。正受者:谓已转依者,能摄受身,令身怡悦;总集说为乐身正受。此处乐受,深极寂

佛教 乐身正受什么意思

乐身正受显扬二卷六页云:乐者:谓已转依者,离喜、离勇、安适受受所摄。身者:谓已转依者,若转识,若阿赖耶识、心性无别,总名为身。正受者:谓已转依者,能摄受身,令身怡悦;总集说为乐身正受。此处乐受,深极寂

佛教 阿赖耶识四种差别什么意思

阿赖耶识四种差别摄论一卷十七页云:四种者:一、引发差别,二、异熟差别,三、缘相差别,四、相貌差别。此中引发差别者:谓新起熏习。此若无者;行为缘识,取为缘有,应不得成。此中异熟差别者:谓行有为缘,于诸趣

佛教 阿赖耶识三种差别什么意思

阿赖耶识三种差别摄论一卷十六页云:此中三种者:谓三种熏习差别故。一、名言熏习差别,二、我见熏习差别,三、有支熏习差别。

佛教 身受差别证什么意思

身受差别证此阿赖耶识第六证也。瑜伽五十一卷三页云: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无思虑,或随寻伺;或处定心,或不在定。尔时于身诸领受起,非一众多种种差别,彼应无

佛教 诸识所依能依差别什么意思

诸识所依能依差别瑜伽六十三卷十二页云:谓略有二识。一者、阿赖耶识,二者、转识。阿赖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此复七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譬如水浪,依止暴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镜。如是名依胜义道理,建

佛教 识蕴建立有三种什么意思

识蕴建立有三种显扬五卷十三页云:识蕴建立有三种。一、种类差别。二、依差别。三、杂染清净差别。种类差别者:有二种。一、阿赖耶识。二、转识。依差别者:谓六识身。问:阿赖耶识、于六识中,何识所摄?答:通六识

佛教 五法能摄诸瑜伽地什么意思

五法能摄诸瑜伽地显扬二十卷十八页云:论曰:若略说瑜伽道,当知多闻所摄正法为境界,奢摩他毘钵舍那为自体,依止影像、及依止事成就。如薄伽梵说:有五种法,能摄一切瑜伽行者诸瑜伽地。谓持、任、明、镜、及与转依

佛教 五法能摄诸瑜伽地什么意思

五法能摄诸瑜伽地显扬二十卷十八页云:论曰:若略说瑜伽道,当知多闻所摄正法为境界,奢摩他毘钵舍那为自体,依止影像、及依止事成就。如薄伽梵说:有五种法,能摄一切瑜伽行者诸瑜伽地。谓持、任、明、镜、及与转依

佛教 业用差别证什么意思

业用差别证此阿赖耶识第五证也。瑜伽五十一卷三页云: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谓若略说有四种业。一、了别器业,二、了别依业,三、了别我业,四、了别境业。此诸了别、刹那刹那、俱转可得。是故一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