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什么意思

Posted 阿罗汉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

俱舍论二十五卷四页云:经部师说:从阿罗汉、亦无退义。彼说应理。云何知然?由教理故。如何由教?经言:苾刍!圣慧断惑,名为实断。又契经言:我说有学,应不放逸;非阿罗汉。虽有经言佛告庆喜我说利养等亦障阿罗汉;而不说退阿罗汉果。但说退失现法乐住。经言不动心解脱身作证。我定说无因缘从此退故。若谓有退,由经说有时爱解脱;我亦许然。但应观察彼之所退,为应果性?为静虑等?然彼根本静虑等持,要待时现前故;名时解脱。彼为获得现法乐住,数希现前;故名为爱。有说此定是所爱味。诸阿罗汉果性解脱,恒随逐故;不应名时。更不欣求,故不名爱。若应果性,容有退者;如何世尊但说所证现法乐住,有可退理。由此证知诸阿罗汉,果性解脱,必是不动。然由利等扰乱过失,有于所得现法乐住退失自在。谓诸钝根。若诸利根;则无退失。故于所得现法乐住,有退无退故;名退不退法。如是思等,如理应思。不退、安住、不动、何别?非练根得,名为不退。练根所得,名为不动。此二所起殊胜等至,设遇退缘;亦无退理。安住法者:但于已住诸胜德中,能无退失;不能更引余胜德生。设复引生;从彼可退。是不退等三种差别。然乔底迦、昔在学位,于时解脱,极噉味故;又钝根故;数数退失,深自厌责,执刀自害。由于身命无所恋惜,临命终时,得阿罗汉,便般涅槃。故乔底迦、亦非退失阿罗汉果。又增十经作如是说;一法应起,谓时爱心解脱。一法应证,谓不动心解脱。若应果性名为时爱心解脱者;何故于此增十经中再说应果。又曾无处说阿罗汉果名为应起;但说名应证。又说钝根所摄应果,名为应起,为显何义?若为显彼能起现前;则余利根,最应能起。若为显彼应起现前;亦余利根,最所应起。故此解脱非应果性。若尔;何故说时解脱应果?谓有应果,根性钝故;要待时故,定方现前。若与彼相违,名不时解脱。阿毗达磨,亦作是言:欲贪随眠,由三处起。一、欲贪随眠,未断遍知故。二、顺彼法,正现在前故。三、于彼正起非理作意故。前谓彼据具因生说;后有何法因不具生。是名由教。如何由理?若阿罗汉有令烦恼毕竟不起治道已生;是则不应退起烦恼。若阿罗汉此道未生;未能永拔烦恼种故;应非漏尽。若非漏尽;宁说为应。是名由理。

相关参考

佛教 退法阿罗汉什么意思

退法阿罗汉显扬三卷十二页云:一、退法。谓成就如是软根;若思自害,不思自害;若放逸,若不放逸;俱可退失现法乐住、及世间功德。不能练根。不能发起胜品功德。二解 杂集论十三卷十页云:退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

佛教 退法什么意思

退法如六种阿罗汉中说。又俱舍论二十五卷五页云:若应果性容有退者;如何世尊但说所证现法乐住,有可退理。由此证知诸阿罗汉果性解脱、必是不动。然由利等扰乱过失,有于所得现法乐住,退去自在。谓诸钝根。若诸利根

佛教 无学虽退现法乐住不退解脱什么意思

无学虽退现法乐住不退解脱瑜伽九十卷十一页云:若诸无学,虽已证得心解脱意;而或失念,行纵逸时,便有退失现法乐住。彼虽于此现法乐住,或退不退;然无堪能退失解脱。

佛教 退不退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什么意思

退不退差别建立补特伽罗瑜伽二十六卷十三页云:云何由退不退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由退故,建立时解脱阿罗汉。彼于现法乐住,容有退失。由不退故,建立不动法阿罗汉。彼于现法乐住,定无退软。如是名为由退不退差别建

佛教 修定为得现法乐住什么意思

修定为得现法乐住瑜伽十二卷十四页云:复次云何修定为得现法乐住?谓于四种现法乐住方便道中、所有修定,及未圆满清净鲜白诸根本地、所有修定。为显修习未曾得定,是故世尊说初静虑前方便道。

佛教 修定为得现法乐住什么意思

修定为得现法乐住瑜伽十二卷十四页云:复次云何修定为得现法乐住?谓于四种现法乐住方便道中、所有修定,及未圆满清净鲜白诸根本地、所有修定。为显修习未曾得定,是故世尊说初静虑前方便道。

佛教 逮得第一现法乐住什么意思

逮得第一现法乐住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逮得第一现法乐住者:证得不退胜静虑故。

佛教 不动法退现法乐住什么意思

不动法退现法乐住如三种退中说。

佛教 不动法退现法乐住什么意思

不动法退现法乐住如三种退中说。

佛教 现法乐住什么意思

梵语drsta-dharma-sukha-vihāra。色界四等持之一,禅定七名之一。即依定之结果而有此称。「后法乐住」之对称。又作现法乐、现法安乐住、现法喜乐住。无学之圣者经由修善静虑,住于解脱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