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僧屏两谏差别十门什么意思

Posted 差别

篇首语: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僧屏两谏差别十门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题:四分未白竟有吉三羯磨未 竟有兰,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屏两谏差别十门:初约人不同分二谏者。僧谏唯僧四人已上;若论屏谏,不问僧尼具不具位道俗多少通别来谏。二﹑约法不同。僧用白四;屏用余言,种种方便,得止便罢。三﹑就处不同。僧据作法同界相谏;屏谏则通,不问自然、作法、同界、别界,皆制相谏。四﹑就立戒多少分二谏者。违僧谏戒则多,如此(僧残)篇中有四、九十中有一、尼第八戒、及八僧残,立戒虽多,谏事则少,具五义者,方得立之,故此一谏,唯谏一戒;违别人谏,立戒虽少,如九十中,一不受谏,以谏作犯,二拒劝学,以谏止犯,立谏虽二,通于七聚。五﹑得罪轻重不同。别人谏中,通谏七犯,若违未作,但结吉罗,若作犯提,据犯通于轻重;僧谏之中,随事大小结夷残提,可以情求。六﹑结罪分齐分二谏者。僧谏约白及羯磨多少不定;屏谏未竟,吉,谏竟言了,提。七﹑语默不同。僧谏语默同违;别谏拒劝,由言故犯。八﹑止作不同分二谏者。僧谏作犯;别通止作。九﹑已未不同。僧通已未,如调达等局未,摈谤,是已成也;别据未作,若作业成,既往不咎也。十﹑相成不同分二谏。如僧祇,先屏处一人三谏,三越;二众多人三谏不止,三越;乃至三羯磨,四兰;谏竟合前十罪,共成一残,无别小罪。如五分中三羯磨未竟舍者,作三吉三兰悔。不同四分未白竟有吉三羯磨未竟有兰也。」行宗记释云:「料简十门,前三。并由僧谏秉法,屏不作法,故分二别。四中,初总标。违下,次别释,又二,初明僧谏制多事少。僧有五戒。尼八夷中第六(八)戒,僧残中八戒,共有九戒。五义即前性恶等五。次明违别制少事多。九十中不受拒劝二戒,并谏通篇聚故也。五中,别人即屏谏;所谏通七聚,拒谏兼提吉。僧谏中,大则犯夷,如尼第八;中如诸残;下即犯提;随事各定,故不同前。六中,僧谏不定,如后注中。屏二品定。言了,即拒谏也。七中,僧谏但令不舍,默亦成违。八中,别通止作,不受谏作犯,拒劝谏止犯。九中,僧谏已未各收二戒。既往不咎,文出论语。既,已也;咎,犹责也。十中,言相成者,谓屏能成僧,僧不成屏,故云不同。初引僧祇,越即吉罗异名;合因成果,故无别小罪。四分但分僧别两谏,不论一与众多。五分三吉,应是屏处三谏。僧祇五分,僧谏止有偷兰,唯四分白未竟吉,故云不同也。已上十门,前三并十,据能谏不同;四与五、六,约制法差别;七及八、九,就所谏分殊;则僧屏两谏,条然可见。」(戒疏记卷九‧五七‧一五)

相关参考

佛教 华严经刊定记什么意思

凡十五卷(或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全称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又作华严刊定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注释八十华严。十门即:(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摄,(三)显教差别,(四

佛教 华严经刊定记什么意思

凡十五卷(或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全称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又作华严刊定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注释八十华严。十门即:(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摄,(三)显教差别,(四

佛教 华严经刊定记什么意思

凡十五卷(或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全称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又作华严刊定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注释八十华严。十门即:(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摄,(三)显教差别,(四

佛教 华严经刊定记什么意思

凡十五卷(或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全称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又作华严刊定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注释八十华严。十门即:(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摄,(三)显教差别,(四

佛教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什么意思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下以十门叙述密咒功德之深广,十门即:(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谓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谓众生于

佛教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什么意思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下以十门叙述密咒功德之深广,十门即:(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谓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谓众生于

佛教 行事钞十门什么意思

行事钞‧序:「至于统其大纲,恐条流未委。更以十门例括,方镜晓远诠。……第一,序教兴意。……第二,制教轻重意。……第三,对事约教判处意。……第四,用诸部文意。……第五,文义决通意。……第六,教所诠意。…

佛教 理事无碍十门什么意思

 (名数)于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系立十门:一理偏于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于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于理,理既徧于事,事亦徧于理,以

佛教 理事无碍十门什么意思

 (名数)于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系立十门:一理偏于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于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于理,理既徧于事,事亦徧于理,以

佛教 理事无碍十门什么意思

 (名数)于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系立十门:一理偏于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于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于理,理既徧于事,事亦徧于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