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僧祇食时应作四相什么意思
Posted 比丘
篇首语: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僧祇食时应作四相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大众食时应作四相、常住食时应作四相, 子题:四相、盗僧祇、僧祇食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萨婆多云,僧祇食时,应作四相谓打楗椎等相,令界内闻知。然此四相,必有常限,不得杂乱;若无有定,不成僧法。若无四相,食僧食者,名盗僧祇,不清净也。又不问界内比丘有无,若多若少,作四相讫,但使不遮,比丘若来不来,无过;虽作相而遮,亦犯。故知若换钟磬,应鸣钟集僧,普告知已,然后换之,后更换亦尔。若大界内有二、三处,各有始终僧祇同一布萨;若食时但各打楗椎,一切莫遮,清净无过。善见云,若至空寺,见树有果,应打楗椎,无者下至三拍手,然后取食;不者犯盗。饮食亦尔。若客比丘来,旧比丘不肯打磬,客僧自打,食者,无犯。」资持记释云:「僧祇此云大众,即常住食。注四相中,等取吹贝、打鼓、唱令。然下,制须定。以钟鼓不常,僧集无准;致有得失,故非僧法。若下,明不作之过。盗僧祇者,须明二种常住夷兰之别,如盗戒中。」(事钞记卷七‧四三‧一五)相关参考
于法得灭应作四句俱舍论一卷四页云:于法得灭,应作四句。或于诸法,唯得择灭。谓诸有漏过现生法。或于诸法,唯非择灭。谓不生法无漏有为。或于诸法,俱得二灭。谓彼不生诸有漏法。或于诸法不得二灭。谓诸无漏过现生
于法得灭应作四句俱舍论一卷四页云:于法得灭,应作四句。或于诸法,唯得择灭。谓诸有漏过现生法。或于诸法,唯非择灭。谓不生法无漏有为。或于诸法,俱得二灭。谓彼不生诸有漏法。或于诸法不得二灭。谓诸无漏过现生
(一)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住、异、灭等四相。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四本相。属心不相应行法。
(一)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住、异、灭等四相。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四本相。属心不相应行法。
(一)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住、异、灭等四相。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四本相。属心不相应行法。
(一)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住、异、灭等四相。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四本相。属心不相应行法。
掉举恶作四句分别发智论二卷九页云:诸心有掉举,彼心恶作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心有掉举、非恶作相应。谓无恶作心,有躁动性。有心有恶作,非掉举相应。谓无染污心、有追悔性。有心有掉举,亦恶作相应。谓染污心
掉举恶作四句分别发智论二卷九页云:诸心有掉举,彼心恶作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心有掉举、非恶作相应。谓无恶作心,有躁动性。有心有恶作,非掉举相应。谓无染污心、有追悔性。有心有掉举,亦恶作相应。谓染污心
谓僧侣临斋食时,念五观之偈。五观偈,即僧侣于进食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想,即:(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即思量食物供给,乃由人人劳苦而来,并感知施主之恩德。(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即思量自己具有多少福德而
谓僧侣临斋食时,念五观之偈。五观偈,即僧侣于进食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想,即:(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即思量食物供给,乃由人人劳苦而来,并感知施主之恩德。(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即思量自己具有多少福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