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出家行凡福行什么意思

Posted 上界

篇首语: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出家行凡福行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题:上界业、戒取见、见取、 烦恼、欲界下业、戒取结,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出家行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瞋怒,自污净心,情无胜进。此戒取见,见取烦恼;欲界下业,非上界行。若修世禅,是上界业,终退生死,未有出期。乃至多闻布施,讲经诵习,并是欲有,未成无漏。智论云,世间法者,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布施持戒、四禅四无色定、念佛法僧、九想等是。成论云,于持戒多闻禅定等,少利事中,自以为足;以贪著此少利事故,忘失大利。智者不应贪著小利,忘失大利。」,资持记释云:「戒取见,见即执见,以专持戒,名戒取;又以戒为上胜,名见取;此即五利使中二使,故云烦恼。欲界下业,即是人道;纵得生天,止在六欲。若下,明修定。即四禅四空定。多闻讲诵,即习慧。准知修道,事行难分;自非达人,何由可识?」(事钞记卷四一‧七‧七),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出已乃行凡福。(一、出家之本)凡出家者,出有为家,为解脱者,谓脱缠缚,此为本也。如五分说,不为解脱出家,不得名僧,次不受供。(二、明凡福行相)(一﹑持戒)今有行者,但知持戒,无心在道。道在虚通达累为本,此而不思,但持戒善。自余讲解修习观务,悉为非道;内多瞋忿,久污净心。此戒取结,谓为最胜;又是见取,体是欲界,增生下业。(二﹑修禅)若修世禅,缘色缘心,虽经上界,终还生死,未有出期。如郁头蓝,上极非想,还沈阿鼻,后作飞貍,佛记无出。(三﹑多闻)若修多闻讲诵经典,不为解脱,并增欲有,未成无漏。(四﹑营事)若营世事供养三宝塔寺等相,心无欣道,最是我所,或沦下趣。由造善时,自爱憎他,行谄行诳,杂惑成树,故受鬼趣相似果报,以心非实,生在恶道,以福事成,故受胜处。(三、引二论通证)如智论云,世间法者,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布施持戒、四禅四空、念佛法僧、九想等是也。又成实云,智者不应持戒多闻禅定等少利事中,自以为足,以贪著故,忘失大利。谓有解脱也。」(业疏记卷一一‧九‧二)

相关参考

佛教 作福行什么意思

作福行瑜伽九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又时时间、能正受学施福业事,造作种种差别福行。所谓看病,事佛法僧,躬为执当。如是等类,名作福行。

佛教 非福行什么意思

非福行法蕴足论十卷五页云:云何非福行?谓诸不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非福。亦名非福果。是非福业异熟果故。是名非福行。

佛教 福行什么意思

 (术语)三行之一。五戒十善等感人天福利之行法也。

佛教 福行什么意思

 (术语)三行之一。五戒十善等感人天福利之行法也。

佛教 佛教词语福行什么意思

意思为:见三行条。

佛教 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什么意思

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五页云:复言:世尊!何缘欲界爱取二种、不与非福福行为缘?世尊告曰:诸有现前爱非爱境增上力故;发生欲爱;起不善根;造非福行。一切皆由于因于果非福行中,不知过

佛教 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什么意思

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五页云:复言:世尊!何缘欲界爱取二种、不与非福福行为缘?世尊告曰:诸有现前爱非爱境增上力故;发生欲爱;起不善根;造非福行。一切皆由于因于果非福行中,不知过

佛教 三行什么意思

意思为: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也可以说是无漏解脱三昧的出世间行。

佛教 无明与非福行为缘什么意思

无明与非福行为缘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六页云:诸有现前爱非爱境增上力故;发生欲爱,起不善根,造非福行;一切皆由于因于果非福行中,不知过患。彼由意乐有过失故,或由加行有过失故;起非福行。如是意乐加行过失,唯

佛教 无明与非福行为缘什么意思

无明与非福行为缘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六页云:诸有现前爱非爱境增上力故;发生欲爱,起不善根,造非福行;一切皆由于因于果非福行中,不知过患。彼由意乐有过失故,或由加行有过失故;起非福行。如是意乐加行过失,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