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三难中不说天为难什么意思
Posted 人中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三难中不说天为难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题:天非难但不来耳、天是难 即非人耳,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何以十三难中,不说天为难?』答:『著乐不来,来亦得道。有说云,人中制戒,天不在例,通非人摄。如上律文,天子修罗子也。又如多论,目连为弟子上忉利天见耆婆说。』」 济缘记释云:「问答中,答有二义。初,谓非难但不来耳。有下,次,明是难即非人耳。如下,引证,初引律证次义。指如上者,即前经注能受初缘中具引。又下,引论证初义。彼云,目连为弟子病,上忉利天问耆婆以针佛故,天报一劫。正值诸天入欢喜园,目连在路侧,诸天一无顾者。耆婆后至,见目连而举一手,目连怪之。先世是目连弟子。即以神力制车令住。耆婆下车,目连呵责。答曰:『以我人中为大德弟子,故举手耳。颇见诸天有尔者否?以著乐染心,不得自在,故使尔也。』目连遂问:『弟子有病,当云何治?』答曰:『唯以断食为本。』」(业疏记卷一四‧七‧一七)相关参考
小乘之律法,授具足戒时,教授师为简别受戒者之器或非器,而设有十三难与十遮,以询问受戒者。略作遮难。又作遮道法、十三遮难。遮者非自性之恶,但以不适受具戒,故遮止不使受;难者为自性恶,毕竟非受具之器,亦不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就处者,北方永障,十三俱无;就三方论,东西亦有,但十一难,除出血、破僧;若就南洲,则具足也。」 济缘记释云:「佛出南洲,故有出血、破僧二难。以破僧立邪三宝,须真佛故也。」(业疏
意思为:三恶道的苦难。
亦名:受具戒前问遮难、出众问缘、受具戒出众问缘、教授师出众问遮难、出众问遮难,子题:不问十三难者则不得戒、犯遮难人七佛一时为受亦不得戒、问十三难、受具戒前问十三难、问难事、问十遮、受具戒前问十遮、高胜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念、正知、舍、一切处有;何故于初静虑等、不说耶?答:初静虑中,由寻伺门所引发故;虽有不说。第二静虑中,有踊跃自体之所作业,及心所有少分烦恼所缠覆故;总以内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念、正知、舍、一切处有;何故于初静虑等、不说耶?答:初静虑中,由寻伺门所引发故;虽有不说。第二静虑中,有踊跃自体之所作业,及心所有少分烦恼所缠覆故;总以内
(术语)梵网经所说菩萨十戒之一。禁止说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四众之过罪也。
(术语)梵网经所说菩萨十戒之一。禁止说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四众之过罪也。
资持记释云:「请主,简人中,初文,前约犯重简。五八十成边罪,具戒成二灭。准通十三难人,皆不得请。下约轻罪简。次科,佛言即律文,上句制所对,下句制能忏。三中,初示古。彼谓但不与同犯,即堪对忏;不必全净。
亦名:疑恼戒犯缘,子题:学悔、六夜别住、四羯磨、具自性,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有五缘:一﹑是大比丘。多论,十三难、颠狂比丘,吉罗;学悔、六夜别住、四羯磨、僧尼互疑,并是提,具自性故。二﹑作疑恼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