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受具戒三遮外余遮事四分七种什么意思

Posted 自来

篇首语:饱带饥粮,晴带雨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受具戒三遮外余遮事四分七种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遮事四分七种、轻遮四分七种, 子题:无衣钵不名受戒、自来儿 、养儿、佛奴度者犯重、官人、丈夫、癞病有二、疥癞须陀洹、疮痍阿罗汉,行事钞‧受戒缘集篇:「(一、衣钵)衣钵不具者,四分云,若衣钵,不名受戒。若借衣钵,应与价直。五分云,令主舍之,亦不明得不。今准萨婆多,得戒。论问曰:『若尔,何故必须衣钵?』答:『一﹑为威仪故;二﹑生前人信敬心故,如猎师著袈裟,鹿见以著异服,故无怖心;三﹑为表异相故,内德亦异。』引彼证此,文不可和。四分云,不名受戒。此则部别不同。必诵十诵羯磨,依彼开成。准急无损。昔人义准四分和尚法中,若知借衣钵受戒不得者,则不得戒,不知者得。此乃人判,终违律文,必敬佛言,再受依法。(二、父母)父母听不者,善见云,若余方国度者,不须问。僧祇,亲儿此彼不听;自来儿、养儿,余处得受。(三、负债)负债者,诸部但言不应,义准理得。(四、诸奴)奴者,僧祇云,若家生、买得、钞得,此彼不得;他与奴、自来奴,余处听度。今有人放奴出家者,若取出家功德经,若放奴婢及以男女,得福无量。律中不明放者,但言自来投法度之是非。准奴及儿,彼此通允。五百问中,知是佛奴,度者犯重。若先不知,后知不遗亦重。问:『其人是大道人不?』答:『非也。』僧奴准此,复本奴位。(五、官人)官人者,僧祇,有名有禄,有名无禄,此彼国不得度;有禄无名,余处得度;无名禄者,一切俱听。准此,俗人来投出家,理须为受。(六、丈夫)丈夫者,必以建心慕远,清节不群,卓然,风霜不改其操,铿然,忧喜未达其心,便为丈夫之貌。……(七、五病)五种病者,上四应得;狂中有三种,若全不觉好恶,应不得,余二应得。善见云,癞癣,莫问赤白黑,屏处增长不增长俱得;露处反前不得。然癞病有二:一﹑恶业所致;二﹑四大违反则生。故育王经,有疥癞须陀洹疮痍阿罗汉也。若出家已,癞者,一切僧事共作;若食,莫令在众。此萨婆多解。」资持记释云:「自来〔儿〕者,世有孤穷投人为父。养儿者,始生婴孺,从他求养。……丈夫者,疏云,男子通名。丈者,极形之量。孔子九尺余,亦有一丈者。初科四句:初句志大,次句节高,三﹑谓行有始卒,四﹑即心无轻动。必反此四,虽是男子,则非丈夫。卓然,谓高立也。风霜喻衰辱危难等事。铿,坚也。达,至也。」(事钞记卷九‧四‧一○)

相关参考

佛教 受具戒遮事杂相什么意思

亦名:遮事杂相、轻遮杂相,子题:遮事眼根二十三、遮事耳根有一、遮事舌根有二、遮事身根九十七、遮事发毛有六、遮事头有十七、遮事颜色有七、遮事口有六、遮事形相二十六、遮事病患二十三、遮事截坏十二、遮事意根

佛教 受具戒一时同受不得至四人什么意思

亦名:受具戒登坛人限,子题:一众,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四分云,若有难缘,如说戒中当二人三人一时作羯磨,不得至四。僧祇,一和尚,一戒师,一众,得二人三人并受;若二和尚共一戒师,二三人不得一众受。善见云

佛教 亡物轻重广分七种什么意思

亦名:亡人物轻重广分七种、亡僧物轻重广分七种、亡五众物轻重广分七种,子题:氍氀、氍毹、皮物、养生之具,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但以教网具周,必须文显。然又聚类七种分之,后必有事,依门自判。准用十诵律中瓦

佛教 受具戒十师持破成否之相什么意思

亦名:十师持破成否之相,子题:十师互知犯重受戒不成、十师相知犯戒约四重、戒子知师犯戒通诸篇,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更明十师成不之相。(一﹑弟子知师犯)四分云,弟子知和尚犯戒;知不应如是人边受;亦知虽受

佛教 十三难十遮什么意思

小乘之律法,授具足戒时,教授师为简别受戒者之器或非器,而设有十三难与十遮,以询问受戒者。略作遮难。又作遮道法、十三遮难。遮者非自性之恶,但以不适受具戒,故遮止不使受;难者为自性恶,毕竟非受具之器,亦不

佛教 十三难十遮什么意思

小乘之律法,授具足戒时,教授师为简别受戒者之器或非器,而设有十三难与十遮,以询问受戒者。略作遮难。又作遮道法、十三遮难。遮者非自性之恶,但以不适受具戒,故遮止不使受;难者为自性恶,毕竟非受具之器,亦不

佛教 受具戒五缘什么意思

亦名:受具戒五种具缘成受、具戒五缘、得具戒五缘、授比丘戒缘、五缘得成具戒,子题:受具戒能受五法、是人道、诸根具足、身器清净、出家相具、得少分法、受具戒所对六法、结界成就、有能秉法僧、数满如法、界内尽集

佛教 受具戒得戒时节什么意思

亦名:受具戒不以三归得、具戒白四羯磨得、受具戒在羯磨竟得戒、得戒时节、白四羯磨竟得具戒,子题:善心发善心得戒、善心发恶心得戒,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凡具戒者,不以三归得也。要由多缘多力,白四羯磨,功德

佛教 受具戒前教授师出众问遮难什么意思

亦名:受具戒前问遮难、出众问缘、受具戒出众问缘、教授师出众问遮难、出众问遮难,子题:不问十三难者则不得戒、犯遮难人七佛一时为受亦不得戒、问十三难、受具戒前问十三难、问难事、问十遮、受具戒前问十遮、高胜

佛教 受具戒法诸部异同什么意思

亦名:诸部受戒法通局、百一受戒通局,子题:十诵十种受具、自然无师戒、自誓受具、得道受具、论义受具、僧祇八种受具、自具足受具、五分十二种受具、一语受具、二语受具、十一众受具、破恶见实受具、第一受具、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