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和尚阇梨二师行德什么意思
Posted 和尚
篇首语: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和尚阇梨二师行德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二师行德,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律中二师行德三种:一﹑简年十岁已上,二﹑须具智慧,三﹑能勤教授弟子。有七种共行法,更相摄养,如和尚法中。」资持记释云:「列德中,律中因制依止,有新受戒者,受人依止,多起非法,故制十岁;又有十岁愚痴比丘,受他依止,多造非法,复制十夏有智慧者;又有自谓有智慧者,受人依止,复制阇梨行法令教诫等。此三必具,阙一不成。下指共行法,与前无别。」(事钞记卷一○‧一六‧一○)相关参考
亦名:阿阇梨、阿遮利耶、教授者、阿遮利夜,子题:六种阇梨、剃发阇梨、出家阇梨、教授阇梨、羯磨阇梨、依止阇梨、五种阇梨、受戒阇梨、受经阇梨、和尚等、阿阇梨等、同和尚、同阿阇梨,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阿阇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五分,二师亦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若于白衣前出鄙拙言,应令觉知,广如第二十三卷。善见,和尚多有弟子,留一人供给,余者随意令读诵。」 资持记释云:「五分,小事,谓供给承事也。若下,
亦名:失师法,子题:五法失依止,行事钞‧师资相摄篇:「明失师法。(一,列示三法)和尚一种无相失义,或可无德,更依止他。以依得戒,无再请法。依止阇黎,事须详正,有三不同:一、请师法,二、相依住法,三、请
亦名:请依止阿阇梨法,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一﹑示本缘)明请师法,律中,由和尚命终,无人教授,多坏威仪。听有依止,如上和尚法。令法倍增益流布。(二﹑正作法)僧祇亦得名师为尊,请文云:『大德一心念。我
(杂语)涅槃经疏十一曰:「和阇梨翻修治心。」按此释非也。和阇梨为和尚阿阇梨之略名。
(杂语)涅槃经疏十一曰:「和阇梨翻修治心。」按此释非也。和阇梨为和尚阿阇梨之略名。
(术语)谓未受具足戒者,住于受具足戒之比丘众中,共僧事也。寄归传一曰:「不思咽咽当有流浆之苦,谁知步步现招贼住之殃。」行事钞上三曰:「四分云:为比丘与外道相滥,佛令问何时何月何和尚阇梨等,即知佛法与
(术语)谓未受具足戒者,住于受具足戒之比丘众中,共僧事也。寄归传一曰:「不思咽咽当有流浆之苦,谁知步步现招贼住之殃。」行事钞上三曰:「四分云:为比丘与外道相滥,佛令问何时何月何和尚阇梨等,即知佛法与
亦名:得戒和尚德腊、羯磨阿阇梨德腊、教授阿阇梨德腊、尊证阿阇梨德腊,子题:九夏和尚受戒得罪、二种阇梨五夏已上、五夏为受大戒作证人及作威仪师、威仪师、七夏已去得作羯磨阇梨、羯磨阇梨、五法不应授人大戒,行
行事钞‧瞻病送终篇:「简人中,四分,若有病者,听和尚、若同和尚,阿阇梨、若同阿阇梨,若弟子,从亲至疏。若都无者,众僧应与瞻病人。若不肯者,应次第差,又不肯者,如法治。若无比丘、沙弥、优婆塞者,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