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大妄语戒能妄人在凡不在圣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大妄语戒能妄人在凡不在圣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能妄人在凡不在圣, 子题:圣人二种实语、身证实语 、想心实语、佛无想心实语,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初门中,明能妄人,在凡不在圣者。(一、明非圣)由彼圣人有二种实语:一者身证;二者想心。(一﹑身证实语)言身证者,修道德满,证真斯极,除断虚伪,妄则斯尽。出观陈说,言必称实,义无欺负,起诳妄过。此身证也。(二﹑想心实语)然彼圣人,定前方便,理观事察,自然闻彼异域奇相。及出观后,如心陈告,我入空慧定中见也。余人不解,便生疑怪,何有空慧得见奇相?此则目连虚称上法。如僧祇律本,皆有是事。佛言,实尔,定不清净,是前方便,谓言定体。如斯事相,想心实语。问:『若如上引二种实者,举彼大圣,亦有二不?』答:『如来照境斯尽,但唯身证实语。所以然者,声闻了境有碍,二者劣用不同,入则彻于视听,出则如凡闻见,有此义故,便有想心实语。佛则不尔,反前可知。故净名云,常在三昧悉见佛国。又无量义经云,永断梦妄思想念,故〔佛〕无想心实语。』(二、明在凡)由彼下凡,无彼圣人二种实语;发言欺诳,令他虚解,故成妄过。」,行宗记释云:「身证实中,初叙身证。修等四句,即是四谛。出观下,明实语。据是心证,然兹圣道,非身不克;心道幽隐,从相显彰。即律序云,余身证者,经律皆言最后身得,是也。问:『出观陈说,即实得道,将无犯耶?』答:『戒制未具,不遮同意。』想心实中,且据四分调部,目连入四空定,以明其相。分文为四,初示想心。将欲入定,摄心正想。忽见异事,而非正定,故云方便。理观即空慧,事察即方便。及下,次引目连自述。律云,目连告诸比丘,我入空慧定,闻伊罗婆尼象,入难陀池水声。律文广列多种,须者寻之。余下,三引比丘疑怪。既见是相,则非空慧。僧祇同此,故下指之;十诵亦然。佛下,四引佛决疑。识慧处,无所有慧处,非非想慧处,亦如是。下二句,结示。问:『如见而说,何但想实?』答:『定前方便,彼谓定体,则同妄语;但由不识,作正定想,故无犯耳。』」(戒疏记卷七‧四一‧五)

相关参考

佛教 大妄语戒起因三毒什么意思

亦名:妄语戒起因三毒,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又依演出大妄语戒,本为利己贪痴起成,兼瞋何爽?故善生云,若为财利,自受乐故名贪;怀怨名瞋;畏死名痴。」(戒疏记卷五‧四‧一六)

佛教 妄语什么意思

意思为:说虚假不真实的话。妄语有大妄语和小妄语的分别,大妄语是未得圣道而说我已得圣道,或者说我有工夫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等;小妄语就是一切不真实的说话。

佛教 大妄语戒释名什么意思

亦名:妄说过人法戒,子题:过人法,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释戒名者,体乖实录,名之为妄;过重欺深,名之为大;成业在口,名之为语;戒是能治之行。故曰大妄语戒。如昔解云,言非称实,名之为妄;妄说圣德,事超凡

佛教 大妄语戒人重余轻什么意思

亦名:妄语戒人重余轻,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妄语论趣,人重余轻者?』答:『(一﹑约招利解)凡欲显招名利,人趣是长。发言诳彼,彼多信奉,故制与重。余趣不尔,报别非解,纵有润微,故但轻罪。(二﹑约修

佛教 大妄语戒缘起什么意思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在毗舍离,时世谷贵,乞食难得。婆求河边有安居者,便共称叹,得上人法,信心居士,减分施之。后往佛所,因问诃责,而制此戒。」(含注戒本卷上‧七‧一二)

佛教 大妄语戒开缘什么意思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不犯者,增上慢人;若业报得,若不言我得;或戏笑说、疾说、屏说、欲说此错说彼,是也。」(含注戒本卷上‧八‧六),行宗记释云:「不犯中,初科,通力有二,圣人修得,则具六通;凡夫报得

佛教 小妄语戒什么意思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见妄语戒条。

佛教 小妄语戒什么意思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见妄语戒条。

佛教 小妄语戒什么意思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见妄语戒条。

佛教 小妄语戒什么意思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见妄语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