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尼师徒相摄诸行什么意思

Posted 和尚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尼师徒相摄诸行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比丘尼师徒相摄诸行、师徒相摄, 子题:摄弟子有二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相摄诸行。尼以无伴,多度非法之人。但希利己,不准道教故。律中二十余戒,偏结和尚之罪故。律云,度弟子已,应以衣食及法摄取。五分,师僧应六年自摄,若教他摄弟子,违犯堕。僧祇,和尚尼欲授弟子具戒,应先求善比丘,不得临时选众。若不可得者,当求半许,若过半而作法。不犯重者,秉法自余,可可足数。四分云,受戒已,不得辄离和尚。五分,当六年依承和尚。余有师徒教授,报恩供养,诃责治罚,并如上卷师资相摄中。」资持记释云:「初教摄众。二十余戒者:一﹑度妊身女;二﹑度乳母;三﹑度年未满;四﹑不与二岁学戒;五﹑不与六法;六﹑与学法满,众僧不听,而与受具;七﹑度小年曾嫁,减十二与受;八﹑小年学戒满,不白众,与受。上并制和尚;九﹑知而为受此制作法师;十﹑不教学戒;十一﹑不二岁随和尚此制弟子;十二﹑僧不听而授具;十三﹑未满十二岁为和尚;十四﹑满十二岁,僧不听,便授人具戒;十五﹑僧不听故,谤僧有爱等;十六﹑父母夫主不听,与受具;十七﹑知非法女人,度令出家;十八﹑令舍学法与受具;十九﹑从式叉索衣,言为受具;二十﹑不满一岁,授人具戒;二十一﹑受本法已,经宿往僧中;二十二﹑不病,不往教授。已上并犯单提。凡摄弟子不出有二:一﹑者事摄,即衣食;二﹑者义摄,即法训。衣食可阙,法不可无。五分,六年自摄,和尚亲教也。比丘五夏,分差降也。若教他摄者,付余人也。僧祇,次明受具。当求半许者,据本僧尼,各须十人,准边方开,但五人耳。过半者,极至十也。注中,以犯残已下,并足生善门事,故唯简犯重,恐其求备,法事难成,但选秉法之人,余人但不犯重,不必具美,故云可可。此据无人,有则须择。四分下,三制依师。本律不限年数,故引五分决之。」(事钞记卷四二‧二四‧一○)

相关参考

佛教 四谛与二谛相摄什么意思

四谛与二谛相摄瑜伽五十五卷十六页云:问:如是四圣谛,为世俗谛摄?为胜义谛摄?答:胜义谛摄。何以故?于顺苦乐不苦不乐诸行中,由自相差别故;建立世俗谛。由彼共相,一味苦故;当知建立胜义谛。

佛教 三种界什么意思

三种界显扬三卷十九页云:界者:谓三种界。广说如经。一、断界。谓断见道所断诸行。二、离界。谓离修道所断诸行。三、灭界。谓灭所依所摄诸行。

佛教 三种界什么意思

三种界显扬三卷十九页云:界者:谓三种界。广说如经。一、断界。谓断见道所断诸行。二、离界。谓离修道所断诸行。三、灭界。谓灭所依所摄诸行。

佛教 三有为相什么意思

三有为相瑜伽四十四卷二页云:如是四种有为之相,总摄诸行。以要言之;二分所显。一者、有分所显。二者、无分所显。此中世尊,依于有分,建立一种有为之相。依于无分,建立第二有为之相。住异二种,俱是诸行有分所显

佛教 三有为相什么意思

三有为相瑜伽四十四卷二页云:如是四种有为之相,总摄诸行。以要言之;二分所显。一者、有分所显。二者、无分所显。此中世尊,依于有分,建立一种有为之相。依于无分,建立第二有为之相。住异二种,俱是诸行有分所显

佛教 不自在行什么意思

不自在行如无我行中说。二解 瑜伽五十五卷十四页云:不自在云何?谓众缘生无常苦相所摄诸行,离我相故。

佛教 不自在行什么意思

不自在行如无我行中说。二解 瑜伽五十五卷十四页云:不自在云何?谓众缘生无常苦相所摄诸行,离我相故。

佛教 灭界什么意思

灭界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一切有执、皆永灭故;名为灭界。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此有余依灭故;名为灭界。三解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灭界者:谓灭所依所摄诸行。四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灭界?谓择灭

佛教 灭界什么意思

灭界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一切有执、皆永灭故;名为灭界。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此有余依灭故;名为灭界。三解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灭界者:谓灭所依所摄诸行。四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灭界?谓择灭

佛教 十种违逆学法什么意思

十种违逆学法瑜伽二十八卷四页云:云何十种违逆学法?一者、所有母邑,少年盛壮,可爱形色,是正修学善男子等上品障碍。二者、于萨迦耶所摄诸行,生起爱着。三者、嬾堕懈怠。四者、萨迦耶见。五者、依于段食,贪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