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识蕴异相差别什么意思

Posted 善心

篇首语: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识蕴异相差别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识蕴异相差别

瑜伽五十四卷四页云:云何异相差别?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等。如经广说。乃至不解脱心,极解脱心。是名一门异相差别。复有约界异相差别。谓欲界有四心。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无色界有三心。亦除不善。无漏有二心。有学,及无学。又欲界善心有二种。谓加行、及生得。无覆无记心有四种。异熟生心,威仪路心,工巧处心,及变化心。此唯是生得。谓天龙药叉等。然无修果心。于色界中,无工巧处心。无色界、亦尔。当知善心、如下,上亦尔。一切处有。又有约种异相差别。谓欲界有五心。一、见苦所断心,二、见集所断心,三、见灭所断心,四、见道所断心,五、修道所断心。如欲界有五心。如是色无色界,各有五心。并无漏心,总为十六。初异相心差别义,我当分别。一切有情,略有三品。一、未发趣定品;二、虽已发趣,未得定品;三、已得定品。此复二种。一、不清净,二、极清净。于初品中,或时起染污心。由贪等缠,绕彼心故。或时起善无记心。由贪等缠,暂远离故。第二品中,或时令心,于内静息。或时失念,于五妙欲,其心驰散。或时极静息故;便为惛沈睡眠、缠覆其心。或时为断彼故,于净妙境,安处其心。或时于彼不正安处,心便掉举。若正安处,便不掉举。由沈掉盖,未断灭故;于彼二品,俱不寂静。由断灭故,心得寂静。若由如理作意,已得根本静虑;名定心若未得者,名不定心。道究竟故,名善修心。断究竟故,名极解脱心。与此相违,名不善修心、及不解脱心。从定心已来,当知是第三品。是名识蕴异相差别。

相关参考

佛教 识蕴建立什么意思

识蕴建立如识蕴建立有三种中说。二解 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云何建立识蕴?谓心意识差别。何等为心?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何等为意?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

佛教 识蕴什么意思

梵语vijñāna-skandha,巴利语viññāna-khandha。指眼识等诸识之聚集。为五蕴之一。又作识阴、识受阴。俱舍论卷一(大二九‧四上):「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此复差别

佛教 识蕴什么意思

梵语vijñāna-skandha,巴利语viññāna-khandha。指眼识等诸识之聚集。为五蕴之一。又作识阴、识受阴。俱舍论卷一(大二九‧四上):「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此复差别

佛教 识自性什么意思

识自性瑜伽五十三卷十六页云:问:何等是识自性?答:略有六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是识自性差别。又识有三种。一、领受差别,二、采境差别,三、分位差别。领受差别有三,采境差别有六,分位差别有三。如是识蕴差

佛教 名色差别什么意思

名色差别瑜伽九卷十九页云:受蕴云何?谓一切领纳种类。想蕴云何?谓一切了像种类。行蕴云何?谓一切心所造作意业种类。识蕴云何?谓一切了别种类。如是诸蕴,皆通三界。四大种云何?谓地水火风界。此皆通二界。四大

佛教 名色差别什么意思

名色差别瑜伽九卷十九页云:受蕴云何?谓一切领纳种类。想蕴云何?谓一切了像种类。行蕴云何?谓一切心所造作意业种类。识蕴云何?谓一切了别种类。如是诸蕴,皆通三界。四大种云何?谓地水火风界。此皆通二界。四大

佛教 识蕴什么意思

识蕴如五蕴中说。二解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摄故。最胜心者:谓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中,诸行种子,皆采集故。又此行缘,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随转。又

佛教 佛教词语识蕴什么意思

意思为: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佛教 心心所名义差别什么意思

心心所名义差别俱舍论四卷十三页云:如是已说诸心心所,品类不同,俱生异相。然心心所,于契经中,随义建立种种名想。今当辩此名义差别。颂曰:心、意、识、体一。心心所,有依,有缘,有行相,相应义有五。论曰:集

佛教 心心所名义差别什么意思

心心所名义差别俱舍论四卷十三页云:如是已说诸心心所,品类不同,俱生异相。然心心所,于契经中,随义建立种种名想。今当辩此名义差别。颂曰:心、意、识、体一。心心所,有依,有缘,有行相,相应义有五。论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