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识住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识住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识住

俱舍论八卷九页云:此中何法名为识住?谓彼所系五蕴四蕴,如其所应,是名识住。所余何故非识住耶?于余处皆有损坏识法故。余处者何?谓诸恶处、第四静虑、及与有顶。所以者何?由彼处有损坏识法,故非识住。何等名为损坏识法?谓诸恶处、有重苦受、能损于识。第四静虑、有无想受、及无想事,有顶天中、有灭尽定,能坏于识;令相续断。故非识住。复说若处、余处有情、心乐来止;若至于此,不更求出;说名识住。于诸恶处,二义俱无。第四静虑、心恒求出。谓诸异生、求入无想。若诸圣者,乐入净居、或无色处。若净居天,乐证寂灭。有顶昧劣,故非识住。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七卷五页云:云何名识住?答:得识住相故。谓同分识,余缘故不生。非此不能生。故亦名识住。如泉池侧,置象马牛师子等口,以为注道。水不行时,非此为障。水若行者,为作所依。虽水不行;亦名注道。彼亦如是。

相关参考

佛教 无漏法不立识住什么意思

无漏法不立识住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四页云:问:何故无漏法不立识住?答:诸无漏法、无识住相故。复次若法,能增益有,能摄受有,能住持有,立为识住。诸无漏法,能损减有,能违害有,能破坏有,故非识住。复次若

佛教 无漏法不立识住什么意思

无漏法不立识住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四页云:问:何故无漏法不立识住?答:诸无漏法、无识住相故。复次若法,能增益有,能摄受有,能住持有,立为识住。诸无漏法,能损减有,能违害有,能破坏有,故非识住。复次若

佛教 四识住什么意思

梵语catasrovijñāna-sthitayah,巴利语catassoviññāna-tthitiyo。又作四识处。谓「识」攀缘于色、受、想、行等四蕴而依住之;分别称为: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

佛教 四识住什么意思

梵语catasrovijñāna-sthitayah,巴利语catassoviññāna-tthitiyo。又作四识处。谓「识」攀缘于色、受、想、行等四蕴而依住之;分别称为: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

佛教 四识住什么意思

梵语catasrovijñāna-sthitayah,巴利语catassoviññāna-tthitiyo。又作四识处。谓「识」攀缘于色、受、想、行等四蕴而依住之;分别称为: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

佛教 四识住什么意思

梵语catasrovijñāna-sthitayah,巴利语catassoviññāna-tthitiyo。又作四识处。谓「识」攀缘于色、受、想、行等四蕴而依住之;分别称为: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

佛教 佛教词语识住什么意思

意思为:识所安住或爱着的境界。见四识住条。

佛教 识住差别什么意思

识住差别瑜伽五十四卷一页云:云何住差别?谓四识住。如经言:有四依取、以为所缘,令识安住。谓识随色住,缘色为境。广说如经。乃至我终不说此识,往于东方,乃至四维。然我唯说于现法中,必离欲、影、寂灭、寂静、

佛教 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什么意思

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有色界识,有来有去;无色界识,有死有生。又此二住,乃至寿尽。又复此二,生长增益,及广大义,如前应知。齐是名为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