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忏波罗夷僧残辨异什么意思

Posted 加法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忏波罗夷僧残辨异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忏夷残辨异,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四分云,若比丘及尼犯波罗夷已,都无覆藏心,令如法忏悔。诸师废立,互有是非,今括其接诱,理无滞结。但使覆与不覆,临乞时都无覆者,尽形学悔。不同僧残,犯多罪已,余者覆藏,得将一乞,不障法事。初篇犯其根本,非全净用;若欲改过,出彼自心,纵不举罪,不碍僧法;故抑令首尽,求哀为受。僧残不尔,罪是有余,虽先无心,得彊(强)加法;无问隐显,随乞随忏。有斯诸异,故立两仪。」资持记释云:「辨异中,初科引律本文。诸下,示古今两判,初指古非。古释都无覆者,谓从犯已后,曾无一念覆心方开,有则不开;又见律中忏法,因犯婬为缘,便谓唯婬开悔,余重不开;故云互有是非也。今下,申今解,初二句示教意。立教接机,不可抑塞,故云理无滞结也。但下,二显正解。谓曾犯多罪,必须尽悔,故云都无覆耳。不下,三简异僧残容不尽悔,文又为三,初直示不同。初下,比校两篇不同所以。凡有三别,一﹑犯重本坏,二﹑悔出自心,三﹑抑令首尽。僧残反上,言有余者,反上一也;得强加法,反上二也;隐显随忏,反上三也。有下,结示。诸异,即上三义相反。两仪,即指二篇忏法差别。」(事钞记卷二八‧一四‧一一)

相关参考

佛教 篇聚什么意思

 (术语)类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称目也。此有篇门与聚门之别,篇门者,依结成之罪果及急要之义而区别为五篇,聚门者,类聚其罪性及因罪(犯波罗夷僧残二罪而未成者曰偷兰遮),而为六聚七聚八聚也。

佛教 篇聚什么意思

 (术语)类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称目也。此有篇门与聚门之别,篇门者,依结成之罪果及急要之义而区别为五篇,聚门者,类聚其罪性及因罪(犯波罗夷僧残二罪而未成者曰偷兰遮),而为六聚七聚八聚也。

佛教 忏波罗夷法什么意思

亦名:从僧乞波罗夷戒、波罗夷忏法、波罗夷开忏,子题:与学悔羯磨、学悔羯磨、与波罗夷戒羯磨、波罗夷戒羯磨、从僧乞波罗夷戒、盗杀准婬开忏、学悔沙弥、阿毘脂、初篇尽露方开乃据临忏同篇尽露,行事钞‧忏六聚法篇

佛教 犯忏可否闻戒什么意思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若有犯重罪不预闻戒,纵在寺内,别众则无;若经忏悔,来否随意。僧残已下,依教忏讫得闻。」(事钞记卷一一‧三七‧五)

佛教 拣魔辨异录→什么意思

请参阅御制拣魔辨异录

佛教 拣魔辨异录→什么意思

请参阅御制拣魔辨异录

佛教 拣魔辨异录→什么意思

请参阅御制拣魔辨异录

佛教 拣魔辨异录→什么意思

请参阅御制拣魔辨异录

佛教 假根波罗夷谤戒释名什么意思

亦名:假根谤戒释名、假根与无根波罗夷谤戒异同,子题:假根,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残)第九假根谤戒者,此戒与前(无根谤戒)名同种别。此假异事,有见根相。即此见根,将以加谤;莫知本犯,故成假根。若异事

佛教 僧残什么意思

梵语sajghāvaśesa。音译僧伽婆尸沙。五篇七聚之一。指戒律中仅次于波罗夷之重罪。又作众余、众决断、僧初残。犯者尚有残余之法命,如人被他人所斫,几濒于死,但尚有残命,宜速营救,依僧众行忏悔法,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