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戒行什么意思

Posted 前科

篇首语: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戒行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检察身口威仪之行。克志专崇,高慕前圣。持心后起,义顺于前,名为戒行。故经云,虽非触对,善修方便,可得清净。文成验矣。」资持记释云:「戒行中三,初蹑前科。必下,示行相。方便有二,即教行也。教谓律藏,必依师学;行谓对治,唯在己修。由本兴心,禀教期行以为受体;今还如体而学而修。文明检察,似偏约行;然离过对治,非学不立;广修之语,理必兼含。检察即心;心即行体;准疏具三,能忆、能持、能防;一心三用,无非顺受,方成随行;此谓能察。身口威仪即所察。此二句,须明成就二持,远离两犯。而云身口,且据麤非;约准今宗,义通三业。上云检察,正示修行;下云慕圣,明其标志。克,犹定也。崇,重也。前圣,通目三乘已成道者。持下,结示名义。持心即行。后起顺前,示随行义。下引经证。文如前引,但易具足为清净耳;具足无缺,即足无缺,即清净故。」(事钞记卷三‧一三‧一二)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