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戒体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戒体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题:心相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戒量、测思、得戒之因、明慧、法体、发体正要、得法元由、决所受成否、无戒满洲,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明戒体者。若依通论,明其所发之业体。今就正显,直陈能领之心相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以己要期;施造方便;善净心器,必不为恶;测思明慧,冥会前法。以此要期之心,与彼妙法相应。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领纳在心,名为戒体。」,资持记释云:「正示中三:初二句示戒量。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也。二谛者,佛所立教也。此谓约境显戒,故云等法。以己下,正明心相。初句立誓尽一形寿;次句通包礼敬陈词身口二业;善下,明屏绝妄念;测下,明心法相应。测思者,成业之本,得戒之因,三品心中,随发何等。明慧者,反照心境,如理称教,而非倒想妄缘前境。或以四字别解者,测谓发心,思即缘境;明谓有记,慧即检察。上明用心,下明合法。由上起心,必须遍缘尘沙等境;法从境制,量亦普周;心随法生,法广心遍;心法相应,函盖相称,故云冥会。冥,暗;会,合也。法犹在境;以心对望,故云前法。下云彼法,义亦同然。以此下,明纳体,初二句蹑上冥会。于下,明法随心起。法是无情;由心缘故,还即随心。故三羯磨时,初动于境,次集于空,后入于心;法依心故,名为法体。领下,示体所在。若据当分,体是非心;不显所依,体与心异。今言在心,乃取圆意,即指藏识为所依处。此之二句,正示无作;昔人反云此是作体;安有心中但领作耶?问:『若是无作,即是所发。何以前文指如通论?』答:『此中但言领纳在心,不明所纳是色非色。故指如彼,释相广明。』问:『前云正显能领心相,岂非作戒?』答:『此谓以作显无作耳。』问:『何不直示无作,而明心相者?』答:『能领之心,发体正要。独兹曲示,余并无文。若乃考得法之元由决所受之成否。苟迷此旨,余复何言?或无记妄缘,或泛尔余善,一生罔象;毕世迟疑。无戒满,圣言有旨。故兹提示,义不徒然。』」(事钞记卷三‧一一‧一七)(请参阅附录四『戒体』二七六页)

相关参考

佛教 增上戒体什么意思

增上戒体摄论一卷一页云:菩萨律仪,说名此中增上戒体。

佛教 戒体惟色什么意思

戒体惟色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卷十五页云:问:何故戒体惟色?答:遮恶色起故。又是身语业性故。身语二业、色为体故。

佛教 戒体惟色什么意思

戒体惟色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卷十五页云:问:何故戒体惟色?答:遮恶色起故。又是身语业性故。身语二业、色为体故。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

佛教 戒体圆教宗善种子什么意思

亦名:圆教宗戒体善种子、善种子,子题:作熏、无作熏、种子十义、戒种、无漏种、圆实种、一体三佛之种、佛种从缘起、菩萨戒体经生不灭,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欲了妄情。须知妄业。故作法受,还熏妄心。于本藏识,

佛教 无作戒体什么意思

意思为:谓用不着什么作为,心体上自然就有清净戒的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