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戒体三宗根器差殊什么意思

Posted 色心

篇首语: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戒体三宗根器差殊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题:圆教宗作戒心造、圆教宗 无作戒心种、戒无别体即虚妄业、纵妄成业禁业名戒,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愚人谓异,就之起著;或依色心,及非色心。智知境缘本是心作。不妄缘境,但唯一识;随缘转变,有彼有此。」济缘记释云:「根器中,初 钝者妄计。言愚人者,谓佛世昧心之者,计为他法;佛亦随之假名字说;通论诸部,不出三见:一﹑多宗计色,二﹑僧祇计为心,三﹑成宗计非色心。此三并就无作为言,然僧祇计心,但据第六能造以明所造,不同今宗所明心种,此依章安涅槃疏出之。窃详此文,正决当今所受之体,前明细色,已破有宗;今此唯决四分作无作耳。作戒心造,彼兼色故;无作心种,彼谓非色心故。此由佛世机悟有殊,致使灭后分宗各计。故涅槃云,我于经中,或说为色,诸比丘便说为色,或说非色,诸比丘便云非色,皆不解我意。谓不知佛方便说故。智下次叙利根易悟,初明因教悟解。境即情与非情二谛等境,缘即随境所制尘沙等法。二皆心作,则一切唯心。不下,次明思惟观察。既达唯心,则随所动用,不缘外境。摄心反照,但见一识;识即心体,不守自性,随染净缘,造黑白业,成善恶报,故有生佛依正十界差别,故云有彼此也。无始不了,遍法界境,造虚妄业,出没生死;是故如来如法界境,制无边戒。戒无别体即虚妄业;如婬盗等,岂别有戒?纵妄成业禁业名戒。故事钞云,未受已前,恶遍法界,今欲进受,翻前恶境,并起善心,故戒发所因,还遍法界;又善生中,众生大地草木海水虚空,五并无边,戒亦同等,并此意也。」(业疏记卷一六‧一二‧一一)

相关参考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于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一)色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于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无表色。如俱舍论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名数)定戒体之性通大小乘而有三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为四大所生,故为色法,而摄于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名数)定戒体之性通大小乘而有三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为四大所生,故为色法,而摄于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名数)定戒体之性通大小乘而有三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为四大所生,故为色法,而摄于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

佛教 戒体三种什么意思

 (名数)定戒体之性通大小乘而有三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为四大所生,故为色法,而摄于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

佛教 经体三尘什么意思

指声尘、色尘、法尘三者。(一)声,如于佛世时,闻金口之声而得道者,是以声尘为经。(二)色,于佛灭后,由经卷纸墨而传持者,是以色尘为经。(三)法,内心思惟自法而契于理,是不由他教,不由纸墨,唯以法尘为经

佛教 经体三尘什么意思

指声尘、色尘、法尘三者。(一)声,如于佛世时,闻金口之声而得道者,是以声尘为经。(二)色,于佛灭后,由经卷纸墨而传持者,是以色尘为经。(三)法,内心思惟自法而契于理,是不由他教,不由纸墨,唯以法尘为经

佛教 经体三尘什么意思

 (名数)经体有三:一为声。于佛在世时闻金口之音声而得道,是以声尘为经。二为色。于佛灭后,由经卷纸墨而传持之,是以色尘为经。三为法。内心思惟自法,而契于理。是不由他教,不由纸墨,唯以法尘为经。耳识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