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戒体圆教宗约随行明持犯什么意思

Posted 本真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戒体圆教宗约随行明持犯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圆教宗戒体约随行明持犯, 子题:力有常、后习、能忆、能 持、能防、熏本识、作戒熏熏成无作、无作戒熏熏起随行、随行中作无作熏还资本体、所熏通熏心识、一识本真为内熏、作无作戒为外熏,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动用,还熏本识。如是展转,能静妄源。若不勤察,微纵妄心。还熏本妄,更增深重。」济缘记释云:「随行中二,初明谨奉,初句蹑前受体。故下,正叙随行,初句明。言有常者运运不息,生生常住故。次句明能。言后习者,有其二别,一﹑者习因,彻至未来,二﹑者习果,即后三佛;今明起后,且据因论。起下诸句明用。能忆谓时中不忘;能持谓执守不失;谓尘缘不侵。由忆故持,由持故防;一心三用,无前无后。随心动用,语该始终。熏本识者,此随行中熏,通作无作。展转有四:一﹑对境差别,二﹑起心前后,三﹑来报相续,四﹑入位阶差。静妄源者,语通因果;准下修显,圆证三身,则究竟永尽,故云静也。若下,次明慢犯,上二句反上三用。微纵即瞥尔念。下二句反上戒熏。问:『瞥尔增妄,即应有犯;若有犯者,则与菩萨戒何异耶?』答:『制业分之,即无有滥。』问:『熏有几种?』答:『初受作戒熏熏成无作。次则无作熏熏起随行。三则随中作无作熏还资本体。若论所熏熏心识。』问:『如起信说内外二熏,此属何收?』答:『彼以真如为内熏,师友教法为外熏;今以识本真则为内熏作无作戒外熏耳。」(业疏记卷一六‧一五‧一九)

相关参考

佛教 沙弥与大僧随行异同什么意思

子题:沙弥约戒体同大僧无作、沙弥,行事钞‧序:「(一﹑明同法)二众沙弥。若约戒体,同大僧无作。检其本数,唯显于十。就余随行,类等尘沙。结罪居第五篇。就位在诸戒末。(二﹑辨异法)自外行法不同,取舍有异者

佛教 持犯成就处所什么意思

子题:对心明止持、止持对心以明、就治行明止持、止持就治行以明、就业明持犯相、身止持、身作持、口止持、口作持、身作犯、身止犯、口作犯、口止犯,戒本疏‧持犯方轨:「持犯成就处所。心行对业,三门分别。(一,

佛教 戒体三宗根器差殊什么意思

子题:圆教宗作戒心造、圆教宗无作戒心种、戒无别体即虚妄业、纵妄成业禁业名戒,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愚人谓异,就之起著;或依色心,及非色心。智知境缘本是心作。不妄缘境,但唯一识;随缘转变,有彼有此。」济

佛教 式叉摩那随行异同什么意思

子题:式叉摩那六法是其学宗、式叉摩那戒体更不重发、二年验胎有无、六法显行贞固、练身练心、式叉体同沙弥、式叉行同三众、式叉六法、六法、式叉学宗、学根本、学法、学行、学法女无戒体,行事钞‧序:「式叉摩那,

佛教 行事钞教所诠意什么意思

亦名:教所诠意,行事钞‧序:「第六,教所诠意。(一、标叙能诠)诠教之文,文虽浩博。撮其大趣,止明持犯。(二、正辨所诠)(一﹑通持犯)然持犯之境,境通内外。内谓行心之结业,外谓情事之顺违。但令教行相循,

佛教 受体随行什么意思

乃「受体」与「随行」之并称。又作受体随戒。略称受随。于我心受戒持戒体,而决心不破戒者,称为受体:此后相应其决心,而实践于每日生活者,称为随行或随戒。亦即依受戒得断恶修善之本誓思愿,且随时随地实践之。

佛教 受体随行什么意思

乃「受体」与「随行」之并称。又作受体随戒。略称受随。于我心受戒持戒体,而决心不破戒者,称为受体:此后相应其决心,而实践于每日生活者,称为随行或随戒。亦即依受戒得断恶修善之本誓思愿,且随时随地实践之。

佛教 受体随行什么意思

乃「受体」与「随行」之并称。又作受体随戒。略称受随。于我心受戒持戒体,而决心不破戒者,称为受体:此后相应其决心,而实践于每日生活者,称为随行或随戒。亦即依受戒得断恶修善之本誓思愿,且随时随地实践之。

佛教 受体随行什么意思

乃「受体」与「随行」之并称。又作受体随戒。略称受随。于我心受戒持戒体,而决心不破戒者,称为受体:此后相应其决心,而实践于每日生活者,称为随行或随戒。亦即依受戒得断恶修善之本誓思愿,且随时随地实践之。

佛教 行事钞下三众随行异同意什么意思

亦名:下三众随行异同意、三小众随行异同意,行事钞‧序:「第九,下三众随行异同意。(一、二众沙弥)(一﹑同法)二众沙弥,若约戒体,同大僧无作。检其本数,唯显于十。就余随行,类等尘沙。结罪居第五篇。就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