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触处造色是假施设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触处造色是假施设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触处造色是假施设

瑜伽五十四卷八页云:复次色等所缘境界,如本地分已广分别。若触处中所说造色,滑乃至勇;当知即于大种分位假施设有。谓于大种清净性,假立滑性。于大种坚实性,假立重性。于大种不清净不坚实性,假立涩性及轻性。于大种不清净慢缓性,假立软性。由水与风和合生故;假立有冷。由阙任持不平等故;假立饥渴及弱力。由无所阙,无不平等故;假立强力及饱。由不平等变异错乱不平等故;假立病。由时分变异不平等故;假立老。由命根变异不平等故;假立死。由血有过患不平等故;假立痒。由恶饮食,不平等故;假立闷绝。由地与水和合生故;假立黏。由往来劳倦不平等故;假立疲极。若远离彼,由平等故;假立憩息。由除垢等,离萎悴故;假立勇锐。如是一切,说诸大种,总有六位。谓净不净位,坚不坚位,慢缓位,和合位,不平等位,平等位。如是六位,复开为八。若八若六,平等平等。

相关参考

佛教 形色是假有什么意思

形色是假有瑜伽五十四卷十六页云:问:诸长短等所说形色、当言实有?为假有耶?答:当言假有。何以故?积集而住,故名为形。唯有众色积集可得;余形色相、不可得故。又必相待。相待之法,有自性者;彼法便有杂乱过失

佛教 涩滑等触皆是假有什么意思

涩滑等触皆是假有瑜伽六十六卷十二页云:复次如五识身相应地,说触处所,摄涩滑等性,当知皆是大种差别。随诸大种如是品类分位差别,如其所应,于四大种,假名施设涩滑等性。是故当知皆是假有。

佛教 涩滑等触皆是假有什么意思

涩滑等触皆是假有瑜伽六十六卷十二页云:复次如五识身相应地,说触处所,摄涩滑等性,当知皆是大种差别。随诸大种如是品类分位差别,如其所应,于四大种,假名施设涩滑等性。是故当知皆是假有。

佛教 一所造色至五所造色什么意思

一所造色至五所造色杂集论六卷九页云:所造色亦尔。若于此聚,此所造色可得;当知此聚,唯此非余。或有聚唯一所造色。如光等。或有二所造色。如有声香风等。或有三所造色。如香烟等。由此香烟,有色香触差别所显故。

佛教 六内处与六触处分别什么意思

六内处与六触处分别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二页云:如契经说:有六内处,契经复说有六触处。问:此二六处、有何差别?或有说者:此二无别。所以者何?六内处即六触处,六触处即六内处。声虽有异;而义无别。复有说者:亦

佛教 六内处与六触处分别什么意思

六内处与六触处分别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二页云:如契经说:有六内处,契经复说有六触处。问:此二六处、有何差别?或有说者:此二无别。所以者何?六内处即六触处,六触处即六内处。声虽有异;而义无别。复有说者:亦

佛教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什么意思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十九种无知中说。

佛教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什么意思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十九种无知中说。

佛教 触处实事有十一种什么意思

触处实事有十一种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七卷十二页云:触处实事,有十一种。谓四大种、及七种造触。七种造触者:谓滑、涩、轻、重、冷、饥、渴。滑、谓细软。涩、谓麤强。轻、谓不可称。重、谓可称。冷、谓此所逼,便起

佛教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智什么意思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智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或于六触处,不能如实遍通达者:谓于六处顺乐受等触所生中,彼灭寂静,不能如实遍了知故。又此加行、不能如实于法通达知见现观者:谓即于彼法、不如实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