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比丘制听二物什么意思
Posted 比丘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比丘制听二物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制听二物, 子题:制物、听物、比丘六物、 六物,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何名为制〔物〕?谓三衣六物,佛制令畜;通诸一化,并制服用,有违结罪。何名为听〔物〕?谓百一衣财,随报开许;逆顺无过,通道济乏也。就初分三,谓三衣、坐具、漉水袋也。后中分四,谓百一诸长、粪扫、俗施、亡五众衣,轻重等例。」资持记释云:「初示名义。制听名义,约罪有无。就下,正分,初分制物。即六物中,五种属衣,如文所出;钵在本篇。亡物赏看病法,乃以针筒为六,与此不同。后例听物。百一诸长为一;粪扫为二;俗施为三;亡物为四。」(事钞记卷三○‧二‧一二),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听门分四:初百一诸长,二﹑粪扫衣,三﹑檀越施,四﹑亡人物。」资持记释云:「听门中。前之六物,通被三根。此门四科,初对中下。次局上根;若据四依,名为本制;望非定约,用舍由人,故归听摄。受施分物,通三可知。」(事钞记卷三一‧九‧一六)相关参考
即制教与听教。唐代道宣律师于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一书中,立摄教分齐一门,广举古来之四种教判并详加取舍,归纳为三轮说、化行二教说、制听二教说、化制二教说等。其中,凡教由制而兴,亦即佛所制定而必当持守之教法,
即制教与听教。唐代道宣律师于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一书中,立摄教分齐一门,广举古来之四种教判并详加取舍,归纳为三轮说、化行二教说、制听二教说、化制二教说等。其中,凡教由制而兴,亦即佛所制定而必当持守之教法,
即制教与听教。唐代道宣律师于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一书中,立摄教分齐一门,广举古来之四种教判并详加取舍,归纳为三轮说、化行二教说、制听二教说、化制二教说等。其中,凡教由制而兴,亦即佛所制定而必当持守之教法,
(术语)佛所说之三藏中,独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之法,谓之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之法,谓之听教。如四重禁者制教也,如十二头陀法者听教也,三衣者制教也,三衣之外得蓄余衣者听教也。
(术语)佛所说之三藏中,独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之法,谓之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之法,谓之听教。如四重禁者制教也,如十二头陀法者听教也,三衣者制教也,三衣之外得蓄余衣者听教也。
意思为:在佛所说的三藏中,只有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的法叫做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的法叫做听教。如四重禁是制教,如十二头陀法是听教。又三衣是制教,三衣以外的余衣是听教。
子题:三轮教化、神足轮、说法轮、忆念轮、证有二、事证、理证、戒学是忆念轮收、化行二教、化教、行教、戒律一宗局行教、制听二教、制教、听教、化制二教、开听通归制摄、三事教化、神足教化、忆念教化、说法教化、
亦名:知事人,子题:佛听二种人掌三宝物,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宝梁大集等经云,僧物难掌,佛法无主。我听二种人掌三宝物:一﹑阿罗汉,二﹑须陀洹。所以尔者,诸余比丘,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为知事也。
子题:如法物、非法物、染衣具、护井、覆薪、人畜脚、签,行事钞‧钵器制听篇:「(一、所畜得否)(一﹑如法物)毗尼母,比丘止得畜三衣、钵、坐具、鍼线、囊、瓶盆等是。(二﹑非法物)不合畜者,女人金银、一切宝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僧祇,比丘作房,欲自泥壁五彩画之,并得。唯除男女和合像;余山林人马并得。」资持记释云:「僧祇,开画壁。男女和合〔像〕,即作婬像。」(事钞记卷三五‧二一‧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