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行缘识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行缘识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缘识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诸所有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同生同灭;何缘故说行是识缘?世尊告曰:以六识身,与福非福及不动行,相应俱有,同生同灭;异熟识中,安置诸行熏习种子;引发余生新异熟识。由此道理,是故宣说行是识缘。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识亦以名色为缘;何故此中但说行为缘耶?答:行为识杂染缘。能引能生后有果故。非如名色,但为所依所缘生起缘故。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燄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驰赴所生,结生有身;名行缘识。若作此释;善顺契经分别识支通于六识。
四解 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行缘识?谓有一类、贪瞋痴俱生思为缘故起贪瞋痴俱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有一类、无贪无瞋无痴俱生思为缘故;起无贪无瞋无痴俱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是内有为行,色为外缘,生眼识。是名行缘识。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此中意是内有为行,法为外缘,生意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造福非福不动行已;有随福非福不动识。云何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谓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名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如说地狱,旁生、鬼界、应知亦尔。云何造福行已有随福识?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有不系心希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有不系心希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无想天、应知亦尔。云何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欣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有不系心希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超诸色想,乃至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如说空无边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应知亦尔。如是诸识、行为缘,行为依,行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缘行识。
相关参考
行缘识四句分别瑜伽十卷十一页云:问:若行为缘,彼亦识耶?设是识者;行为缘耶?答:应作四句。或行为缘,非识。谓除识,所余有支。或识,非行为缘。谓无漏识,及无覆无记识,除异熟生。或亦识,亦行为缘。谓后有种
(术语)宿世所作善恶之业因也。长阿含经一曰:「宿世之所成。」顺正理论二十五曰:「行缘识者,显示宿业。」资持记上三之一曰:「宿业所追,致使此生虚丧。」
(术语)宿世所作善恶之业因也。长阿含经一曰:「宿世之所成。」顺正理论二十五曰:「行缘识者,显示宿业。」资持记上三之一曰:「宿业所追,致使此生虚丧。」
(术语)宿世所作善恶之业因也。长阿含经一曰:「宿世之所成。」顺正理论二十五曰:「行缘识者,显示宿业。」资持记上三之一曰:「宿业所追,致使此生虚丧。」
(术语)宿世所作善恶之业因也。长阿含经一曰:「宿世之所成。」顺正理论二十五曰:「行缘识者,显示宿业。」资持记上三之一曰:「宿业所追,致使此生虚丧。」
能引所引缘起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三页云:复言:世尊!云何能引所引缘起?世尊告曰:第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是名能引所引缘起。
十二支各有二种分别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四页云:复次有说无明有二种。一、杂事,二、不杂事。复有二种。一、显事,二、不显事。无明缘行,亦有二种。一、思业,二、思已业。行缘识,亦有二种。一、与悔俱,二、不与
十二支各有二种分别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四页云:复次有说无明有二种。一、杂事,二、不杂事。复有二种。一、显事,二、不显事。无明缘行,亦有二种。一、思业,二、思已业。行缘识,亦有二种。一、与悔俱,二、不与
缘识辩中边论上卷四页云:缘识者:谓藏识。是余识生缘故。
以六度、四摄法等菩萨行,增长众生善根,此种外缘、助缘即称为行缘。(参阅「六波罗蜜」1273、「四摄法」1853)p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