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发戒缘境宽狭什么意思

Posted 受体

篇首语: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发戒缘境宽狭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就中有四:一﹑能缘心。现在相续心中缘。二﹑所缘境,境通三世。如怨家,境虽过去,得起恶心,斩截死尸;现在怨家子,有可坏义;未来诸境,可以准知。故缘三世而发戒也。……三﹑发戒,现在相续心中得。四﹑防非者,但防过去未来非,现在无非可防。」资持记释云:「初能缘心中,现在简过未,相续简一念。业疏云,念念虽谢,不无续起,即以此心,为戒因本。二中,初示境。如下,举事显相。如与己为怨,其怨已死,即过去也;怨或有子,即现在也;孙虽未生,生必为仇,即未来也。业疏云,当生之非为未来,是也。旧以腹中子为未来者,误也,即属现在故。于此三境,俱能起害;欲成净戒,必息恶心,故所缘境,遍该三世。……三﹑发戒者,问:『与上能缘何异?』答:『前是能缘心,此即所发戒;由彼受体,无可表示,还约能缘,以彰所发。又前二作戒,后二无作;又三局受体,四落随行。』四﹑明防非,初文,现在无非者,此约对治心行,以论三世。防是预拟,不令起非;对治现前,则防未非;才失正念,即落过非;故知现在无有防义。」(事钞记卷一六‧二六‧五)

相关参考

佛教 末代如来什么意思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就初戒缘,广如钞显。有师别出一卷戒方便相,每至将受,依说引化。此即末代如来,同十诵也。」济缘记释云:「广如钞者,彼明三品发心,并示缘境;发心则终依上品,缘境则遍该十界,如资持委释

佛教 五戒得戒时节什么意思

亦名:五戒正纳戒体、五戒纳受戒体处、三归纳体,子题:优婆塞、近事男、优婆夷、前三归誓正发戒缘、三法才竟即纳戒体、后三归结是嘱非体,行事钞‧导俗化方篇:「作法者:『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

佛教 发戒数量什么意思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发戒数,随境无量。要而言之,不过情与非情,有无二谛,摄相皆尽。任境而彰,略说则地水火风空识等界;及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乃至过未三世,法界等法;及六趣众生,趣外中阴、四生,亦发得戒

佛教 戒境是制法所依发戒正本什么意思

资持记‧释受戒篇:「问:『所以须示境者?』答:『众生造恶,由迷前境。恶业既因境起,善戒还从境生。是制法之所依,为发戒之正本。若不明境,将何用心?特此广张,深有远致。』」(事钞记卷八‧一九‧一三)

佛教 安居蓝界宽狭什么意思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若依大界安居,戒场及余小界等入中明相出破夏。若依大界外伽蓝者,通往彼此二界不失。谓结夏在前,结界在后者。若依大界内伽蓝者,出门破夏;小界亦尔。若根本通依大界,不知二界相别者,随本

佛教 说戒如兵战喻戒缘什么意思

亦名:说戒如合战喻戒缘,子题:如两阵共战、勇怯有进退、说戒亦如是、净秽生安畏、戒缘即兰吉方便,含注戒本‧皈敬偈:「如两阵共战,勇怯有进退。说戒亦如是,净秽生安畏。」(含注戒本卷上‧一‧一五),戒本疏‧

佛教 四分律宗戒缘身口犯则问心什么意思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若据二乘,戒缘身口,犯则问心。执则障道,是世善故;违则障道,不逸三涂。」济缘记释云:「小乘戒学中,戒缘身口,此句通该空有两宗。缘,由也。犯则问心,此句局在四分空宗。执障道者,是利

佛教 十种得戒缘什么意思

于小乘有部,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即:(一)自然得,自然发得具足戒之意。指佛与缘觉发尽智时,无师自然得具足戒,不通于余人。(二)见谛得,又作见道得。入见道观四谛理时所得。即世尊成道之初,度阿若憍陈如等五

佛教 十种得戒缘什么意思

于小乘有部,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即:(一)自然得,自然发得具足戒之意。指佛与缘觉发尽智时,无师自然得具足戒,不通于余人。(二)见谛得,又作见道得。入见道观四谛理时所得。即世尊成道之初,度阿若憍陈如等五

佛教 四种所缘境事什么意思

四种所缘境事如所缘中说。二解 瑜伽七十七卷一页云:世尊!如说四种所缘境事。一、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事边际所缘境事。四、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于此四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几是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