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钵量如非什么意思
Posted 时人
篇首语:知识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钵量如非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题:大钵三斗、小钵斗半、姬 周之斗、上钵受一斗、下钵受五升、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一钵他、钵他、三品钵量、釜饭、余可食,行事钞‧钵器制听篇:「(一﹑据四分定量)四分,大钵受三斗,小者受斗半。中品可知。此斗升不定。此律姚秦时译,彼国用姬周之斗。此斗通国准用,一定不改。量法俗算有八,圭抄撮勺合升斗斛,谓因增法名也。准唐斗,上钵受一斗,下者五升。(二﹑引他部同异)十诵斗量同四分。又彼律云,下钵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半。僧祇,钵他罗者,受四升也。萨婆多云,钵量,论师种种异说,然以一义为正,谓一钵他受十五两饭。秦秤三十两饭,是天竺粳米釜饭。时人咸共计议,上钵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者半。三钵他饭,可秦斗二斗;一钵他羹,可食物半,复是秦斗一斗。上钵受三斗。律师云,无余可食物,直言上钵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留上空处,食指不触中。中下二钵,可以准知。见一肆上好钵,圆正可爱。律师云,佛初出世,众僧无钵,佛敕帝释令天巧工作十万钵在世间。肆上钵者是彼天钵,非是人造。毗尼母云,不满斗半,若过三斗者,不成受持。(三﹑斥世非法)然则诸部定量,虽无一指;然多以三斗斗半为限。但此器名应器,须依教立。律云,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趣足而已。言通增减,必准正教。」资持记释云:「次科,初引十诵,上二句标同。谓三品大小也。又下,示异。彼明下钵受两钵他,钵他即梵国量名。准下一钵他半,为周一斗,即唐三升三合强;余半钵他,为周三升三合,即唐一升强;总计唐升四升已上为下品量。故注引僧祇合之。应知彼律四升,即据下品钵他罗;他与多,音之转耳。僧祇在宋朝翻;尺斗并依元魏,大同唐朝;故用四升为下钵也。次引婆论会同四分,文为五段,初标示。论师即彼论自指。谓下,二定钵他量。釜饭谓釜中[火*(电-雨+大)]熟者。时人下,三﹑合钵量。余可食者,谓蔬菜等。则上钵共受四钵他半。一钵他,秦斗计有六升六合半强。唐二升二合强。四钵他总二斗六升六合半强。唐九升弱。余半钵他,计三升三合强。唐一升计。共成三斗。唐为一斗。律师下,四﹑引异议。中下例余二品;斗半为下品,即今五升;中间为中品。见下,五﹑引证。此文欲明亲承古式;则前定品量,有所准据矣。后引母论证上,可知。」(事钞记卷三五‧五‧六)相关参考
意及意界四句分别集论一卷十四页云:若有意、亦意界耶?设有意界、亦意耶?或有意,非意界。谓阿罗汉最后意。或有意界,非意。谓处灭定者所有意因。或有意,亦意界。谓所余位。或有无意无意界。谓已入无余依涅槃界。
非量如欲邪行罪中说。
亦名:等佛衣量戒释名、与佛等量作衣戒释名、佛衣等量戒释名,资持记‧释释相篇:「戒名,过量三衣戒。四分三衣随身长短,唯以佛衣为分齐。『若尔,钵量所以同者?』答:『由体别故。佛用石钵。衣量别者,以体同故。
亦名:内宿护净,行事钞‧四药受净篇:「明内宿者,五分,使净人于不净地洗菜未竟,明相出者,则无犯。四分中,有比丘持食来,觅净地未得,明相出,不犯。」资持记释云:「内宿中,二律不犯,皆非意故。本律复开不知
意近行如十八意近行中说。二解 俱舍论十卷八页云:意近行名、为目何义?传说:喜等意为近缘,于诸境中,数游行故。有说:喜等能为近缘,令意于境,数游行故。如何身受,非意近行?非唯依意;故不名近。由无分别,故
意近行如十八意近行中说。二解 俱舍论十卷八页云:意近行名、为目何义?传说:喜等意为近缘,于诸境中,数游行故。有说:喜等能为近缘,令意于境,数游行故。如何身受,非意近行?非唯依意;故不名近。由无分别,故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八畜钱宝戒)夫出家为道,世财非意。俗士高节,顾若遗尘;况复情存出要,义乖常习。今辄贪畜,殊坏法仪,即非少欲知足之本。所以如来制戒,不约俗人;唯斯一戒,对俗而制。欲使息灭
>四事不可思>【四事不可思】出增一阿含>一生不可思世生。何。何起。此命。何生。皆不可思。故生不可思。>>二世界不可思一切世界。皆由生力而成。成而。而成。始相。有。故世界不可思。>>三境界不可思降雨。非
>四事不可思>【四事不可思】出增一阿含>一生不可思世生。何。何起。此命。何生。皆不可思。故生不可思。>>二世界不可思一切世界。皆由生力而成。成而。而成。始相。有。故世界不可思。>>三境界不可思降雨。非
亦名:覆藏他重罪戒开缘,行事钞‧尼众别行篇:「不犯中,若不知;若无人可向说;意欲说而未说,明相出;说时,恐有命梵等难;不犯。」资持记释云:「不犯中,有四。初是无心,下三并非意。」(事钞记卷四二‧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