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第十六什么意思

Posted 行事

篇首语:既然认准一条路,就别去打听要走多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第十六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忏六聚法篇, 子题:二种智、忏摩、忏悔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忏六聚法篇第十六。(一、叙来意)(一﹑叙意引劝)夫结成罪种,理须忏除。则形清心净,应同僧法。故萨婆多云,无有一法疾于心者。不可以暂恶,便永弃之,故须忏悔。涅槃亦云,如我诃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说三恶道,为修善故。(二﹑斥古非法)然遂古之师,并施悔法;增减隐显,臆课者多;照教无文,捡行违律。故佛言,有犯不能悔,又不能如法忏,是为愚人。圣教极明,但不信受。(三﹑显今依教)今欲定其纲位,格其心境。使是非净其耳目,得失明其能所者,则何患妄业不除,妄心无托?则为圣叹矣。故文云,有二种智:一﹑者有犯能见,二﹑见罪能如法忏也。(二、明忏法)(一﹑总分化制通局)今忏悔之法,大略有二:初则理忏,二则事忏。此之二忏,通道含俗。若论律忏,唯局道众。由犯托受生,污本须净。还依初受,次第治之。篇聚立仪,悔法准此。并如后列。(二﹑广明二忏方法)若据通忏,理事二别。……次明依律约事立忏。忏法乃多,要唯六位。」,资持记释云:「释忏六聚法篇。忏是能忏之心,六聚即所忏之罪,法谓忏之轨度。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义意,谓不造新,谓止断未来非,谓耻心于往犯。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通得,华梵须分。然忏通化制及以理事,今此且据制教事行以为篇目。」(事钞记卷二八‧一‧三)

相关参考

佛教 理忏灭业什么意思

子题:焦业、灭业、燋业、内凡焦业、见道灭业,随机羯磨‧忏六聚法篇:「若作理忏,则能焦业灭业。」(随机羯磨卷下‧二三‧一三),羯磨疏‧忏六聚法篇:「若作理忏,能燋业灭业者。常自思择,识妄覆心,奋发力励,

佛教 事忏伏业什么意思

随机羯磨‧忏六聚法篇:「若作事忏,但能伏业易夺。」(随机羯磨卷下‧二三‧一二),羯磨疏‧忏六聚法篇:「以恒三业,昼夜六时,绕旋虔诚,面对仪像,由善伏恶,不随起故,但是事伏;未息业源,不名灭也。言易夺者

佛教 事忏什么意思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若论事忏,属彼愚钝。由未见理,我倒常行,妄业翳心,随境缠附,动必起行,行缠三有,为说真观,心昏智迷。止得严净道场,称叹虔仰,或因礼拜,或假诵持,旋绕竭诚,心缘胜境。则业有轻重,定

佛教 理忏三观什么意思

子题:性空观、相空观、唯识观、大忏、小菩萨、修观有二、直尔总观、历事别观、大菩萨、影像唯识、真唯识、化行二教罪忏相须,行事钞‧忏六聚法篇:「(一、标示)然理大要不出三种。(二、正明)(一﹑性空观)一者

佛教 阿鼻狱因什么意思

亦名:七罪入阿鼻狱,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观佛三昧经云,有七罪,一一经八万四千劫,入阿鼻狱。一﹑毁无十方佛;二﹑断学般若;三﹑不信因果;四﹑用僧物,极重于三宝物;五﹑犯重,食他信施;六﹑污比丘尼;七﹑

佛教 偷兰遮罪相什么意思

子题:从生偷兰三品、自性偷兰三品、独头偷兰、上品自性偷兰、中品自性偷兰、下品自性偷兰、上品从生偷兰、中品从生偷兰、下品从生偷兰、僧食具、三处毛、灌下部,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忏偷兰遮法分二,初明罪相,

佛教 忏制教疑罪发露什么意思

亦名:疑罪露法,行事钞‧忏六聚法篇:「疑罪露法。余同如上(识罪发露)。应告言:『大德忆念,我某甲比丘,于某犯生疑,今向大德发露,须后无疑时,如法忏悔。』」资持记释云:「疑罪中,初指具仪。应下,示词句。

佛教 忏制教识罪发露什么意思

亦名:识罪发露,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识罪发露。至一清净比丘所,具仪云:『大德忆念,我某甲,犯某罪,今向大德发露,后如法忏。』三说。此谓犯已未经明相者,得行斯法。若已经覆,后随露日,即罪不藏。若虽经说

佛教 忏波罗夷法什么意思

亦名:从僧乞波罗夷戒、波罗夷忏法、波罗夷开忏,子题:与学悔羯磨、学悔羯磨、与波罗夷戒羯磨、波罗夷戒羯磨、从僧乞波罗夷戒、盗杀准婬开忏、学悔沙弥、阿毘脂、初篇尽露方开乃据临忏同篇尽露,行事钞‧忏六聚法篇

佛教 清净布萨什么意思

羯磨疏‧忏六聚法篇:「清净布萨者,自行内清,见闻外净;忏本犯已,应成僧法;故得内外和合也。」(业疏记卷二二‧四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