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说戒前僧同犯疑罪发露白法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说戒前僧同犯疑罪发露白法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僧同犯疑罪发露白法、同犯疑罪发露白法、疑罪露法, 子题:粥似正食、大重、忏重 ,随机羯磨‧诸说戒法篇:「僧同犯疑罪发露白法。佛言,若说戒时,一切僧于罪有疑者,应作白言:『大德僧听。此一切僧于罪有疑。若僧时到,僧忍听。此众僧自说罪。白如是。』然后说戒。此但露罪,得闻说戒,本罪乃识已忏。」随机羯磨卷下‧八‧五),羯磨疏‧诸说戒法篇:「(一﹑叙过显法)就疑罪者。此疑从事生,必对方除也。如旦食粥,似于正食;至中还噉,有疑犯足;须待净人,方定罪目。但露无瑕,便应净法。故虽白露,本罪不灭;由未了知,不名忏断。不同前白,识达无疑;告情及罪,事同对首。有斯异也。十诵云,一切僧同犯,单白向四方僧,后如法忏。故知不灭矣。(二﹑斥世愚教)今时奉教者,云我不清净,不合闻听。此未了行教也。律不徒然;必为来世;但恐大重,不应单白;纵重学悔,犹称清净;岂令身死总收取乎?」济缘记释云:「疑罪中,初叙过相,粥似正食,谓稠厚者,初出釜时,物画成字,即为正食。未问净人,成否不决,故云疑也。虽露不灭,与前故异。十下,引证。向四方僧,即发露也。次科,初叙妄执。耻己不净,遂不听戒。此下,责愚教。即四夷,忏重名学悔。犯不思忏,积累至死,业随识去;即总收也。」(业疏记卷一九‧二七‧一)

相关参考

佛教 说戒座上忆罪发露法什么意思

亦名:忆罪发露法,随机羯磨‧诸说戒法篇:「说戒座上忆罪发露法。律本,为在座上忽忆本罪,向比座说之,举众闹乱,佛令发露心念。应义准云。『我某甲犯某罪,为逼说戒恐闹乱众故,待竟当忏悔。』三说。疑罪准此。」

佛教 说戒座上疑罪发露法什么意思

亦名:疑罪发露法,随机羯磨‧诸说戒法篇:「疑罪发露法。律本,比丘犯罪有疑,复逼说戒,佛言应发露已,得闻戒。义准云:『大德忆念我比丘某甲,于某处犯生疑,今向大德发露,须后无疑时,如法忏悔。』三说。」(随

佛教 说戒座上识罪发露法什么意思

亦名:识罪发露法,随机羯磨‧诸说戒法篇:「识罪发露法。佛言,当至一清净比丘所,具威仪,说所犯名种,白言:『大德忆念我比丘某甲犯某罪,今向大德发露,后如法忏悔。』三说。说戒时忆者,须用此法,若余时中,依

佛教 说戒前请说戒师什么意思

亦名:请说戒师、请诵戒师,子题:僧差说戒、僧差诵律,行事钞‧说戒正仪篇:「(一﹑示制缘)明请说戒师。佛令上座说戒。纵前已别差,终须前请。(二﹑陈请)(维那)应至上座前,具修威仪已,合掌白言:『大德慈悲

佛教 忏制教识罪发露什么意思

亦名:识罪发露,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识罪发露。至一清净比丘所,具仪云:『大德忆念,我某甲,犯某罪,今向大德发露,后如法忏。』三说。此谓犯已未经明相者,得行斯法。若已经覆,后随露日,即罪不藏。若虽经说

佛教 忏制教疑罪发露什么意思

亦名:疑罪露法,行事钞‧忏六聚法篇:「疑罪露法。余同如上(识罪发露)。应告言:『大德忆念,我某甲比丘,于某犯生疑,今向大德发露,须后无疑时,如法忏悔。』」资持记释云:「疑罪中,初指具仪。应下,示词句。

佛教 受具戒前不秉羯磨皆不成戒障什么意思

亦名:受具戒前阅律不成戒障、未受具阅律不成戒障,子题:贼住难、贼住同法方成必读羯磨理应非障、偷法、偷形、若但闻戒义应非障、不秉羯磨皆不成难、偷和合、说戒遣未具者恐生轻易不论障戒、障戒、戒障,行事钞‧受

佛教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什么意思

亦名:盗僧物结罪,子题:僧物有四种、常住常住僧物、十方常住僧物、现前现前僧物、十方现前僧物,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盗僧物者,有护主者,同上〔佛物、法物〕结重。若主掌自盗,准善见论,盗僧物犯重。然僧〔物

佛教 说戒日白告法什么意思

亦名:僧说戒日白法、上座白告说戒法,子题:维那白告知僧说戒,行事钞‧说戒正仪篇:「于说戒日,上座白僧令知。今时维那打静,告白言:『大德僧听。今黑月十四日众僧和合,某时某处说戒布萨。』余如众网(僧网大纲

佛教 实得道向白衣说戒制意什么意思

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制意,子题:大人法、小人法,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得道向未具说戒八。多论二义:大人法者,功德覆藏,诸恶发露;今称德匿过,是小人法。二﹑自显圣德,贤愚各异;若有闻者,偏心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