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足食戒足相什么意思

Posted 后坐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足食戒足相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名:足相, 子题:前境足、境足、食饱足、 饱足、食无饱期约仪定犯,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义云,此足者谓前境足,非噉饱名足。故律中,时有比丘见上座来,若受不作余食法者,告言:『我受不作余食法。』便得食;尼不敬僧戒中亦尔。故知若起,须作余食法。由前境足故,不得辄起。」(事钞记卷二三‧四一‧二),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一、正释)食饱足者,谓前境食体,堪我饱足。但为食一口已,便坏威仪,成犯之相;后坐不得,须作余法方开食也。……(二、斥非)(一﹑出非)今有人解堪饱足者,谓我饱食足;我食未饱,虽起重坐,得食无过。此非解也。(二﹑难破)若尔,四分何须广列四种威仪?食无饱约仪定犯,是明教也。若准凡心,待饱竟,破仪犯者,知用何时成于饱相?纵云饱讫;更噉一粒,亦得入喉,何名约饱?故圣明见,但据四仪;随四有乖,后坐不食。岂非明决?(三﹑结示)是知凡情恒多汎滥,至于食饮不能自约,故出斯解。今定约仪,理绝浮执。」戒疏记卷一四‧五一‧三)

相关参考

佛教 劝犯足食戒制意什么意思

亦名:劝足食戒制意,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劝足食戒三十六。制有三意:初、不听劝意。然出家之士,理应益物,迭相匠导,劝修善行。今乃恶心劝彼,令他得罪,己自招殃;彼我俱损,理所不应,故制不听劝。

佛教 劝犯足食戒犯缘什么意思

亦名:劝足食戒犯缘,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五缘:一﹑他足食已,二﹑知他已足,三﹑发言劝食,四﹑不作残法,五﹑前食。便犯。」(戒疏记卷一四‧五八‧二)

佛教 劝犯足食戒缘起什么意思

亦名:劝足食戒缘起,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兄弟同作比丘,其一贪餮嗜食,不知足食不足食、余食不余食,得而食之,彼以过责,此心怀恚,见彼食已,便强劝食,又以过责。比丘举过,佛因制戒。」(含注戒

佛教 足食戒食体什么意思

子题:糒、五似食、五种佉陀食、佉陀食、五杂正、佉阇尼、正食、五正食、[序-予+禾]、[麦*广]麦、[麸-夫+黄]麦、穬麦、错麦、迦师、欢喜丸,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十诵,五种中,糒谓干饭也。余同四分。

佛教 足食戒制意什么意思

行宗记释云:「制意中三:初、叙食利害。是下,二、汎叙开制。将谓开食使得资身,补谓制法令无缺行。五中,上三头陀报强,下二中下报弱。又三二中,各自相望,前强后弱,次列可寻。初即乞食,四依本制。宝云经中,凡

佛教 具足相及不具足相什么意思

具足相及不具足相摄论一卷十八页云:复有具足相,不具足相。谓诸具缚者,名具足相。世间离欲者,名损减相。有学声闻及诸菩萨,名一分永拔相。阿罗汉独觉及诸如来,名烦恼障全永拔相,及烦恼所知障全永拔相。如其所应

佛教 具足相及不具足相什么意思

具足相及不具足相摄论一卷十八页云:复有具足相,不具足相。谓诸具缚者,名具足相。世间离欲者,名损减相。有学声闻及诸菩萨,名一分永拔相。阿罗汉独觉及诸如来,名烦恼障全永拔相,及烦恼所知障全永拔相。如其所应

佛教 非时食戒犯缘什么意思

亦名:不非时食戒犯缘、过午不食戒犯缘、不过中食戒犯缘,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非时,二﹑非时想,三﹑时食,四、咽。便犯。」(戒疏记卷一四‧六一‧一九)

佛教 非时食戒制意什么意思

亦名:不非时食戒制意、过午不食戒制意、不过中食戒制意,子题:日中三世诸佛食、时有二种、迦罗、实时、三摩耶、假时、时、非时、天上日月、人中日月、阴阳日月、须臾、晷漏,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立时意)

佛教 非时食戒缘起什么意思

亦名:不非时食戒缘起、过午不食戒缘起、不过中食戒缘起,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罗阅城,时人民节会,难陀、跋难陀二释子共看伎,并受饮食,向暮还山。迦留陀夷夜入城乞食,女人雷电中见,称言鬼鬼。比丘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