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等引等持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Posted 心心

篇首语:常勤精进,譬如水长流,则能穿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等引等持四句分别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等引等持四句分别

瑜伽释十六页云:或等持俱,非等引地。谓欲界等散心位中三摩地俱心心所等。或等引地,非等持俱。谓定位中三摩地体,及无想定灭尽定位所有诸法。或等持俱,亦等引地。谓诸静虑及诸无色有心定位心心所等。除三摩地。或有俱非。谓除上位所有诸法。

相关参考

佛教 等持善巧与等至善巧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等持善巧与等至善巧四句分别瑜伽十三卷二页云:复次如世尊言:修静虑者、或有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广说如经。嗢柁南颂。云何等持善巧?谓于空等三三摩地,得善巧故。云何非等至善巧?谓于胜处、遍处、灭尽等至,不

佛教 等引什么意思

 (术语)梵名三摩呬多Samāhita,译曰等引。定名也。在定心专注之性曰等引。等谓身心之安和平等也。人若修定则依定力而引生此等,故名等引。唯识述记六上曰:「等持通定散。但专注境义。等引唯定心庆作意注

佛教 等引什么意思

 (术语)梵名三摩呬多Samāhita,译曰等引。定名也。在定心专注之性曰等引。等谓身心之安和平等也。人若修定则依定力而引生此等,故名等引。唯识述记六上曰:「等持通定散。但专注境义。等引唯定心庆作意注

佛教 四修等持什么意思

四修等持俱舍论二十八卷十八页云:契经复说四修等持。一、为住现法乐。二、为得胜知见。三、为得分别慧。四、为诸漏永尽。修三摩地。其相云何?颂曰:为得现法乐,修诸善静虑。为得胜知见,修净天眼通。为得分别慧,

佛教 四修等持什么意思

四修等持俱舍论二十八卷十八页云:契经复说四修等持。一、为住现法乐。二、为得胜知见。三、为得分别慧。四、为诸漏永尽。修三摩地。其相云何?颂曰:为得现法乐,修诸善静虑。为得胜知见,修净天眼通。为得分别慧,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三身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三身四句分别佛地经论七卷二十页云:如是三身,有四分故;得为四句。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利分实受用身。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为化地前杂类生故;或麤,或妙;或令欢喜,或令怖畏;改转不定。但名变化,不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