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Posted 佛教

篇首语: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感情問題,從佛法觀點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因為感情,就是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譬如中國人講的「五倫」,所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 就是一種互相間的感情,而這正是實際的生命現象。這種生命現象,佛教把它分析成三個 元素,就是惑、業、果報。但在這裡我們把業跟果報合成同一主體講,所以惑和業就是今 天所要探討的兩個重點。   談到惑,首先我們要了解「感情」的內涵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它是我們整個心性綜合 的表現。佛法把我們一般所講的心緒、情緒、個性、感情通通列入「心所」這一個觀念, 對於不同的心理現象、情緒變化,歸納分析為五十一個心所,這就是人性的內涵。人性有 兩種特質,一是善(善心所)、一是惡(煩惱心所),在善惡的特質中,各有很多的成分 (心所),而這些情緒彼此錯綜複雜的交合,就形成了種種不同型態的感情表象。所以, 感情問題,如果我們只是從感情的表象去了解,就會受困於感情的多樣化,而掌握不到問 題的核心。比方說,夫妻之間的關係,有的像父女,有的像朋友,有的像情人,甚至有的 像仇人;同樣的,爸爸對女兒,媽媽對兒子,也都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所以,唯有理解到 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最後關鍵點,是人性深處的綜合表現、是人性的本質,我們才能對感情 問題作一個最忠實的評鑑。   什麼是人性善、惡的特質呢?基本上,惡心所,是對我們心性造成煩惱的成分,包括 貪、嗔、癡、慢、疑、不正見等根本煩惱及一些隨煩惱;而善心所,則能對我們生命有所 提昇,如信、精進、禪定、慧、無貪、無嗔、無癡、輕安、不放逸、慚愧等等。一般說 來,感情如果是純淨的,多半是從信、慚愧、無貪的立場出發,比方說對元首效忠,對爸 爸孝順,這是從信出發,也就是他認為這樣做是好的、正確的,接受這個觀念,所以就產 生了孝心、忠心的心理。可是就男女的感情來說,最核心的元素是貪(當然父子、夫婦、 兄弟、朋友、君臣之間也有部分是靠貪來達成的。)因為有了貪,我們心性無法達到最深 刻的純淨,而產生執情。感情的產生,是彼此得到協調、得到溝通。而如果兩方面變成排 斥,就是嗔。為什麼會貪?會嗔?就是因為痴,這是人性最深刻的煩惱。   從上,我們已經了解到人性中貪的元素,是男女感情的癥結,接著,我們再從貪的角 度來分析男女的感情。貪的對象有很多,其中色貪第一、眷屬貪第二,其他還有財、名、 食、睡等,譬如有人貪太太的美貌,有人貪太太的錢財,有人貪太太燒的好菜,有人貪甜 言蜜語,這都是貪著。但是男女之間貪著最深的是情欲,這是維繫男女之間最根本的東 西。男女的情欲有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的本質是一樣,但是程度有差別。第一個層次是 色,也就是貪著外在的美貌;第二個是情。所謂情,是兩個人心靈有了溝通點,不管是哪 一方面的溝通點,都會產生情。不但男女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也是這樣。所以有時專家建 議夫婦之間要找共同的愛好,其實就是找溝通點,也就是感情的培養。第三是愛,愛已經 是一種執著,就是不管你愛不愛我,反正我愛你!這跟情不一樣,它是不需要溝通的。第 四個層次是淫欲。淫欲是生理的反應,比較污濁,不管有沒有色、情或愛,它只是一種需 要解決的生理反應。這四個層次,就是男女之間互相貪著的情執。所以如果沒有辦法超越 這四個層次,就一定會墮入男女情慾的漩渦而苦惱。   以上所講的,是說男女的感情,不可以從某一個點上來看。今天為什麼會離婚?一定 是彼此的貪著已經沒有了,或是對於外面的貪著比對太太的貪著更強烈。然而有的夫妻之 間根本沒有了吸引力,為什麼又不離婚?這可能是為了面子,為了小孩。所以感情的問 題,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心性清淨與否的問題。今天他為什麼會愛一個不該愛的人, 而捨棄他該愛的人,就是因為他煩惱重、太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這個人他心靈純淨, 他站在任何角度都會把他的煩惱降伏,讓他的善性激發。對方再怎麼無理,面對再大的困 難,他都不會使感情破滅。所以如何激發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煩惱,才是徹底解決人與人 之間感情問題的關鍵。今天我們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必須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 定是有煩惱障蔽他的心性,讓他人性陷入無知的狀態而造成錯誤的決定。這就是今天的第 一個主題──惑。   第二部分談到業、果報的問題。我們常講一見鍾情就是如此,今天你不是碰到他,就 結不了婚,這就是業力,就是你的果報(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的)。所以中國人講夫 婦結合的兩個因素,一是報恩,一是報仇。恩愛夫妻是報恩來的,恩盡義絕,下輩子就不 會結成夫妻,要是恩情還未了,或越結越深,下輩子還是要結為夫妻,跑不掉的。今天我 們了解業力的力量就知道,夫妻之間反目,一半屬於業力,一半屬於煩惱,就因你跟他有 仇,所以他故意讓你來跟他結婚,讓你愛他愛得很深,讓你痛苦。如果夫妻間有這種關 係,不要怨別人,從業力的立場來看,今天被報仇了,要知道是你以前對不起人家,你要 甘之如飴地接受,而且反過來要感謝他,珍惜他,不要再結新仇,今天你跟他做對,他也 就跟你做對,仇就越結越深了。他惱害你,你承受下來,我好好對他,將恩情來贖我過去 生的不好,只有這樣,才能將怨仇化解掉,否則怨仇沒有解掉,下輩子還要再結仇、再見 面,何苦呢!所以今天要了解到,生命的現實如此,以前種下惡因,今天就要承受惡果, 你沒有業力的正確觀念,就會埋怨,就沒有把惡果解掉。   所以結論就是,從佛法觀點來看感情問題,必須要在心性的惑染上淨化我們的心靈, 解除煩惱的束縛而超越對眾生的感情;在業果的立場上,要用報恩的心情跟行動來對待我 們的怨仇而消除業果。這樣才是面對感情問題,最有智慧的處理方法。

相关参考

佛教 命運》釋迦牟尼佛的觀點

udn./NEWS/READING/REAS1/2301766.sl空與有的實踐—釋迦牟尼佛的觀點佛法認為「業性本空」,一切的業、命運都是沒有永恆不變自性的,是空的,無常的,隨時在改變的。真正讓我們無

佛教 現代人的修養工夫

佛法認為心靜可以產生智慧,可是當生活不順利,不論是事業、家庭、學業、感情……,需要運用智慧來處理問題時,才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將心安定下來,更遑論發揮智慧了!通常人在非常忙碌的情況下,連心裡也是非常忙碌

佛教 [轉載]20世紀的藏傳佛教歷史研究綜述

20世紀的藏傳佛教歷史研究綜述索南才讓一、歷史的回顧藏傳佛教是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比較一致的觀點,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歷代高僧大德致力於佛教史的研究從未綴止,撰

佛教 現在最重要

  有人把禪修形容作跟自己約會。開始的時候,是有這麼一點味道在裡面。但是,以佛法的觀點來看,禪修的目的是要達到無我、無相的境域,當然也就無所謂跟自我約會不約會了。  日本禪師鈴木俊隆寫過一本英文書,書

佛教 廣欽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九年前,朱博士有個美國好萊塢的朋友金博士(DoctorKing),到台灣來請教南老師有關佛法方面的問題。這位金博士年紀輕輕,卅來歲,基督教家庭出身,學的是音樂,對佛法特別有興趣,鈴木大拙等各家的禪學著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關於食素問題

有關藏傳佛教的一些疑問,請堪布回答。  問(1):在小乘佛教中,由於乞食的關係,允許吃三淨肉。但《梵網經》、《楞嚴經》、《涅槃經》等大乘經典,都明確禁止吃生肉,認吃肉是斷大慈悲種。漢傳佛教依大乘經典而

佛教 還原達摩祖師與其禪法的相關問題探討

達摩祖師與其禪法的相關問題探討序言余二十餘年前,因機而起習卜,餘兩年,經文王卦、梅花心易至大六壬,而明理(註1)與數(註2)為萬法幻化之道,而欲握未來之事,得先修應(註3)之功。雖此道神準,然此應之決

佛教 佛陀死後還存在嗎

佛陀死後存在或不存在的問題,在佛陀時代已經有了。一苦行者請問佛弟子這個問題,卻沒有獲得滿意的答覆。佛陀弟子阿諾樓陀將他們的對話描述給佛陀聽。佛陀在考慮了提問題者的理解能力後,通常以沈默來回答,不過,這

佛教 《必須正視自己的處境》

精神食糧明白自己受困於人生的問題,且持續地被(根本或細微的)妄想所拖累的人,藉著自我思考或就教於有經驗的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人一旦能正確地檢視自己的處境,就能克服問題,獲得清楚的洞察力,並且體驗到真

佛教 變出更多的時間

世上的人頂多活到一百多歲,但以人的生理機能來講,理論上應該可更長壽,為什麼?因為勞神傷腦,會讓身體發生問題。如果心理沒有問題,經常保持輕鬆愉快,身體就不會有病,即使有病也會痊癒。我常勸沒有時間玩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