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慈濟月刊203期

Posted 功德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慈濟月刊203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任何人都知道:種瓜必定得瓜,種豆亦必定得豆。絕對不會種瓜而得豆,更絕對不會種豆 而得瓜。這是因果報應的最簡單註解,理雖淺,而含意卻極深。 我們佛門講業,業為梵語羯磨的翻譯,其義為造作,也即因:引伸為業緣。所以,纔說善 業為招善果之緣,惡業為招惡果之緣。 佛陀嘗稱:「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重不墮輪迴。」業重愛深,是眾生淪落塵世的遠因, 隨業受報,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質是之故,的確不必怨天尤人。若要怨天尤人,業於業 上加業。如人欠債,最好是還清了事。若只是怨恨債主的催迫,總是徒然,反會增加一些 債務以外的不愉快糾紛。也不可以逃避,若是逃避,定是罪加一等。如人犯了國法,既入 監牢,就得安分服刑,期滿自可出獄,若是中途越獄,抓回去又必多添加一罪。 三界如牢獄,欲求出離,只好「隨緣遣舊業,莫更造新殃。」業盡情空之後,自可逍遙三 界之外,誰也奈何不得。業未盡,愛未空,妄想自由自在,則只有徒增苦惱而已。 因果無私,絕沒有僥倖的例外,也沒有假借的可能。「前生作業今生受。」富貴貧賤,窮 通壽夭,全憑自己修來。既非什麼神鬼的播弄,也不是諸佛菩薩所可安排的。自作自受, 別人不能絲毫加減,這是最基本的道理。作為一個佛門弟子,是應該說明白的。 今見許多道友,不是落入宿命論的圈套,就是懷疑因果沒有憑準。學佛而不明白因果的道 理,不信因果的定律,真是空入寶山,徒費精神。 什麼樣的因,招什麼樣的果,業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許多人不在因地栽培善種,卻要 在果上妄求完美。 然而世事由來多屬缺陷,越是刻意求完美的人,痛苦煩惱可能越多。應知因圓始能果滿, 但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在心地上既是善惡混沌 ,在行業上自亦是好惡參差,受報當然有苦樂順逆業業不同了。 貪、嗔、痴三毒不除,欲求人生圓滿,絕不可能。所以,我們認為最起碼的理念,是勿忘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佛法是救世之光 講於菲律賓信願寺 ◎印順導師 各位善友!在這世事紛亂,人心浮動的時代,我們有此機會,能夠安心歡喜地聽佛法, 講佛法,我覺得這是三寶的恩典,佛陀的慈悲! 今天在信願寺講佛法,還是新年第一次,所以我便取題「光明」兩字。我看見許多人,都 熱心求光明,都希望得到光明,無疑的,生活在光明中才能得到平安。但在這宇宙之中, 卻充滿了黑暗,誰能給你光明呢?只有佛與佛法。換句話說:人們只能在信仰佛法之下, 才能得到光明。 我們常聽到許多人講,這世界是太黑暗了,無論那一角落,那一國家,都充滿了矛盾與種 種鬥爭,而得到刺激或苦悶。學佛的人了解這點,明白社會、世界的黑暗,因之想在黑暗 中求光明。 以佛法講,世界人類之所以黑暗,紛亂,真正的問題就是自己。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很不 錯,很聰明,很有辨法。其實,人類並不怎樣聰明,也沒有多大的辨法。我們常把壞事當 作好事,而好事卻沒有人去做,尤其把那錯誤的事當作正確,認苦為樂,你想人類聰明嗎 ?舉個例吧,現在人類一天天聰明,科學文明也一天天進步,可是這種聰明所產生的是害 自己的東西,給與人類本身的威脅是怎樣呢?人人害怕戰爭的來臨,擔心原子彈的爆炸, 這就是為聰明所誤的大見證。所以今日種種的發明與進步的結果,都是禍害眾人的。 我非講科學進步不好,而是指出人類根本不聰明,不能好好利用科學,反而被科學利用過 去。這正如廚房的菜刀,不用來切截食物,反而以之殘害自己。因不能善用科學,所以 科學雖進步而人類仍然生活在黑暗中,在黑暗中摸索著。佛法就是要在這黑暗中指出我們一條光明之路! 人類處在黑暗中,常產生錯誤,恐佈,憂苦的心理,好比在暗室,不是看不到東西,就 是看錯東西,有時會把一條繩看成一條蛇,或把閃影子看成人身,或跑錯方向。 世界上的宗教,均自認為會指出人生的光明,所有的學問也自以為是真理。其實,真理只 有佛法。釋迦世尊在兩千多年以前即成為佛,只有佛法才有光明。他的光明能給我們光明 ,照耀人心與普照大地。現在大家所唸的「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明的意思。而佛救濟 人類有兩種光明,大智慧光與大慈悲光。佛的大智慧光,讓人類知道:沒有出世以前是怎 樣的,死後又是怎樣,什麼是善惡,且指出人類為什麼會痛苦,指出痛苦之路還不夠,還 要解除痛苦,使能得到快樂,這能是他的大智慧光所明明白白現示給我們的。如果我們能 接受這大智慧光,就不會有錯誤,隨順佛的大智慧光去了解人生真正的意義。剛才說過, 人類的聰明是靠不住的,人類的錯誤很多。舍利子有言:人類如果沒有得到佛的智慧光, 就像是瞎了眼似的,什麼都沒有光明,外面的光也不能進來,就是這個道理。 佛不但用他的大智慧光照射我們,還用他的大慈悲光救濟我們。沒有一個時侯,沒有一個 地方,不在救濟我們的,他對我們比自身的兒女還關切。如果我們得到大慈悲光,心理就 會非常平安,沒有憂鬱和苦惱的感覺。這正如一個小孩子獨自行走在街上,心很恐懼, 怕跑不遠路,會有別的小孩來欺侮,如果母親跟他在身邊,他就不怕了,這是因為慈母慈 悲的力量。學佛者如果學了佛還有憂鬱、苦惱的感覺,就是還沒有真信,還沒有親切地了 解佛法,所以還沒有得到佛陀慈悲的光照。 佛的大慈悲光是處處有的,但有些人還說我為什麼還沒有接受到,這就好像外面的太陽很 大,而我們卻把窗門都關起來,不讓太陽進來一樣。所以,只要我們能真正信仰,就可以 做到沒有煩惱與憂愁,光明也自會來臨的。我想也許有人要問:我的心腸很好,也很信佛 ,為什麼沒有得到光明?我看見國內有這種現象:人們跑到菩薩的面前,要求菩薩給他成 功與發財的機會,一旦希望沒有實現,他就怨佛怪佛了,這種情形是不成的!要知道:信 佛應該在任何環境之下,而毫無條件的。有了絕對的信心,自有得到佛光的機會。 佛到世間講述佛法給我們聽,用大智慧光與大慈悲光來照耀我們,使我們能生活在光明當 中,得到兩種好處:(一)成就事業─人類無論任何作為,都需要光明的指示,佛法的慈 光可救濟眾生,使人人能心安理得,得到人間的快樂,一切的功德,一切大小事業,均能 在佛的大智慧與大慈悲中展開下去,得到滿足。(二)充滿希望─在佛的大智慧光與大慈 悲光中,永遠有無窮的希望,學佛者遇到困難決不灰心,不畏失敗。因他們得了佛光,深 信前途是光明的。 所以,世間的一切困難,問題都在自己,如果人人都能接受佛光,還可藉此去照耀別人。 自己有正確的觀念,也可以讓別人受自己影響,這就是佛救濟世間的方法。今天在這與 諸位見面,談佛法是救世之光,希望諸位能接受佛的大智慧光,大慈悲光,永遠生活於光 明當中,敬祝前途無量! (小娟記) 不輕視自己之所得 不羨慕他人之所得 ──法句經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 (一)鱔冤嚙臂 貴州黃兌眉監生說:「貴州貴筑縣某甲,嗜好鱔魚,每餐必定烹食,年紀已近六十歲,平 生所殺不可計數。 有一天,到市場買鱔魚,某甲要挑選肥大的,賣魚夫讓他自己抓取。某甲捲袖露臂,探手 入缸摸取時,不料鱔魚,突然成群湧起,爭相咬住他的手臂,某甲痛極昏倒,眾多鱔魚, 雖然離開水缸,仍然咬緊不放,接連成串地懸掛在他的手臂間,鱔齒都深入臂肉內,其子 趕來,抬回家中,只好用力剪斷鱔身,但鱔頭仍然緊緊咬住,最後一一將頭敲落,臂上肌 肉全脫,某甲就在慘痛呼號中死去。」 (二)火餘癰發 高雄城說:「清仁宗嘉慶乙丑年,我家僱一長工,會稽東關人,年紀五十多歲,大家都稱 他老徐,做事很勤勞。 有一天,將近中午,尚未起床,家人覺得奇怪,敲他房間,很久才開,兩足跛行,好像很 痛苦,詢問原故,老徐愁眉苦臉地說:「我二十歲時,在東關市開麵店,麵的類別很多, 而以鱔魚麵最著名,每天殺鱔魚數十斤,如此經營了三十年,績蓄三千多金,後來正逢桐 油跌價,便將全部資金買桐油囤積,期待上漲時,賺筆大錢。不料買不到幾天,突然遭遇 大火燒盡,資本全部喪失,無奈只好停業為傭。昨夜夢見無數鱔魚前來索命,其中兩條大 鱔,怒目衝來,分別咬我左右膝蓋,痛極而醒,直到早上起床,兩足疼痛不能踏地,因此 遲遲未起。」見他膝部紅腫如生癰瘡,當時我家製有萬靈丹,治癰瘡及蛇蝎咬傷很有效, 用來為他敷治,腫漸消,痛也漸止,以為老徐妖夢,不足憑信,只有兩足恰巧生瘡而已。 有一天,老徐又閉門呼喚不開,破窗而入,見老徐淚流滿面的說:「我會死了,如今又夢 見兩大鱔魚再來狠咬舊傷處,劇烈疼痛透徹心肝,必定不能活命了。」再用萬寧丹塗治, 也無效了,再過數天,癰瘡潰爛露骨而死。」 (三)兇殘顯報 孟瓶庵先生廣愛錄記載:何念修侍郎官字逢僖曾說:蘇州有一家鱔魚麵店,比別家賺錢, 其烹煮的方法是在蒸籠四周用鐵線密繫鐵釘,鱔魚被蒸悶熱,就循環走動,自行脫皮剖肉 慘死,然後用以和麵,味道甚美。 數年後,有一晚上,忽然出門,一夜不歸,次日,其子沿著河岸尋找,發現其父已溺死在 河,其子正要撈起屍體,背回家時,見數萬鱔魚,環繞在屍體腰腹之間,眾人圍觀,莫 不驚駭,認為這是凶殘殺鱔魚最顯著的惡報。 (四)捕蛙業報 江蘇江陰縣農民張阿喜,常捕青蛙販賣,教人烹食。 有人勸他說:「田雞是保護五穀的益蟲,官府有明文告示,嚴禁捕捉。各種生意都可謀生 ,都可養家,何苦作此犯法的職業?」阿喜不肯聽受。照樣捕蛙。 有一天,張阿喜在河邊捕蛙,忽然失足掉落河溺死,兩天後,屍體浮出水面,有無數青 蛙圍在身上食噉其肉,附近居民紛來觀看,見此情狀,莫不驚奇恐懼,大家都說:「這是 捕蛙招來的現世惡報。」事情發生在清道光十六年。 佛堂講話 在台中靈山寺講 ◎道源老法師講╱許寬成居士記 五、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閒岔。昨天講一心念佛就能「去佛不遠,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不像其他法門,須要方便;念佛法門,只是一句佛號即成。今天接講經文: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這兩句很容易了解。人身上本無香氣,一經用香水、香油、香粉 、香花等料熏染,就有了香氣;喻凡夫沒有佛的氣味,一經念佛就有了佛的氣味。香喻法 身,光喻智慧;香光莊嚴,是法門的名稱─即念佛法門。法身即本覺理體,人人本具,惟 凡夫被煩惱障縛,不得顯現,佛是斷盡煩惱,超九界的清淨法身。念佛,念的不是九法界 ,而是念的佛法界的法身。在這一念佛號之中,即是全體法身現前之時,其中絕對不容煩 惱存在。所以念佛即染佛的法身香;以法身香來啟發智慧光;同時以香光來熏染自己的本 覺理體,就叫做香光莊嚴。 其次講後三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分三段來講: 1.觀眾生苦發菩提心 「我本因地」,「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因地」,佛菩薩最初發心叫做「因心」在因 心之地簡稱「因地」,包括從最初發心乃至證果中間修行的歷程而言。再講「念佛心」, 依經文解釋,念佛心即指因心而言,是由凡夫心轉化的。我們在未證入無生法忍以前,應 在因地範疇中;那麼我們現在的心─因心,究竟還是凡夫心呢?抑巳轉成念佛心了呢?這 要認真的檢討。檢討念佛心是甚麼呢?它包括(一)菩提心,(二)開悟心。這兩種心, 有先後次第。先講菩提心,梵語「菩提」,譯為「覺」或「道」,覺道即是佛道。菩提心 即是佛道心,簡稱道心。我們平常恭維人說:發心!發心!即指發道心發菩提心說的。這 個道心的本質,是大慈大悲,與眾生樂,撥眾生苦,依此旨趣而修行,即是菩提心。我們 「發心」念佛,即是發菩提心念佛。這一層道理,最為要緊。否則,淨土法門便成了小乘 法了!但淨土是大乘法門,所以最初即應發菩提心。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菩提心是甚麼了,也知道應當發菩提心了!可是,光說而不發心仍然是 空的,等於不知道。現在講講怎樣才能發起菩提心?欲發菩提心,應觀眾生苦。若不了知 眾生苦,菩提心是發不起來的。要知眾生苦,須先觀自身苦。人間八苦,還是小苦;六道 輪回,頭出頭沒,那才是大苦哩!觀自身如此,觀眾生亦皆如此。了達此種道理,即能發 起菩提心了。前兩天勸諸位用四種觀想,發真實心懇切心念佛,今天再把它融會貫通一下 。這裡邊既說為自己,又說為眾生,似乎矛盾,請諸位諦聽諦聽:學佛,最要緊的要學到 圓融無礙。佛教本來是圓融無礙的,但以我們學的不得要領,或學的不到家,往往自己造 出許多矛盾牴觸,滯塞障礙。佛說法不是隨便說的,各經各法,都是圓融互攝。且組織嚴 密,如啼網千珠交相輝映。今以四諦法與四弘誓願的交織關係,來說明這個道理。四諦法 本是了生死的小乘法,及其擴展到四宏誓願,即是度眾生的大乘法了。四諦法是;先觀八 苦交煎的現象,叫做苦諦;次觀苦從何來,了知苦的過去因,叫做集諦;再觀這種苦因可 以消滅,而證人清淨的涅槃,叫做滅諦,仰慕涅槃的清淨法樂而修道,叫做道諦。這就是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的四諦法門。依此修行,能證阿羅漢果而不能成佛,所以說是小乘 法。而四弘誓願,即依四諦法發展引伸出來的!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由於苦諦擴展 而觀無邊眾生皆在苦迫中,我們需要了生死,眾生都需要了生死;並且需要我們去底他們 了生死。這即是發菩提心了。釋尊最初就是這樣發心的。這說明第一願由苦諦來的。第二 「煩惱無盡斷」:為的要度眾生,必須把眾生煩惱斷盡,他們才能得度。而欲斷眾生的煩 惱,必須先把自己無盡的煩惱斷盡才行。這說明第二願是從集諦來的。第三「法門無量誓 願學」;煩惱是無量無邊的,眾生的根機也是無量無邊的,對治無量無邊的煩惱,適應無 量無邊的根機,必須廣用無量無邊的法門。這第三願是為度眾生而修道,也就是從道諦來 的。第四「佛道無上誓願成」;要度眾生,必須具有無上智慧、神通、辯才和相好莊嚴諸 種條件,才能達到目的。但是這些條件,惟有佛才能具備,所以願成佛道,這是從滅諦來 的。但我們誓願成佛,是為要度從生。非為自享法樂。從以上說明,可知後三願-斷煩惱 、學法門、成佛道-都是為度眾生,也可以說是度眾生的因;第一願-度眾生-才是四弘 誓願的目的哩!即此亦可了解四諦與四弘誓願是不一不異的;更可證明佛所說的圓融無礙 的;至於說大說小,那是看行者的發心罷了! 由於觀自身苦擴展到觀眾生苦,愍眾生苦而欲渡眾生,即能發起菩提心來念佛;這個道理 己經明白了。但只是這樣說說,仍不懇切,應從實際去觀察眾生。我們看看愚癡的畜生, 互相殘殺,互相吞噬;不但不能修行,且天天在那造作惡業;來生還不是在三惡道打 轉!人比畜生是高明多了,而不知學佛的人,還不是終日造業而不自知。我們學佛的人, 用冷眼去看那些名利之徒,實在是可憐愍者。再看看過去的歷史,古代多少大國,現在都 那去了?第一二兩次世界大戰,就是確切證明。現在,破壞力相當於五千萬噸黃色炸彈 核子武器,業己出現了,將來必有比這更凶的武器出現。是毫無疑義的。大家都在比賽著 殺人,卻沒有比賽著救人的;而殺人的人,亦被人殺。這種惡性的因果循環,愈演愈烈, 你想芸芸眾生,是不是可憐愍者?我們觀察眾生是這樣的苦,這樣的可憐,不應該發心度 他們嗎?然而發心要去度他們,又何談容易?請問一個凡夫,人微言輕,誰相信你?誰聽 你的?再說我們有甚麼本領?憑甚麼去度他們?這就不能怪人家不聽不信了!所以說既發 心度眾生,必須學佛,具備智慧、神通、辯才、相好莊嚴諸條件,才能滿願。這就是觀眾 生苦發菩提心的道理和方法。 若念佛只為自己求生西方,而不發菩提心,也能生到西方;可是生在鐵蓮華,經過十二 大劫,蓮華才開哩,蓮華開後還不能立即見佛,仍須發菩提心才能見佛。所以我們念佛必 須發菩提心,最為要緊。以上將「念佛心」講好。 2.悟後起修精進念佛 上節講大勢至菩薩自述他在因地以念佛心證入無生法忍。我們研究,「念佛心」是從念佛 時發菩提心來的。現在要進一步研究念佛心是甚麼形態?依本章所說念佛心,順著文義來 講。就是「開悟心」,亦即念佛念到開悟以後的心。因本章有「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的開 示,其他經典皆無此明文,彌陀經說「一心不亂」,含有開悟的一面,但隱而不顯。本章 「心開」一語,於念佛法門理論上幫助很大。有謂念佛法門只能生西不能開悟,這種淺見 、不攻自破了。這證明學淨土的人,只要一心念佛,不假方便即能開悟,以開悟心再加修 行,即能證入無生法忍。據此而論,又超過禪宗多了!這不是抑禪揚淨,蓋禪宗多以開悟 為止,所以打了自己的閒岔。淨土宗則悟後更加修行,以至證入無生法忍。或謂:悟後即 在娑婆世界修行好了!何必生西呢?須知生西的目的,不是求開悟,而是在未證入無生法 忍以前求得「不退轉」!在此娑婆世界。打閒岔的事太多了,所以開悟以後仍不免墮落! 西方環境好,都是上善人,沒有造惡業的機會,會,不受輪迴,有進無退,故不致墮落? 說到這裹,有一宗公案:禪宗大德法演禪師,轉世為蘇東坡,忘卻本來面目,不過成就一 個慧業文人而已,豈不可惜!參禪既已開悟,何以還致轉生墮落?上面已講過,禪人都以 開悟為期,不講悟後的修行,(當然也有悟後起修的)宗下善知識對學人的開導,亦率皆 如此。須知悟的雖是修理。而人仍是凡夫,所以以悟為止,是很危險的!念佛人不以開悟 為期,而以生西為期。所以悟後仍繼續修行,以其目的在生西。必不中途停止,今以念佛 心配到開悟心上,更能增加念佛的價值。悟後起修,精進念佛,一直生到西方不退轉地。 3.以利他願完成自利 上節講的念佛心即是菩提心,即是開悟的心,大家要牢記,不要忘了。現在講「入無生忍 」這一句:「入」,是證人,「無生忍」是果,念佛是因。入無生忍,即是證果-證得念 佛的果。 「無生忍」即「無生法忍」。「無生法」是對「有生法」而言,有生法即是「生滅法」。 眾生都是被生滅法所轉,所以在生滅中輪迴受苦。生滅法本是虛幻假相,而眾生則認確切 真實。即如夢中人認夢境是真,醒覺人才知是假。學佛的人才能了知生滅法虛幻無實,而 把它擺脫掉,證入無生法忍,而後即不生不滅了。我們懂得生滅法的假相,才能知道無生 滅的真理。必須證得無生滅真理的人,才能空掉有生滅的假相,滅由生起,無生即無滅, 說無生即含無滅。無生的真理,即是佛性。現在無生的真義明白了,再講「忍」字,普通 講忍,都作忍耐解,凡夫用功要忍逆境忍順境。然而無生忍的「忍」字,不作忍耐解,它 具有「安忍」「忍可」二義。安住不動,不被順逆境所轉,名安忍,即是定;於一切法無 不了達,名忍可,即是慧。無生法忍,雖含定慧二義,實無二法,及至證入以後,即定慧 一如了。譬如電燈,先有電後發光。電喻定,光喻慧。說一電燈,即含電、光二義;證入 無生忍法,即含安住不動與於法無不了達二義。「心開」即是悟理,相當於三賢菩薩初住 位。證入無生法忍,相當於八地菩薩位。按時間講,從初住到初地。須修一大阿僧祇劫, 從八地到佛果,又須修一大阿僧祇劫。從凡夫修到無生忍,須兩大阿僧祇劫。在娑婆世界 修,須修到七住位,才能得到不退轉呢?假定我們善根在十信位,修到初住才能得到開悟 ,在此期間,隨風東西,進進退退,不知轉到何處?轉到何時?若在娑婆世界轉來轉去, 真不知要修多少劫才能成功哩?以上是說明在娑婆世界證得無生法忍之難,生到西方,那 就很容易了!上品上生,經一日一夜,蓮華即開;華開立即見佛;聞佛說法後立即證入無 生法忍。所以我們求生西方的目的,在求不退轉,在證得無生法忍。七地菩薩雖可以隨類 變身,而心仍不得自在;進入八地,才能遂心如願,任運自在,名心自在位。到心自在位 ,始能任運度生,有人說在娑婆世界邊修邊度不好嗎?何必到西方打轉呢?是的,但要知 道在娑婆世界也要證得無生法忍才能度生,何以故?蓋以凡夫度生,往往度不了眾生,反 被眾生轉了去;因為凡夫多是重感情的,眾生順從者,特加憐愛;違逆者,即生瞋心。愛 與瞋,同是煩惱,煩惱剛生,即被眾生所轉了去了!若證得無生法忍,則能度眾生而不被 眾生所轉,這才能契合慈悲度生的本懷。我們了解眾生苦而且難度,應加功念佛,速生西 方,證得無生法忍,再來度他們。 大乘法旨在利他,因要利他,必須精進念佛;實際自己先得其利,大眾何樂而不為呢?話 說多了打閒岔,好好念佛吧! 人生(41) ◎慈航法師遺著 【菩提心影】 三七、求學的態度 我們在未達到「無學」的佛果位以前,通通都是在求學的過程中,所以不但你們站在求學 的崗位上就叫做學,連我現在還繼續不斷地向各方面學習,因為,學是無止靜的啊!那末 ,大家既是發心來求學,而在求學的時期中,應具足如何的態度呢? (一)不擇處:我們求學的目的,是在充實自己的智能,不問任何堅苦的場合,只要有學 可求,就是我們理想中的樂園!其餘一切的聲色貨利物質上的享受,都應置之度外。所以 古人雖「簞食瓢飲」,困居在不蔽風雨的陋巷中,乃至衣服襤褸,捉襟肘現,仍怡然自樂 。試問他們為的是甚麼?還不是為的求學的心切嗎?老實說:世間上一般驚天動地的偉人 ,每每皆是從艱難的逆境中苦練出來的!不經風雪,那有芬芳馥郁的梅花?所以,求學不 定要選擇那安適的處所呵!可是,現在一般意志薄弱的青年們,往往不滿現,心猿意馬, 各處亂跑,結果:「踏破鐵鞋無覓處」,自尋煩惱!幸福的佳境,唯有從自我創造出來! 所以學者不可好高鶩遠,當把握時機! (二)不擇人:親近一切法師,不應起分別心。你不要看他眉清目秀相貌好看,就以為他 是了不起的法師;其實,「是空空如也」!相反的,醜形陋態毫無威風的人,倒也許是一 位「學道兼優」的大德。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盧攜貌醜,卻擅文章;所以只看外表,是 會遭到失敗的。不過,每個當法師的,皆有他足取的地方。例如:這位法師的道德好,那 位法師的學問好,……我們就取其所長,以充實自己,那就成功了。所以「聖人無常師」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我們的好榜樣。還有,法師的教誨是極端要信受奉行的,雖然 他們或未能盡善盡美以身作則地去實踐。比如你走到徬彷的十字路口,不辨方向,當時有 一位折手斷足的殘廢人,指點你的去處,你就該依照他的指示向前走去,才能到達目的地 。切不可因為他的殘廢,就不相他的話。這就是說:法師所教給我們的一切,不管他自己 能否實踐,只要我們能依教奉行,得到受用就好了。 (三)不擇時,求學要攷攷矻矻,念茲在茲,專心致志在學業上用功,一刻也不要放鬆它 。孔子說:『學而實習之,不亦悅乎』!就是這個道理。切不可朝勤夕怠,一曝十寒!當 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光如逝水,一去不回復。『莫等閑,白了 少年頭,空悲切』!希望大家要及時努力! (四)不擇學:莊子說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世出世間的一切學問,真是 浩如煙海。我們既身居「人天師範」的地位,除了對本分應學的三藏十二部教典要有所了 解外,其餘的一切外學,也要有個輪廓的認識;到將來應用時,才能左右逢源,應付裕如 ,而不致犯著「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毛病。所以說:「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末,我們在 求學的時候,對一切的課程,不問它是佛學、文學、社會學,……只要是教師所講授的, 皆要好好的接受下來,才不辜負教師的苦心,和自己求學的責任。 求學的態度,除了上面所說的四點外,還有我時常所說:「戒如根,定如幹,慧如枝葉花 果」,要三學齊修,同時並進,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希望大家要用「破釜沈舟」的決心 ,以一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毅力,來為佛學的受用而學。這樣,將來才有成功的希望 ! 三八、彌勒內院定名的意義 「?史多」這個名詞,是從佛經上來的。佛經都是印度語,必須翻成中國文後,我們才能了 解。譯成中國文字,大多以音聲為體,?史多,就是兜率陀。?史多的意義,是「知足」。 欲界、色界、無色界,佛經上叫做凡夫的三個世界。欲界有六重天,而兜率陀是第四重天 ,中有內外兩院:外院有天男天女,與世界上是一樣的;內院是彌勒菩薩講經說法的處所 ,聽講的,都是十方菩薩,好像一國的總統府一樣,府面是總統率領各僚屬在那辦公 ,而府外面就是民眾。 彌勒內院四個字的來歷已經清楚了。又有人問:「這所房子明明是寺廟,為什麼不稱某某 寺廟或某某廟呢」?這個問題,或可答,或不必答;在佛經上叫做「非問」,因為問的不 對、不合理的緣故。例如問:「這廟為什麼叫做地藏寺,不叫觀音寺呢?那殿為什麼叫做 文殊殿,不叫普賢殿呢」?這個問題就可答可不答了,這所房子,定名為彌勒內院的理由 ,約有以下六個意義: (一)今日的時代是何時代?這是人人腦筋應該認清的問題:是人類互相殘殺的時代。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是世界大戰後,將來會不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乃至於無窮 盡的世界大戰呢?這是人人不敢否定的。要知道這種人類互相殘殺的事實,是人人心中不 甘願有的,即不願意,那就非把發生這事實的「根」拔除不可。但究竟其根何在?是不外 「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的這兩句話。現在我們知道瞋是這個事實的根。若要克服這 個敵人,拔除這個根本,唯有慈悲,才有辦法。彌勒菩薩(稱為慈氏)在兜率陀內院宣說 慈悲,度眾生於苦海。所以,這所房子定名為彌勒內院。就是要:發揚彌勒菩薩大慈大悲 的精神,闡述彌勒菩薩大慈大悲的教理,希望每個眾生,都來學彌勒菩薩。如是由小向大 ,以及由近而遠的方法,以便消弭人類互相殘殺的根源。所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這是定名為彌勒內院的第一個意義。 慈恩細語 ◎慈恩 ◆不談世事 眾生之苦,在各有妄念心、分別心,就有了煩惱,作不善業,入生死流轉矣。 此病要怎樣對治?無它,以佛號方便克制,是息妄之特效藥。既能息妄,一心繫念,勤苦 大精進是道場,清淨圓明,速成三昧。 說是宋間,光孝地方有位安禪師,住錫法泰寺,它於定中見二位比丘倚著欄杆在談話,先 有天神擁衛著,一心在傾聽,未幾就散去。末之,來了惡鬼對之唾罵,仍掃腳跡,問其什 麼原因?答說在先二位比丘是在討論佛法的,接著,海闊天空地閒聊:最後則談到資養( 即衣食事)。 從此,安禪師立志終身未嘗言及世俗事。古德為生死問題,到處行腳,吃盡苦頭,剛剛認 識的師友,惟有全心全意互相交換研究佛法的心得才是,那有時間談論其他無關痛養的 世事呢?豈不有點那個。 現在,一些人只要三二相聚,好說閒雜話,乃至不淨語,如有上述二位比丘也就不易找得 到的。神鬼在身旁,善自警策,不談世俗事,無常迅速,宜勉勤精進。 ◆髒與亂 佛法說心理的妄想、顛倒是垢染,否則,就是清淨,倘要恢復清淨,必須依據佛法所指修 一切善行功德。大凡相對的叫做俗諦;因俗諦方便而說絕對的第一義義諦,亦叫真諦!! 他本是:離言絕律,心行處斷。 農村環境,生活清苦,習於現狀,公共設施落後,惰性成自然,一片既髒又亂,實礙觀瞻 。 總統 蔣公曾提示國人說:「都市農村化,農村都市化。」平衡地方建設工作,做到客廳 與廚房目標重要,而美化環境,淨化心身,有益國民健康。在執行計劃,要特別注重,應 是行政三聯制的建立,以配合經濟起飛,工商進步,社區、港口、公路等,全面展開,提 高國民生活知識,美化生活環境,以適應現代文明生活的需要,加強公共道德宣揚!!注 重社會教育的重要,都市與農村,整齊清潔,簡單樸素,和樂幸福,利用機械工具,動員 人力,全面消除髒亂。 三民主義的重點是自由民主,地方自治單位,如要除髒亂,保持清潔,整齊,在執行技巧 上,必須權宜「處罰主義」方式,不然,雷大雨小,徒具表面文章而已。什麼理由,在短 期也許不髒不亂,若半年後就不敢保證了。我們要喚起同胞的公德心,進入公共場所不可 亂丟什物,遵守秩序,以免破壞公害,不髒不亂,提高國家榮譽觀念,所以,不得已先勸 化,不聽,只有採取罰二罰,或重罰主義。 ◆工業報國 今天諸位發心余樂為授皈依作證明,至感欣慰!你們正當青年的黃金時代,有善根有勝緣 ,宿世慧業,一念覺知,心光相照,虔誠皈投佛陀座下,極榮幸的作他老人的學生,這實 是人生最幸福的了。 當茲亂世,人們身心多憂苦,至為哀愍,所以你們必須善加觀察珍視,這一代是青年創造 時代,大家攜手開闢新天地,宜深思各自負有重大責任,學佛不忘報國,報國不忘學佛。 你們在學校所學的專門技術,二月後即將畢業,參與國家工業建設,不論任何工業單位, 都少不了你們偉大的抱負與決心,貢獻一已力量,樂集一切的善行,利國利教,報效我們 國家社會培植的恩惠,厚植國力,加強經濟發展,所以強調工業報國為先。 青年人能夠正信佛教,才是今天我們國家建設重要幹部,在精神方面,工作飽暖,講求善 美的生活,應排斥五欲的引誘,作明智的依佛法修持,從淺而深,由少積多,報著菩提大 道邁進,實踐青年菩薩報國興教的大信大願大行,作為全國現代青年道德的模範。 佛法永遠為人們所迫切需要的。你們有厚福,皈依佛法僧的勝緣,三寶室,是未來成佛的 正因,同時還要皈依至性三寶,當知皈依三寶功德無量,發菩提心,自外世間一般喜慶名 利所能比擬的。當你們體會佛法之尊貴,宜把自己的獲益,當仁不讓,普為介紹給廣大社 會人群及親友,讓大家永浴於佛法中,極力弘揚佛法,作為衛護佛法的勁旅與干城,期望 你們做個老老實實青年佛教徒,為教爭光,自度度人,新生命、新人生觀、新精神的開始 ,增福增慧,祝你們事業如意,心身愉悅,大力開拓理想幸福人生。 ◆傳教師的精神 一個佛法的傳佈者要有相當的素養,哀愍一切眾生,及其修持的深定力,難行苦行的救世 救人的悲懷,抱一種大無畏犧牲德精神與信念。 佛陀曾問富樓那尊者說: 「富樓那!聽說輸那國人很凶惡,要是他們罵你,侮辱你,該怎辦?」 「佛陀!那時我會這樣想著,賢明的輸那國人,他們還好沒有用手打我。」 「富樓那!要是他們用手打你時,該怎辦?」 「佛陀!那時我會這樣想,善良的輸那國人,他們打我,還沒用鞭笞及杖打。」 「富樓那!要是他們用鞭笞及杖打你時,該怎辦?」 「佛陀!那時我會這樣想,賢明又善良的輸那國人,他們還沒用刀砍。」 「要是他們用刀砍你,奪去你底生命,該怎辦?」 「佛陀!我們的同學中,有人苦惱肉體的負荷,很想自絕其寶貴的生命,現在不是不求可 自斷生命。」 佛陀極為讚美富樓那尊者的堅固心忍辱心,悲心決心願心,他很會說法,便允其前往輸那 國傳教師的艱巨使命。 慈濟委員聯誼會中的講話 ◎會長.證嚴法師╱靜淇記 地點:慈濟功德會本會──靜思精舍 時間: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廿六日(農曆五月十六日) ◆前言 諸位委員、熱心會員:大家好 今天是國曆六月廿六日,是慈濟委員每月一次的聯誼會,也是七十二年第五次的開會,時 間一個月一個月的過去,而我們的慈濟工作也一個月一個月的增加,當然工作量的增加相 對的也獲得了很多熱心人士的關懷,無形中也增加了很多力量的支持,並加入慈濟陣容推 展慈濟工作。時值大暑,諸位委員,善心的會員以及關心慈濟人士,都不辭辛苦,遠從中 南北部各地方趕來本會參加聯誼會,所以每個月開會的盛況都令我非常感動,難以言喻! 今天慈濟功德會全省各地的會務能如此的成長,月月工作做得如此順利,這都是諸位恆常 抱持著這份熱心與誠心所感召。 一般社會團體開會時很多人都會缺席,但我們慈濟聯誼會的委員會卻都踴躍出席,甚至熱 心的會員們為了要了解慈濟工作,都不惜辛勞的抽出寶貴的時間趕來參加,因為有這股團 誠一心,才有今天慈濟的成果。 我來介紹在座的這一位林櫻洲先生他是醫療諮詢協會的常務理事,為了安排花蓮義診的問 題專程到本會來。上次臺大醫院的曾副院長來花蓮義診時績效非常成功,上個月為了醫院 建地變更而需作重新計劃的問題,我去臺大醫院拜訪曾、杜兩位副院長,他們聽到醫院建 地換得更理想時,非常高興,並表示來花蓮看看土地,並順便舉辦義診,剛才我看到林先 生所帶來的資料原則上漸訂於八月廿七、廿八兩天,我也向林先生提出建議,兩天的義診 一天排在花蓮,一天到鄉下去巡迴義診,他亦很贊同。這次義診的內容更豐富,除了義診 之外,還有醫學講座,我感到這件的的工作很重要而且有意義;也請諸位把這件事放在心 上,好好的計劃,希望做得比前次更好。 ◆不要怕困難──我們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諸位:慈濟功德會從無形的奉獻一直做到現在,成為社會形象上慈善機構的一股力量,也 是佛教社會工作事業的重心,這真是得來不易阿!由於建院土地變動事件發生,曾有幾位 委員甚至建議我說:「既然建院土地變動,我們就放棄吧!我們只要辦好慈濟救濟工作, 豈不是很輕鬆嗎?建院工作如若堅持要做,恐怕師父你的身體真的承受不了的。」他們還 提醒我:「可能遭遇到困難還會更多層阿!」我回答他們:「佛陀設教在人間,其目的是 應人間的需要,而目前時世正需要宗教的精神力量,來鼓舞人心向善,推行社會工作的時 候,因此,建院的工作越是遭遇到更多的困難,我們才更應義不容辭,來從事這份艱鉅的 工作。」更有人常對我說:「法施比財施更重要,師父您何不把建院的精力,轉用於弘法 利生的功德不是更大,更輕鬆嗎?!」而我的回答是:「法施是把真理輸送給眾生。當初 佛陀出現在人間時,當時眾生並不懂什麼是佛道,要如何才會回歸本性,因為佛告訴眾生 ,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只不過是眾生不知要如何去認識自我的佛性,不知要如 何才能成佛道,所以佛陀才出現在人間,說法教化,指導我們成佛的道路。因為佛所說的 是「道理」,只要眾生朝著真理道路走去,才能達到成佛的「事實」。所以法施的功德固 然很大,卻也不能忽視身體力行的慈濟功德亦不可限量阿!假如只說道理而不去實行,也 無法成就佛教偉大的功業。就如同佛法是道理而慈濟是事業一樣,必須兩者配合,相輔相 成。」 諸位你們應知道,佛教的道理是我們要走的道路,「慈濟」是我們要做的事,用佛教的理 來修正我們的心思,表現於形態,進而力行於慈濟眾生的事業。我過去曾一再告訴諸位, 慈濟在十八年前可以說是兩袖清風,從三十位會員每日五毛錢開始做起,而到現在將近五 萬人會員數,其間經歷了多少的困境,現在雖有些成就,但總不能以此而自滿,希望以後 更能把這股熱心在繼續擴充下去。 ◆佛教的精神中心──慈悲喜捨 諸位!佛教中有四無量心,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慈悲喜捨」四字是佛教的精 神中心。慈就是與樂,悲就是拔苦,這是大家熟知不必多說。而大喜就是時時刻刻都起歡 喜心,喜是沒有嫉妒、驕慢、嗔恚的心,人的才智是無法平等相同的,每個人都具有不一 樣的才幹,人之所認識研究的是無法包羅萬象的,而一個團體必須要集合各種人的才智能 力,才能成就一個成功的事業,所以人不能有嫉賢妒能的心理,佛教一再提倡我們要修善 行慈,甚至擴大心量,這也是所有的法師在佈教說法的時候所不離的題材,一再提倡眾生 修善行慈悲行。但修善行慈的念頭,是很難常時停留在心念中,為什麼呢?因為眾生都有 不定念的習氣,唯有用佛教的戒(規矩)來防止惡習的生起,少了一念惡,能增加一念歡 喜,行慈悲行,所以說需要以戒護念慈悲喜捨的善行。 「戒」略有三種,一是預訪嫉妒,二是預防驕慢,三是預防貪嗔痴,不過這三種要預防很 困難,好比是舉刀斷水水更留一樣的斷而復生,就如同我們在道場聽經時覺得很有道理, 也了解到嗔嫉恚……等形態實在很討厭,我一定要去掉,發誓要立慈悲的行,擴大心量, 不過一旦離開道場與外界接觸時,又心隨境轉了,習氣-嫉、慢、嗔等跟著又恢復了。可 見儘管眾生有這麼多剛強的驕慢、嫉妒、嗔恚的心時時在破壞喜捨善念。難得的是諸位卻 能時時護念,常以歡喜的心來沖淡(預防)嫉妒、驕慢、貪嗔等不善念心。慈濟工作有今 天的形象,要不是諸位打破了嫉妒的心而擁有寬大的心胸,舉賢荐能加入本會,時時勸募 大家參加慈濟,慈濟又怎能有今天得到這麼多善心,並俱有才華的人士集中一起,這是慈 濟功德會之有今日成功原因之一,也是諸位做到佛教徒所應有的大喜心。 又更難得得是你們也做到了捨念,「捨念」就是對所付出的而無討回代價的觀念,一般人 總認為做好事就要求有好報,有些人更進一步的要求來生的福報,這種也都是有代價的, 我們--慈濟委員們都能自始至終,守持著:從現在開始至未來際,抱著一種觀念-「為 眾生盡一分心,是我應該要做的人生義務」。我總是希望諸位委員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真正到無代價的要求。 ◆心包太虛 量周沙界 諸位!我希望你們都要有廣大的心境,每月廿四日慈濟法會時,我讀疏文時,開始有兩句 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這個世間眾生有這麼多的苦惱是因為眾生的心量太狹窄, 因為心量狹,愛的範圍小,對人處事樣樣起計較,結怨恨心,既不能愛人,更無法被愛, 互相嫉妒彼此慢、疑、嗔、恚,如此人生怎不苦惱?!又社會團體如有心量狹小,不能互 相容納,彼此明爭暗鬥,又如何能發揮更好的事業呢!因此我時常鼓勵諸位,我們既是發 心學佛,尤其志願於慈濟工作者,更應心胸要開闊,心要能包容太虛,度量周圍要寬大普 遍地容納一切眾生。過去我也曾經說過:好人好做,偉人難為,目前社會上一直都在表揚 好人,而十八年來,你們為慈濟效命,年年復月月,我卻從來不曾表揚過你們,而你們也 從不與我計較,所以我相信你們都具有量周沙界,心包太虛的寬大心胸。偉大的人物都是 由此產生的,而未來的事業-佛教界千秋萬世的慈濟大業,也是要靠各位恆持這分寬大的 心胸來成就它。 ◆精誠一致 萬眾一心 目前慈濟功德會救濟的範圍不但遍佈全省,甚至跨過台灣海峽的澎湖,老實說慈濟的事業 創來是不容易的啊!在在也都由於諸位的力量團結合成,所以能影響到國家社會各階層的 人士對慈濟的重視,也獲得了各界人士踴躍捐資,構成了萬眾一心,無時不回想在我的周 圍,提起我的信心,鼓勵我的勇氣。因此我的信心更堅強了。 林部長說過我們慈濟功德會的成員大多數是婦女,他很感激你們的工作效率,要我代他向 你們致意,感謝你們為國家,為社會為慈濟貢獻每一個人的一分力量。 尤其李主席他雖然是基督教徒,但對佛教的慈濟建院事業卻是全力地支持,並非應付而已 。三天前他來花蓮,行程排的很滿,縣政府無法安排他到精舍來,但我曾經邀請主席來, 而主席也說來花蓮時,定會來本會看看。因為我有一位師兄捐贈十一幅畫要義賣,所得充 作建院基金。其中一幅西方三聖圖據說已鑒定過,價格是美金十萬元。其他還有唐伯虎的 畫,宋朝的九老圖,仕女圖等,這些畫都是在清朝以前的年代,還有一位將近八十多歲的 老先生,他是王多年將軍的表叔,也寫了一百多幅字,還有二位方先生贈三幅于右任先生 的墨寶給我們義賣。我是希望請主席來看看圖,廿三日晚上九點多他偕夫人由吳縣長伉儷 陪同如約來了,主席看了圖之後說要請教故宮博物院的院長秦孝儀先生來幫我們鑑定,他 並表示將支持義賣的工作。主席一再的安慰我,土地是不會有問題的,還說以後需要他幫 助時,一定盡力支持協助。現在這塊土地約有九甲地,面向卅米的一號道路,入口處很寬 ,因此原來的建築設施都改為面向大路,也由於土地面積改變,我們又增加了臨床研究中 心及急診值班室。前天長壽山的老師傅關心建地專程來精舍,昨天一大早就去看土地,他 前後左右看了之後說這塊地所坐的位置,正正的坐向美崙山,他說這是福分啊!既然這塊 土地如此好,任何人聽了都很高興,也都很有信心的協助我們來完成醫院。尤其軍方表示 以前那塊土地我們無論花了多少人力,及財力去整頓,他們也要付出同等力量把這塊地整 頓好才交給我們,所以你們前次的勞力可以說是這次的功德。我希望能在九月、十月動工 ,因為那時正是海外人士回國觀光的時候,我們的會員遍及海內外,如能在他們回國時看 到我們動工得情形,而義賣也在那時舉行,讓時機因緣一起成就……。無論如何醫院的工 作總是希望諸位力量的合作以及各階層人士的配合,諸位有多少的力量就付出多少力量, 如此我們的工作就可以完成。 ◆以無常的人生立千秋事業 有時後靜下來時,我曾想過我一無所有,任何力量、任何常識我都沒有,卻要做如此艱鉅 重大的事業,我也很擔憂,我所依靠的就是諸位的力量,我一再呼籲各位要有寬大的心, 我們都是佛教徒,人生想得透徹一點,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真的永遠與我們為伴,再親愛的 人,再多的財物也無法永遠仍屬於我們的,人生有生離死別,而財物也有散失的時候,所 以我常說什麼東西與我們最親呢?那就是善惡業,不管做善業、惡業,每一粒種子都是伏 藏在第八識田中,不管是善種子或是惡種子,凡是散播下去就歸到這塊田中去,這也就是 「因」。所以說:「親」人無法常親,因為人生並不長久。「財」物不能常屬我有,因為 世事無常。只有做善事結好緣所能成善業,招感幸福,快樂的人生。做惡事結惡緣成為惡 業,招感多難,苦惱的人生。人的生命有限,慈濟醫院也就是要讓我們的慧命、精神、愛 心存於千秋萬世,不管怎麼說,這個時候是個關鍵的時刻,我需要你們的力量,更希望你 們切莫輕視自己的力量,不但要自動自發,更要踴躍的鼓勵大家幫助慈濟。除了需要經濟 上的支持外,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 ◆結論 現在醫院用地已解決,醫院的配置圖也已完成,你們可安心的做勸募工作,也請諸為多多 發大心,用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精神,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心胸來成就慈濟大業於天 長地久! 慈濟委員小傳 王沈月桂 真正的佛法,當著重在菩薩行者,所以證嚴法師再慈濟委員聯誼會中曾經開示過:慈濟委 員會要把慈悲喜捨視為自己的本份,列為該做的事,以身體力行來實踐在菩薩道上,而菩 薩道的盡頭,即是佛的境界。 天底下有些事情往往令人永遠不能想像的,有些地方也是永遠不能忘懷的。對慈濟功德會 濟世利生的工作的成就,以及證嚴法師高超的宗教情操最感到欣慰的,莫過於王沈月桂老 太太,她一如其他德慈濟委員一樣,不但具備了一顆善良的心,更富有熱誠、謙和、活撥 、積極的外在。她負責豐原地區的慈濟會務,是一位稱職,盡職的委員,她的內涵,外在 不僅代表了所有慈濟委員的形象,更代表了普天下慈母的懿範。 「每次看到電視或報章雜誌報導有關功德會的消息時,左鄰又舍都會由衷的讚嘆豐原地區 出了一位偉人,我內心實在非常的高興,也非常的懺悔,高興的我是有這麼一位女兒,能 為佛教為眾生做一番慈濟事業;懺悔的是廿幾年前她要出家,我卻因太愛她而阻擾她,卻 使她受了不少苦」。說著說著,淚水又從王老太太的眼角留下,她也就是師父俗家的母親 ,雖然她的年齡已逾六十歲,可是豁達大度的胸襟以及對事、物透澈的正見,讓她仍保有 一顆童真的赤子之心,與她相處,你會發現她的為人非常慈祥,她的情感非常的純真,也 就難怪她的眼淚特別的豐富了。 然而對「愛哭」她卻有著另一種意境的哲學,她說每次想到師父的點點滴滴她都會哭,但 她的哭又因時,因事分為三種階段的心情,一是捨不得的哭,二十幾年前她千里迢迢的趕 到台東清覺寺要帶他回家,而她卻堅決要出家不與她回去,使她傷心的一路哭回豐原;二 是憐憫的哭,她看到師父率弟子們擠身於普明寺旁的小寮房,自食其力不受供養的苦修, 不但三餐不繼又住不遮雨,她心痛的哭;三是喜悅的哭,看到慈濟會務能推展普遍全省各 地,受到國家元首,機關首長以及各界人士的重視、支持,她高興的哭。聽完了她幽默的 敘述,在輕鬆的氣氛中,又夾雜些許的沉重,這不也正是道盡了慈母內心深處的酸楚與滿 足嗎? 談到她參與慈濟工作的因緣,她簡捷的道出一句話:「全省甚至海外的熱心人士都為他做 事,為何我不幫忙呢?」這句話也可以說是所有參與慈濟工作者的心聲。 王老太太善根宿具,早在民國五十三年就已皈依八堵海會寺的道源老法師,尤其最近幾年 來,因子女皆已成家立業,不必再操心家務,拜經禮佛更是精進虔誠,她說接受了佛法的 薰陶,進而學習佛法的應用,使她更深入的體會到萬法唯心造的真理,雖然悲苦是人生的 一部分,但能面對現實,征服悲苦,才能更堅強心智,提昇性靈,替自已指引出一條正確 的旅程。她的內心有著一個悲願,她希望大家能捨棄自我,共同為慈濟綜合醫院的興建努 力,她認為人的整個身心常為「我」所佔,如果能把「我」拿開,則我們的身心不是又可 以容納更多的事物嗎。 她愛師父更愛慈濟,愛師父是母女之情,愛慈濟是因為那是一項續佛慧命的事業,她盼望 能有更多的人來愛慈濟,參與慈濟,加入慈濟行列。記得曾在某篇文章看到這麼一段:「 人生在世,任何人也無法要求他的道路完全平坦,但是你可以要求自己有一雙強而又健的 腳,把石子踢開,把崎嶇踩平,你的足跡所至,就是陽關大道」。行菩薩道不也就是需要 這種決心與毅力嗎? 張雲蘭 時趨末法,在世人高喊世衰道微的今日,慈濟濟世行列,正如宏鍾,喚醒人類之懞懂無明 ,如甘泉洗滌滋潤人們乾枯的心田。十多年來,慈濟委員們,個個莫不在會長諄諄善誘的 鼓勵下,於菩薩道上,精進再精進。近年來,慈濟建院大業的籌備與策劃,更時常有人聞 而隨善加入慈濟勸幕的行列。 每當會長至台中辦理會務,落腳於慈濟台中分會時,常可看到富泰的身形爽郎的笑聲,遇 人即迎上甜甜的微笑,這即是今年正式步入勸募行列的張雲蘭居士。 二十多年前,多次的因緣聚合了四位年輕活潑的少女,進而成為莫逆的金蘭之交。在閒談 時,他們曾有一份共同的理想,約好四人將攜手遁入深山修身養性。然各人因緣所具,四 位當中一個個步入家庭,周旋於丈夫、兒女之間。只有排行老三的,於外緣的徹悟之下, 而以佛門為終生的依止。 本會會長-證嚴法師,即是這位誓願以佛心佛道為己心己志的老三。當筆者訪問到排行老 二的原蘭居士時,他激動的泫然泣下,久久不能自己,好一會兒,才輕輕的道出:我是哭 自己太晚著手加入慈濟行列,這一慢慢了二十年了。 雲蘭居士生性爽朔、舉手、投足,在在顯示出率真的個性。自幼農家出身,曾輾轉到豐原 工作謀生,進而認識了會長-證嚴法師。婚後定居於台中的雲蘭居士,有個溫馨、祥和的 家園,由公務員轉經商的丈夫池文彬先生、溫和、親切。大女兒從事護理工作,剛考完聯 招大考的小女兒溫文、典雅。大兒子服役中,次子也在社會上做事。在學中的小兒子更是 活潑、聰明。兒女們個個慧根俱足,聰穎乖巧。 每月中部委員們作貧民訪問調查時,雲蘭居士清晨即為大家作好午餐的便當,訪問後的討 論會,雲蘭居事也常有獨到、精闢的見解。 八月間,雲蘭居市專程偕同堂上雙親及友人,回到精舍皈依於會長座下。如今對會長-證 嚴法師這二十多年的雲高情誼,更昇華為衷心的景仰與愛慕。 雲蘭居士雖然才剛踏入慈濟工作不久,但在她時時對慈濟獻上心力,已為中部會務添曾莫 大力量,她自己也覺得人生將更充實,更有意義了。 隨師行記 ◎小妮子 《行程報導》 72.6.9 下午 撘一點五分火車北上,德融師兄、妙櫻隨行至台北慈明講堂拜見演培法師。至台北菩提講 堂拜見修觀法師。 夜 九點三十分開建築委員會。夜宿濟南路台北聯絡處。 72.6.10 下午 中國電視公司記者李季準先生來訪。 72.6.11 上午 驅車南下到台中。於華雨精舍拜見師公。 下午 台中委員開會。至隨安蘭若拜訪慧安師伯。夜宿台中分會-香雲精舍。 72.6.12 上午 到埔里。 下午 至蓮因寺拜訪懺雲法師處。夜宿台中分會-香雲精舍。 72.6.13 上午 到大甲金堂。 下午 途經木雕工廠,入內參觀之。逛佛教書局。夜宿濟南台北聯絡處。 72.6.14 與台北師姐過節。 72.6.15 上午 高雄慧瑜師伯專程來訪。 下午 陳燦輝夫婦來訪。 夜 靜暘、靜映等多位夫婦來訪。 72.6.16 中午 台北委員開會、師父開示。另立第七組,推薦靜施委員為組長。 72.6.17 上午 驅車至台中。 下午 至台中中興新村拜見李主席呈上建地公文。於宏師父處晚餐,趕回台北。夜宿濟南路台北 聯絡處。 72.6.18 上午 撘七點或車返花蓮,於火車站巧遇修觀法師同車次。陪同修觀法師參觀新建地。 【六月九日】 中午一點零五分自花蓮北上的「自強號」,在多位花蓮師姐們的目送下,起動了,側目望 著正低頭專注於書頁中的師父及師兄,無視於兩旁東海岸聞名的青山碧海,不禁心服師父 、師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之超然境界。 四點多,抵達台北,及換長直往長安東路二段台中聖印法師於台北的弘師到場慈明講堂, 拜訪旅居新加坡弘法多年,為籌建老人院,專程返國勸募基金的演培法師。法師於返台期 間,仍不忘如來家業之宣化,於此開講藥師經,廣結法緣,俾益眾生。 法師乃師公上印下順導師的學生,一向對慈濟建院大業非常護持,時常不定期撥來淨資, 贊助建院基金。頂禮法師之後,法師即關切的問建院近況,此番本會由護法會撥出淨資, 贊助法師興建老人院,法師卻謙虛的退回,並誠懇的表示慈濟目前興建醫院,我幫不上忙 ,更不能收此款,現每一分錢,都要椰入建院基金……。此時,靜憪師姐搭機趕來此會合 ,即向法師報告建院交換的細節及位置。師父說:該地點正居未來大花蓮都市計畫的中心 ,兩年前,曾因「文高一」一案,一度為花蓮地方上熱門新聞。而今居然能順利讓慈濟建 院,實乃弗菩薩加被,及其政府重視社會福利,全力建院工作所致。 師又談及當初乍得土地將為國防所需之際,中央和省、縣各首長找都極為關切,並一再指 示有關人員協助辦里土地交換之手續,並儘速完成,使本會信眾由衷感激。今後更深感責 任之重大,尤應謹慎的去完成,以為回報愛護我及慈濟人士。…… 法師頻頻點頭,讚師志願可嘉,並在三鼓勵,預祝此願必得早日完成。 辭別法師後,即直往菩提講堂,拜訪本會醫院建築委員之一的修觀法師,於車上靜憪師姐 向師報告今日下午在花蓮司令部等候公文,而差點趕不上最後一班飛台北的班機,軍方特 地電請航空公司專程等她,所幸剛好趕上,軍方對本建院一案隻重視與積極,可見一斑。 頂禮法師後,修觀法師即緊問及建地現況。靜憪師姐上花蓮市區地圖,詳為解釋新建地與 原來建地之位置,並以新的建地縮小比例圖,解釋依地型建築物將重新配置,及軍方已承 諾為新址整地,與補償鑽探費等。 法師言:此乃佛菩薩,不可思議之感應。師答:全仗三寶威德加被。也承全省即海內外數 萬人關心與支持的力量!臨行時,師邀請法師出席今晚的建築委員會,而法師以身體微恙 ,不能參加表示歉意。 傍晚,大師姐邀請一對家中經營球類外銷工廠的年輕夫婦前來拜見師父。 據說:此對夫婦常耳聞功德會之種種,於上月夫妻專程相偕東來,參訪本會,正值師父北 上而錯過。但目睹常住生活之刻苦、嚴謹。與在場的師兄及花蓮委員會對慈濟大業之介紹 及未來展望。甚足感動,當即隨喜捐獻之外,並請教如何加入慈濟行列。花蓮委員乃向其 介紹鄰近的台北陳美珠大師姐。 於大師姐轉述本月委員開會時,師父所開示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及種因得果……等。 夫妻倆聽了感受良深,不約而同的發心認捐台幣一百萬,贊助建院大業,並表示將鼓勵親 朋,繼續支持慈濟事業。 大師姐言:當她造訪這對小夫小妻,獲悉他們發此大菩提心,深受感動。於步出其家內時 ,激動的眼眶都紅了,不由自主的自言自語:願佛菩薩善護加被,願他們早生貴子,福壽 延綿。 而當師父聽完他們的口述,甚為感動,而向這對年青人深感謝意。秀氣純潔的年青太太一 臉真摯的淺笑說:從發了這個願以後,心中一直常懷歡喜心直至今。並一在感謝慈濟給他 們植福的機會。 九點多,各位建築委員陸續來到,台大兩位副院長,更於應酬宴席上,特為提早離席而趕 來參加建築委員會。 首先,由師父報告新建地的現況,及手續辦理程序,列位建築委員會依新建地的地型,討 論各結構體的重新配置,再以新的配置圖,互相交換,溝通意見!當會議結束時,以近子 夜時分了。 【六月十日】 中午,師父對來紡之會員們以「業力」為主題,開示佛法。 下午五點鐘,中視記者兼名主持人李季準先生由友人張先生陪同前來拜訪師父。李先生畢 生服務於廣播、電視界,基於職業上的廣泛接觸,對人生百態有深入獨到的見解。 李先生表示:佛本來是宇宙間的理法,應該是很真實,也很有智理的,理應不分地區階層 ;普遍地發揚。因此有心製作一突破目前一般的宗教節目。以消除社會人士對佛教的疑惑 及神秘色彩感,因此願以淺近的事理,闡揚深入人心,期使上知識分子,下至足不出戶的 家庭主婦均能普遍接受。師父謙虛的表示:作此節目的原則,旨在讓全省數萬位的會員, 隨時能了解慈濟最新的動態及消息。在坐的人都表示,慈濟的確需要做此聯播節目。 李先生又言:曾因工作關係,接觸過各類宗教者,感覺到有些宗教者給人一股神聖不可親 近的凜然之感,如一堵高牆。師答之:宗教者只是一條橋。 二、三小時的談話,李先生與師父於意見上多有契合處。臨走時,李先生表示,與師父這 一席談話,覺得師父很可親,很實在。並希望下回有時間能為這個節目作更深一層的研究 、討論。 靜淑師姐,這陣子每逢師父北上的日子,每日均抽空前來,每有人講法時,師姐則默默佇 立一旁,凝神諦聽,於今年年初,更發心茹素、持齋。師姐謙虛的表示:很喜歡聽師父說 法,但拙於請示,只希望從旁聽取,默默領受。今日,師姐更開來自轎車,供師父明日南 下方便代步。 【六月十一日】 上午八點多,在眾師姐恭送下,有靜憪師姐開車南下,同行的玲玉,年紀輕輕,父母皆本 會委員,從小即隨母親出入各道場,宿根深厚。因對指壓、筋脈相當有研究心得。此番奉 母之意隨師南下,希望師於日日奔波之餘,能為師卸除疲勞。於車上一片純真笑語,為師 鬆弛了不少精神壓力。 十一點多,直抵台中華雨精舍,一入門明聖師伯即言:今日一定要在此用餐。 上樓頂禮過師公後,師父及靜憪師姐拿出花蓮地圖,將新建地前後更換手續作一扼要之報 告,師公對撥用手續等細節,一一詳為垂詢……。 餐後,回到宏師父處,台中全體委員、會員開會,首先由宏師父以目前台中會務,及貧民 調查時,大家需要加強、改進的細節,一一詳為檢討。希望大家能多加合作、配合。以求 會務更順利的推展。接著師父對全體講話如下: 諸位大家好:我常說:台中的委員、會員很有福,因有宏師父為中心,使各項會務都調理 的很有系統,上軌道。 宏師父如良田耕夫,犁好地,放好水。但福田的種子要自己播種。 此時師舉一位剛往生的老居士,生前福報極佳,財權俱足,只可惜未能及時善加行善,直 到他不能自己時,誰又能為她做些什麼功德呢?所以我常為之惋惜!常言說:萬般帶不去 ,唯有業誰身,因此福田要自己把握,隨時隨地把握因緣不停的去耕去種。 三點多,師父移駕到市議會附近,訪八十多高齡的慧安老師伯,師伯歡歡喜喜的請大家嚐 她親手製的冰糖香●。臨行時,老師伯還順便讓我們帶走她所捐出要義賣,經專家鑑定為 明末清初得珍貴古畫。 夜,靜憪姐先行返北辦事,而台北靜緣(老三)師姐與慈祺師姐專程趕來會合。 【六月十二日】 台中新委員王先生,夫婦從加入慈濟行列後,時時把握因緣聞法、聽到隨緣佈施,於今年 三月佛七期間,放下俗務,親臨精舍,參與拜經、念佛、繞佛,經進修持,更於佛七圓滿 日即皈依為師父門下之在家第子,法號思聞。 早上,由靜圓及思聞二位居士各開一部車,師率眾,達彥師及師父俗家母親同行,直往埔 里 在環山公路上,左右群山峰巒疊起,陽光下遠山近碧,更顯青翠。 十點多,抵達埔里,負責本地區會務的委員徐居士,於門口恭謹禮過師父,一再表示:連 作夢都不敢妄想會長會親臨埔里,一再表示埔里地區實在需要會長躬臨加持精神力量。徐 居士謙虛的表示:以本身的福德,要在埔里地區接引民眾入佛門,相當困難,希望能仰仗 師父慈悲攝持。然徐居士平日修持嚴謹,埔理分會成立以

相关参考

佛教 慈濟月刊204期

宣揚「順眾生」的真義「順眾生」一語,出自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一。本來的意義,是主張順著眾生的根性,以各種善巧的方便,化導一切眾生,使他們擺脫輪迴,永離生死苦海。可是,有人錯會了這個意

佛教 慈濟月刊291期

反觀自照 明心見性◎證嚴上人有些人整日忙忙碌碌,想求明心見性,其實人人本具佛性,並非向外求得;可是許多人都不覺察自己內在的本來人,仍然向外尋找,結果徒勞往返,浪費了寶貴的人生與所有的心力。人世間有許多

佛教 明倫月刊352期

純善人鞭鼓生憨山大師說:「十一(善)法者,信、精進、慚、愧、不貪、不瞋、不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此十一法全具,為純善人。但少一法,即為缺德。汝等但能依教持此善法,各各究明,時時觀察提撕,於何法

佛教 明倫月刊343期

小溝渠上的思瓜棚鞭鼓生臺灣經過五十來年的長治久安,也算是史上少見的安和樂利。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一談起幼年時期政治的紛亂,物資的匱乏,都一臉的驚恐與滿腹的辛酸。「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是多少人血淋淋的

佛教 明倫月刊323期

問罪●鞭鼓生地藏經如來讚嘆品云:「……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有學生很不以為然地問:「如果我們守五戒十善,也有業嗎?也有罪嗎?」「這麼說我們一下生,就是宇宙間的有罪公民,那活

佛教 明倫月刊353期

春者•蠢鞭鼓生經過數月的苦寒,節氣到了清明,春天的腳步才真正近了。古人以「春露秋霜」來形容後人因感時而致祭先人的恩澤。《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春,雨露既濡,君

佛教 明倫月刊348期

造業與轉業鞭鼓生徹悟大師說:「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業不隨心轉,即能縛心。心何以能轉業?心與道合,心與佛合,即能轉業。業何以能縛心?心依常分,任運作受,即為業縛

佛教 明倫月刊341期

宿世虛緣鞭鼓生蓮池大師示在家二眾說:「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俱是宿世虛緣,暫時會聚,終必別離,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過一生,不念佛耳。今但萬緣放下,迴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緊大事,更無多語。

佛教 明倫月刊354期

退轉容易發鞭鼓生語云:「破壞容易建設難,退轉容易發心難。」說到「破壞容易建設難」,世間任何事情,在開創之初,無不是困難重重,胼手胝足,從無生有。但要破壞,何其容易啊!只要不再用心維護與經營,開創之初的

佛教 明倫月刊334期

難逃鏡前影鞭鼓生印祖云:「近世殺劫之慘,千古未聞。況復水火、疾疫、風吹、地震、旱潦等災,不時見告。總因殺業以為緣起,致令世道人心愈趨愈下。由是天災人禍,相繼而興。如立鏡前,不能逃影。」這雖是祖師在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