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淨土宗相關文獻目錄

Posted 佛教

篇首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淨土宗相關文獻目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淨土宗大典目錄(一) 般舟三昧經三卷 後漢 支婁迦讖譯 佛說阿?佛國經三卷 後漢 支婁迦讖譯 佛說大阿彌陀經二卷 吳 支謙譯 佛說阿彌陀經二卷 吳 支謙譯 佛說無量壽經二卷 曹魏 康僧鎧譯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一卷 曹魏 康僧鎧譯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三卷 西晉 竺法護譯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 姚秦 鳩摩羅什譯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 姚秦 鳩摩羅什譯 敦煌本 伯二二二六 十住毗婆沙論十五卷 姚秦 鳩摩羅什譯 淨土宗大典目錄(二) 妙法蓮華經七卷 姚秦 鳩摩羅什譯 悲華經十卷 北涼 曇無讖譯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劉宋 ?良耶舍譯 拔除一切業障得生淨土神咒一卷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佛說菩薩念佛三昧經六卷 劉宋 功德直譯 佛說觀彌勒上生經一卷 北涼 沮渠京聲譯 阿彌陀佛神咒經一卷 北魏 菩提流支譯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一卷 婆藪?頭菩薩造 北魏 菩提流支譯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 隋 達磨笈多譯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一卷 唐 玄奘譯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唐 玄奘譯 淨土宗大典目錄(三)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唐 般剌蜜帝譯 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一卷 唐 不空譯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三卷 宋 法賢譯 無量壽經會譯一卷 清 魏源會譯 後出阿彌陀佛偈經一卷 失譯 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一卷 失譯 念佛超脫輪回捷徑經一卷 失譯 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一卷 失譯 阿彌陀佛說咒一卷 失譯 阿彌陀鼓音王經一卷 失譯 無量壽經義疏二卷 隋 慧遠撰 無量壽經義疏二卷 隋 吉藏撰 無量壽經記卷上 唐 玄一集 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三卷 唐 璟興撰 無量壽經宗要一卷 新羅 元曉撰 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 清 彭紹升撰 摩訶阿彌陀經衷論一卷 清 王耕心衷論 淨土宗大典目錄(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注 淨土宗大典目錄(五) 無量壽經義記 失名 敦煌本 斯 二六九三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二卷 隋 慧遠撰 觀無量壽經義疏一卷 隋 吉藏撰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 唐 善導集記 釋觀無量壽佛經記一卷 唐 法聰撰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科一卷 宋 知禮排定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會本五卷 隋 智者說 宋 知禮述 觀無量壽佛經融心解一卷 宋 知禮述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三卷 宋 元照述 觀無量壽佛經扶新論一卷 宋 戒度述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正觀記三卷 宋 戒度述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圖頌一卷 明 傳燈撰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直指疏一卷 清 續法集 觀無量壽佛經約論一卷 清 彭際清述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略論一卷 清 楊文會撰 觀無量壽佛經義記一卷 敦煌本 失名(斯 三二七) 阿彌陀經義記一卷 隋 智者說 灌頂記 阿彌陀經義述一卷 唐 慧淨述 阿彌陀經通贊疏三卷 唐 窺基撰 淨土宗大典目錄(六) 阿彌陀經疏一卷 唐 窺基撰 佛說阿彌陀經疏一卷 宋 智圓述 佛說阿彌陀經義疏聞持記三卷 宋 元照說 戒度述 阿彌陀經句解一卷 元 性澄句解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一卷 明 大佑述 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二卷 明 大佑述 傳燈鈔 阿彌陀經疏鈔四卷 明 蓮池述 阿彌陀經疏鈔事義一卷 明 蓮池述 阿彌陀經疏鈔問辯一卷 明 蓮池述 阿彌陀經淨土己決 明 大慧釋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四卷 明 古德法師演義 慈航智願定本 淨土宗大典目錄(七) 阿彌陀經略注一卷 清 續法注 阿彌陀經約論一卷 清 彭際清述 佛說阿彌陀經直解正行一卷 清 了根注 阿彌陀經注一卷 清 鄭澄德 鄭澄源注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擷一卷 徐槐廷擷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三卷 清 達默鈔 達林 參訂 阿彌陀經摘要易解一卷 清 真嵩槃譚述 阿彌陀經白話解釋二卷 黃智海演述 佛說阿彌陀經注釋會要一卷 徐珂輯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卷 圓瑛講 淨土宗大典目錄(八) 佛說阿彌陀佛經講經文一卷 唐 敦煌本 斯 六五五一 往生論注一卷 清 楊文會注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二卷 清 續法集 大乘義章三卷 東晉 慧遠 鳩摩羅什著 略論安樂淨土義一卷 魏 曇鸞著 贊阿彌陀佛偈一卷 魏 曇鸞撰 五方便念佛門一卷 隋 智?撰 安樂集二卷 唐 道綽撰 淨土論三卷 唐 迦才撰 釋淨土群疑論七卷 唐 懷感著 西方要訣釋疑通規一卷 唐 窺基著 西方要訣科注二卷 失名 游心安樂道一卷 新羅 元曉著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一卷 唐 善導集記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二卷 唐 善導集記 往生禮贊偈一卷 唐 善導集記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一卷 唐 善導撰 念佛鏡二卷 唐 道鏡 善道共撰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贊 唐 法照撰 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中、下卷 唐 法照撰 略諸經論念佛法門往生淨土集卷上 唐 慧日集 集諸經禮懺儀二卷 唐 智升撰 三時繫念佛事一卷 宋 延壽撰 三時繫念儀範一卷 宋 延壽撰 無量壽佛贊注一卷 宋 戒度注 慈雲懺主禮懺法一卷 宋 遵式撰 淨土宗大典目錄(九) 注十疑論一卷 宋 澄彧注 樂邦文類五卷 宋 宗曉編 樂邦遺稿二卷 宋 宗曉編 龍舒增廣淨土文十二卷 宋 王日休撰 淨土境觀要門一卷 元 懷則著 廬山蓮宗寶鑒十卷 元 普度輯 三時繫念一卷 元 明本述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十卷 元 王子成集 淨土指歸集二卷 明 大佑集 淨土簡要錄一卷 明 道衍編 淨土宗大典目錄(十) 歸元直指集二卷 明•宗本集 淨土決一卷 明•李贄集 答淨土四十八問一卷 明•蓮池大師著 淨土疑辯一卷 明•蓮池大師著 西方願文解一卷 明•蓮池大師著 淨土文鈔二卷 明•蓮池大師著 雲棲淨土匯語一卷 明•蓮池大師著 淨土資糧全集六卷 明•莊廣還輯•蓮池大師校正 蓮邦詩選一卷 明•廣貴輯 西方直指三卷 明•一念編 淨土宗大典目錄(十一) 淨土十要 明•智旭選定 成時評點 序 第一要 阿彌陀經要解 第二要 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第三要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阿彌陀經行願儀 第四要 淨土十疑論 第五要 念佛三昧寶王論 第六要 淨土或問 第七要 西齋淨土詩 第八要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第九要 淨土生無生論 淨土法語 第十要 西方合論 附本 往生論注 蓮華世界詩 淨土宗大典目錄(十二) 西方合論標注十卷 明•明教標注 淨慈要語二卷 明•元賢述 淨土生無生論注一卷 明•正寂 淨土生無生論親聞記二卷 明•受教記 靈峰?益大師淨土集二卷 明•智旭著 憨山大師淨宗法要一卷 明•德清著 淨土生無生論會集一卷 清•達默集 淨土旨訣一卷 清•道?撰 淨土晨鐘十卷 清•周克復纂 西歸直指四卷 清•周夢顏彙集 淨土警語一卷 清•行策著 淨土宗大典目錄(十三) 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一卷 清•行策定 淨土全書二卷 清•俞行敏重輯 角虎集二卷 清•濟能纂輯 東海若解一卷 清•實賢解 西方發願文注一卷 清•實賢注 省庵法師語錄二卷 清•彭紹升重訂 二林唱和詩一卷 清•彭紹升集 觀河集節鈔一卷 清•彭紹升著 測海集節鈔一卷 清•彭紹升著 華嚴念佛三昧一卷 清•彭際清述 重訂西方公據二卷 清•彭際清集 念佛警策二卷 清•彭際清纂 唯心集一卷 清•乘戒著 影響集一卷 清•量海著 淨業知津一卷 清•悟開述 念佛百問一卷 清•悟開著 徑中徑又徑四卷 清•張師誠著 勸修淨土切要一卷 清•真益願纂述 淨土隨學二卷 清•古昆編 淨土必求一卷 清•古昆集 西歸行儀一卷 清•古昆輯 蓮宗必讀一卷 清•古昆輯 淨土宗大典目錄(十四) 淨土神珠一卷 清•古昆輯 淨土承恩集一卷 清•芳慧編 念佛三昧一卷 清•瑞聖歎注 西方確指一卷 清•覺明菩薩說 清珠集一卷 清•治兆輯 蓮邦消息一卷 清•妙空子述 淨土極信錄一卷 清•戒香述 念佛起緣彌陀觀偈直解一卷 清•張淵述 淨土證心集三卷 清•卍蓮述 淨業痛策一卷 清•照瑩集 時時好念佛一卷 清•果能述 啟信雜說一卷 清•周思仁輯 淨土紺珠一卷 清•德真輯 修西輯要一卷 清•信庵輯 蓮修起信錄六卷 清•程兆鸞錄 持名四十八法一卷 清•鄭韋庵述 瓊樓吟稿節鈔一卷 清•陶善著 蓮修必讀一卷 清•觀如集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一卷 清•德潤錄 淨土救生船詩一卷 清•寬量集 報恩論四卷 清•沈善登述 淨土宗大典目錄(十五) 闡教編一卷 清•楊文會撰 印光法師文鈔四卷 印光著 淨土宗大典目錄(十六) 淨土征經錄一卷 佚名編 蓮宗輯要五卷 佚名編 阿彌陀佛懺法一卷 海源•德曉校 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一卷 唐•道詵撰 淨土往生傳三卷 宋•戒珠撰 諸上善人詠一卷 明•道衍撰 往生集三卷 明•蓮池大師輯 淨土聖賢錄九卷 清•彭希涑述 淨土聖賢錄續編四卷 清•胡?述 西舫匯征二卷 清•瑞璋輯 修西聞見錄七卷 清•咫觀輯 東林十八高賢傳一卷 佚名編 新修往生傳下卷 佚名編 往生錄四卷 佚名編

相关参考

佛教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一、道綽及其生平思想道綽生平安樂集的淨土思想在中國的佛教宗派中,淨土宗是最富有民間信仰特色的宗派。淨土宗的教義通俗易懂,很少晦澀難以理解的哲學思辨成分,因而在社會各個階層擁有眾多的信徒。但從佛教史書有

佛教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界所攝答曰。如釋論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攝。何以故。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無色界。經曰。阿彌陀佛本行菩薩道時。作比丘。名曰法藏。於世自在王佛所。請問諸佛淨土

佛教 淨土思想之考察

聖嚴法師的著作chibs.edu/publication/bj/bj076_1

佛教 中國淨土教的三大系統及其特色

摘自李世傑《中國淨土教略史》三、中國淨土教的系統綜觀中國的淨土教,略有三種的教系:第一是廬山慧遠法師之系統,第二是道綽、善導等之系統,第三是慈湣三藏之系統。廬山慧遠系是依靠般舟三昧之法,而期待見佛和往

佛教 往生淨土懺願儀

(沙門遵式輒采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等諸大乘經。集此方法流布諸後。普結淨緣)原其諸佛憫物迷盲。設多方便而引取之。但誰安養淨業捷直可修。諸大乘經皆啟斯要。十方諸佛無不稱美者也。若比丘四眾及善男女。諸根

佛教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摘自李孝本《中國淨土宗史》曇鸞之他力本願說曇鸞是安樂集六大德之一,注解菩提流支譯之"往生論",唱他力本願說,發揮淨土教本來之實義,而留其偉大之感化於後世。曇鸞,山西雁門人,十余歲時登五臺山,具見靈蹤心

佛教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以及淨土三大流

摘自深福《淨土源流中國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弘傳》至北魏宣武帝的時候,菩提流支(508年至洛陽)譯出…“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接著曇鸞為之注解,兼依“十住毗婆沙論”的難行道與易行道的說法,而主張他力的本

佛教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淨土宗作為中國佛教的一大宗派,在歷史上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到了封建社會後期即宋元明清時期,它與禪宗成為中國佛教兩大主流宗派。善導(613-681年)作為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自然

佛教 淨土宗判教史略要

引言釋迦如來一生說法四十九年,旨在導人真實修行,了生脫死,其原本無宗派之分。佛法傳至中國後,歷代祖師隨眾生之根性、志願而各自立宗,以期人人能一門深入,就路還家,成就無上菩提。每一宗派各自依據所宗的經典

佛教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宋耆山沙門遵式述維安養寶剎大覺攸贊。三輩高升。夕孕金華列宿猶慚於海滴。晨遊玉沼世燈彊喻於河沙。良以。十方爰來四生利往。雖騰光而普示。終稽首而偏求。故其竺國皇州自今觀古。彼則鉅賢至聖。咸舒藻以為盟(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