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以及淨土三大流

Posted 凡夫

篇首语: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以及淨土三大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自深福《淨土源流中國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弘傳》 至北魏宣武帝的時候,菩提流支(508年至洛陽)譯出…“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接著 曇鸞為之注解,兼依“十住毗婆沙論”的難行道與易行道的說法,而主張他力的本願,開 始闡明淨土宗的本義。曇鸞以前,慧遠等的念佛求生淨土,是依般舟三昧,在禪定中念佛 的,至曇鸞才專重持名念佛而求生淨土。 曇鸞大師是後魏孝文帝承明元年(四七六)生於雁門。十五歲出家,廣通內外諸典,而於四 論、佛性有所研究,欲造大集經之注解,但至過半而罹疾,感人命危脆無常,欲先學仙術 ,得長生以後,方祟佛教。梁大通年中,聞江南陶弘景有仙方道術,遂往度之,得仙經十 卷。後欲往名山依法修練,行至洛陽,恰遇天竺菩提流支,曇鸞往而啟問:"佛法中頗有長 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者乎?"菩提流支答:"此方何處有長生不死法,縱然能得長年少時不死 ,但終難免輪回三有。 "即以"觀無量壽經"授之說:"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得解脫生死。"曇鸞頂受後,遂即 焚毀仙經,專修淨土,而畢生致力弘通他力念佛法門,著有往生論注、略論安樂淨土義、 贊阿彌陀佛偈等。(注二九)曇鸞的"往生論注"是解釋世親菩薩造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 生偈",而依龍樹菩薩的 "十住毗婆沙論"所造的,立難行、易行二道,判釋釋迦如來一代 的時教。就是於五濁惡世中,無佛出世的時代,求到不退轉地,在此土勤行精進,只靠自 力證聖得果,如在陸道上步行,艱難困苦,是為難行道。但若以信佛的因緣,發願欲生淨 土,乘佛的大悲願力,便可以得到往生,依佛力的住持即人大乘不退轉地,如水路乘船迅 速且又舒服,稱為易行道。 曇鸞寂後(東魏興和四年,西元五四二,六十七歲;一說北齊天保五年,西元五五四以後) ,弘通淨土法門的有慧遠(淨影寺)、智額、吉藏等。當時對經文的研究非 .常盛行,所 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的造疏與淨土教義的著述很多。就中慧遠著有無量壽經疏 二卷、觀經義記一卷,智頡著觀經疏二卷、阿彌陀經義記一卷,吉藏著無量壽經義疏等。 又智頡、道基、智儼、迦才等,著有佛身土的論書,淨土的教典與注疏,有如春蘭秋菊互 兢妍美之勢。又當時之地論宗及其他的學派諸師,都兼有弘通淨土法門,而傾向彌陀淨土 的信仰。 繼承曇鸞的淨土系統者,是唐代的道綽。道綽是曇鸞寂後二十年,于北齊天保十三年(五 六二)生於並州汶水。十四歲出家,遍習經論,特精研大涅盤經,講及二十四遍。後來親 近太原開化寺的慧瓚,修涉空理有年,常住汶水石壁玄中寺,此寺就是曇鸞所建立的道場 ,寺中有曇鸞的石碑,備載曇鸞在此寺中,久修淨土之懿業,至臨終時,有種種的奇異瑞 相。道綽見後,遂舍涅盤宗,而歸向淨土法門。此後若坐面必向西,每日口念阿彌陀佛的 聖號,以七萬數為限,六時禮拜供養相繼無間;講"觀無量壽經"將二百遍,以淨土法門導 化有緣道俗,勸人棄除雜緣思慮,一心念佛,從者不計其數。著有安樂集一書,"安樂集" 是道綽講說"觀無量壽經"時的別記。 他著作這本書的意趣有三:第一為摧破異見邪執,第二為破諸師的謬解,第三是為開示末 世眾生的要路。道綽出世的當時,三論宗剛興起,攝論宗也非常盛行。三論宗諸師,皆以 願生淨土為"取相";攝論學派諸大德,則對觀經等,以凡夫發願得往生西方,為"別時意說 ",這對淨土法門的弘通,受到不少的妨礙,所以道綽著述此書而摧破之。如集中說:"或 有人言:大乘無相無念彼此,若願生淨土,便是取相,轉增漏縛,何用求之?答曰:如此計 者將謂不然。 何者:一切諸佛說法要具二緣:一依法性實理,二須顧其二諦。彼計大乘無念但依法性, 然謗無緣求,即是不顧二諦,如此見者墮滅空所收。是故無上依經云: 『佛告阿難,一切 眾生若起我見如須彌山,我所不懼,何以故?此人雖未即得出離,當不壞因果不失果報故; 若起空見如芥子,我即不許,何以故?此見者破喪因果多墮惡道,未來生處必背我化。』 今勸行者,理雖無生,然二諦道理非無緣求,一切往生也。是故維摩經雲:\'雖觀諸佛國及 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 又彼經云:\'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是其真證。" (注三O)這是道綽對三論諸師,以願生淨土為取相之破。對攝論學者,以凡夫發願得往生西 方,為別時意說的破斥。如集中說:"今觀經中佛說:\'下晶生人現造重罪,臨命終時遇善 知識,十念成即就得往生。\'依攝論:佛別時意語。又古來通論之家多判此文雲:臨終十念 但得往生因,未即得生。何以得知?論云:\'如以金錢貿得千金錢,非一日即得\',故名別時 意語。如此解者將為未然。何者?凡菩薩作論釋經,皆欲遠扶佛意契會聖情,若有論文違經 者,無有是處。 今解別時意語者,謂佛常途說法,皆明先因後果,理數炳然。今此經中但說一生造罪,臨 命終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不論過去有因無因者,直是世尊引接當來造惡之徒,今其臨終 舍惡歸善乘念往生,是以隱其宿因,此是世尊隱始顯終,沒因談果,名作別時意語。何以 得知:但使十念成就,皆有過去因。如涅盤經雲:\'若人過去已曾供養半河沙諸佛,複 經發心,而能於惡世中聞說大乘經數,但能不謗,未有餘功;若經供養一河沙諸佛,及 經發心,然後聞大乘經教,非直不謗,復加愛樂。 \'以此諸經未驗,明知十念成就者,皆有過去因不虛。若過去無因者,善知識尚不可逢遇, 何況十念而可成就也。論雲:以一金錢貿得千金錢非一日即得者;若據佛意,欲令眾生多 積善因,便乘往生,若望論主,乘閉過去因理亦無爽。若作此解,即上順佛經,下合論意 ,即是經論相扶,往念生路通,無複疑惑也。"(注三-)這是破除攝論學派諸師,以凡夫往 生西方,為別時意說的主張,強調凡夫十念成就,得生淨土。又道綽同時的先輩諸師,如 慧遠、智頗、吉藏等,皆判彌陀的佛身佛土為化身化土,阻塞凡夫人報土之道,所以撰述 此書對破之。 如集中對佛身土的回答: "問曰:今現在阿彌陀佛是何身?極樂之國是何土?答曰:現在彌 陀是報佛,極樂寶莊嚴國是報土,然古舊相傳,皆雲阿彌佛是化身,土亦是化土,此為大 失也。若爾者,穢土亦化身所居,淨土亦化身所居者,未審如來報身更依何土也。"\'注三 二)由此證明彌陀淨土的佛身土,是報身、報土。又於此末法的時代,眾生出離生死的要 路,非依淨土一門而莫屬,著述此書的目的,是為普遍地開示眾生淨土法門。·道綽繼承 曇鸞的教旨,強調依佛的本願力,可得往生淨土。並依曇鸞所著"往生論注"的難行道與易 行道,于安樂集立聖道與淨土二門的教判。說在於此土人聖得果之教門,總名聖道門;說 往生到彌陀極樂淨土而證聖得果的教門,名淨土門。承道綽之後,弘傳淨土法門者,是弟 子善導。 據"佛祖統紀"第二十六卷說:善導,不知何處人,于唐太宗貞觀中,求道于諸方,至西河 而遇到"道綽"禪師,在其九品道場聽講"觀無量壽經",而大喜曰:"此真人佛之津要,修 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觀門,速超生死。"於是就勤篤精苦,如救頭然,晝夜禮誦,行 念佛三昧,專修淨業。後至長安說法,激發四眾。日常行持精嚴,每人室時,互跪念佛, 非力竭不休,雖時寒冰亦須流汗,·出則為人演說淨土法門。三十餘年不暫睡臥,般舟行 道方等禮佛,護持戒晶絲毫不犯。 曾抄寫"彌陀經"十萬卷,畫"淨土變相"三百壁,所至之處,寺壞塔廢皆修建重造,然燈續 明常年不絕。長安一帶道俗度其化者不可勝數,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者;有念佛日課 自一萬聲至十萬聲者,其間亦有得人念佛三昧而往生淨土者,難計其數。有人問:"念佛 生淨土耶?"善導答說:"如汝所念,遂汝所願。"於是自念一聲佛號,即有一道光明度口中 出,十聲乃至百聲,皆有光明度口中出。曾作偈勸人念佛,偈曰:"漸漸雞皮鶴發,看看 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老病;任是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後來忽於一日對人說: "此身可厭,吾將西歸。"乃登上柳樹向西唱願 說:"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言已投身自絕。唐高宗知其念佛 口出光明,捨身精至,則賜號其寺曰"光明"。(注三三) 又有一說善導,臨淄人,于大藏經中信手探取經卷,而得"觀無量壽佛經",自此以後乃專 心念佛,修十六妙觀,後往廬山觀看慧遠法師遺跡,豁然增思,不久遁跡於終南山,精修 般舟三昧數載,曾於定中睹寶閣瑤池,宛然在目,後往晉陽侍從道綽禪師授無量壽經,經 常入定數日,有一次依道綽之請而人定,觀想是否可往生,而知道綽之三罪,把此事告知 道綽令修懺悔,然後又人定,知其罪已滅,出定後謂道綽曰:"師罪滅矣,後有白光來照 之時,是往生相也。"後來善道行化于長安,皈依者如市。(注三四)善導與善道,究竟是一 人,抑或是兩人?這在古來的傳說上與日本淨土宗系統上來說,皆認為是同一個人;但究竟 是否同一人,尚不得而知。 善導把往生淨土的行業,分為正行與雜行兩種。正行,就是專依往生淨土聖典所修的行業 ,共有五種的正行: (一)讀誦正行,這是專讀誦淨土的三部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二)觀察正行,就是心中時時刻刻思維觀察懷念彌陀淨土的正、依二報的莊嚴; (三)禮拜正行,即是專心禮拜彌陀一佛;(四)稱名正行,為一心稱念彌陀一佛之名號; (五)讚歎供養正行,是專讚歎供養彌陀一佛及極樂淨土的莊嚴。 此五種正行,更分為正定業與助業之兩種。正定業,就是一心專念彌陀聖號,念念不舍, 即上面的第四稱名正行;助業,即禮拜、讀誦等其他四種正行。雜行者,則除去上面正定 行、助行的兩種以外,其餘一切諸善萬行皆是。舍雜行而歸正行;于正行中,專修正業, 傍修助業;稱佛名號,以期往生,就是此宗的修行法門。這是上承曇鸞"往生論注"所立的 難行、易行二道,及道綽于"安樂集"中,·立聖道與淨土門的教判而來的。淨土教義的基 礎因此而鞏固,淨土宗也由此而大成。 善導的淨土系統,是以凡夫往生為主·旨,以為三輩九晶,皆是五濁的凡夫,乘佛的大悲 願力,乃得往生,若唯依自力的精勤修學,以期能斷惑證理,則雖二乘聖者及地前菩薩, 亦不得生報土見報佛;然而若在淨土的法門中,則托彌陀本願之他力,所以雖一毫煩惱未 斷的凡夫,也能得與地上菩薩,同人真實無漏的報土而見報佛。所以善導與慧遠、智顏、 吉藏等,對彌陀淨土的意見,相違者很多,就教說,是自力與他力異;就機說,是凡夫與 聖者的不同;約身土說,即應佛應土與報身報土之差別。 慧遠等皆以自定散修力往生;以觀經九晶通凡聖,又以韋提為聖者;以彌陀是應身應土, 就是以他力為自力,凡夫為聖者,報佛報土為應佛應土。善導的意見剛與他們相反,主張 以佛的大悲願力而得往生;九晶唯是凡夫,判九晶皆凡夫,以成立凡夫人報土義;又以韋 提是煩惱具足的凡夫;彌陀淨土是報身報土。善導以教是他力,機是凡夫,佛身土是報身 報 i,顯示由他力教,凡夫得往生報土,這是彌陀淨土的判釋,在當時爭論得非常激烈。 中國淨土宗在唐代形成為三大流:第一是廬山慧遠法師的系統,第二是善導大師的系統, 第三是慈湣三藏的系統。 一、慧遠派:慧遠的念佛,是一種"觀想"的念佛,即人三昧、見佛、往生為目的,慧遠是 依"般舟三昧經"建立中國淨土教的主流,于廬山創立白蓮社,聚集清高信士,精修念佛三 昧,以期見佛往生,此派是以知識義解為主,所以他們(尤其是淨影法師)的淨土觀,是把 淨土看做應土。為業報所感的淨土;因此後世唯識系統諸家,都把彌陀淨土看做是方便的" 別時意說",三論、天臺、唯識等系的淨土觀,莫不如此。 二、善導派:此派始於曇鸞,而曇鸞的受法來之於菩提流支,道綽承其學傳於善導而成立 。曇鸞、道綽、善導大師,皆弘傳"本願"思想,依龍樹"十住毗婆沙論"的"易行道",主張" 口稱念佛",容許凡夫得往生報土。此派由於"口稱念佛"的修法薄易,所以極受一般信眾的 歡迎,把高山深遠的殿堂宗教,普遍地成為現實社會的宗教,這對人生精神生活上的貢獻 很大,為此派特質之一。 三、慈憫派:此派是慧日(慈憨三藏)從印度回來後,看見當時禪宗諸大氟把淨土認為引導 愚人的"方便虛妄說"的見解,慧日激烈反對此種學說,提倡禪淨雙修念佛往生所形成的一 派。慧日的思想是一種佛教的綜合思想,他主張戒淨並行、禪淨雙修、教禪一致,以一切 的修行,最後都要回向於往生淨土。他的念佛往生思想,是由萬行所歸納出來的,稱名念 佛即是萬行之重心點。其稱名念佛凡夫往生淨土,類似善導;但主張事理雙修、教撣合一 即與善導不同。慧日的思想,對後來的中華佛教影響很大,宋、元、明、清各代的淨土大 德及各宗諸師的歸淨,莫不受其影響。 淨土宗雖有上面的三種不同,但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皆以念佛往生淨土為本,見佛、離 苦得.樂、求得永遠生命的解脫為目的。 淨土宗在唐代,先是道綽、善導的致力弘揚,繼而有意日、承遠、法照、迦才、懷感、大 行、少康等諸師輩出,各有造章疏或著述,闡揚淨土的教義。又法常、智儼、道宜、道世 以及玄奘、窺基等其他各宗派大德,都有發表有關淨土的教理,著述流通;因此淨土的信 仰,在唐代極為隆盛,遍及各宗,流傳各地。 原載《中國淨土宗大全》

相关参考

佛教 中國淨土教的三大系統及其特色

摘自李世傑《中國淨土教略史》三、中國淨土教的系統綜觀中國的淨土教,略有三種的教系:第一是廬山慧遠法師之系統,第二是道綽、善導等之系統,第三是慈湣三藏之系統。廬山慧遠系是依靠般舟三昧之法,而期待見佛和往

佛教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一、道綽及其生平思想道綽生平安樂集的淨土思想在中國的佛教宗派中,淨土宗是最富有民間信仰特色的宗派。淨土宗的教義通俗易懂,很少晦澀難以理解的哲學思辨成分,因而在社會各個階層擁有眾多的信徒。但從佛教史書有

佛教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藤堂恭俊引言——發言的意圖淨土教對於日中雙方的佛教來說是共通的思想信仰的素材,而且都將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作為信仰的對象。十二世紀後半葉,繼承了中國淨土教之中由曇鸞(476——542)道綽(562——

佛教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淨土宗作為中國佛教的一大宗派,在歷史上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到了封建社會後期即宋元明清時期,它與禪宗成為中國佛教兩大主流宗派。善導(613-681年)作為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自然

佛教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界所攝答曰。如釋論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攝。何以故。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無色界。經曰。阿彌陀佛本行菩薩道時。作比丘。名曰法藏。於世自在王佛所。請問諸佛淨土

佛教 選擇本願念佛集

法然上人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為先第一章二門章——道綽禪師立聖道淨土二門,而舍聖道正歸淨土《安樂集》上云: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回生死,不出火宅?答曰:依大乘

传统文化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

传统文化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

传统文化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

传统文化 准妈妈的家居布置三大秘笈

准妈妈的家居布置三大秘笈女人一旦升级成为孕妇,忽然之间就会发现自己要注意和学习的事情是那么多,不仅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许多讲究,就连一举一动似乎都有了规范,并且还要学习营养学、医学常识以及心理学等。而